首页> 恐怖灵异> 灵都府志> 第七十二章:曹操家世

第七十二章:曹操家世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林孚再度翻来三国的史书,看了起来,只见那:
    “曹氏祖上,上可追溯到黄帝时代,黄帝生高阳,高阳生陆终,陆终生子名安,安姓曹,为曹氏远祖。
    成汤末年,周武王克殷纣,寻找曹氏后裔曹侠,封于邾地,建国称侯位。
    春秋时,尚见邾国会五霸之盟约,一直到了战国中期,方才被南方的楚国所灭。
    邾国被灭以后,曹氏分流,或居山西、或居河东、或居河南、河北之地,其中一支支脉便迁徙到了沛县定居。
    秦末年,汉高祖大行皇帝刘邦,斩白蛇聚义,起于沛县,曹氏先祖相国曹参,随高祖伐秦灭楚,甚有劳苦,累功封为平阳侯。
    后高祖甍,惠帝刘盈继位,曹参为相国,辅君执政数载,国大治,及至东汉末年,曹氏荣光四百余年,不曾被人诋毁中伤。在桓帝之时,容城还有曹氏子弟承袭相国曹参的爵位。
    而相国曹参也成为了在汉初之时,少有的几位能够保全自己性命和爵位的功臣。
    话分两头,再说曹操。曹操曾祖父名曰曹节,曹节字符伟,素来以仁厚著称。
    司马彪在续《汉书》之时,记下了这样一个关于曹节的小故事,足可以佐证曹节的仁厚之举:
    说是某一天,曹节同乡的一个乡邻丢了一只家畜,与曹节家中的其中一只很相似,乡邻想要掩饰自己的失误,又想贪图曹家的家畜,就跑到曹节家里去冒认家畜是他的。
    曹节也不与他争执,就让乡邻把相似的家畜牵走了。后来乡邻家里的家畜也不怎么的,自己就又跑回去了,乡邻见到如此,心里面大感惭愧,遂亲自牵着从曹家讹来的家畜,到曹节家里请罪。
    曹节却丝毫不以为意,不仅没有怪罪乡邻的讹诈,反而让乡邻牵着家畜回去了,再临走的时候,并附赠乡邻十金以馈其赡养家畜之资。
    然后再说曹节家里面的情况,曹节呢,有子四人,长子表字伯兴、次子表字仲兴、三子表字叔兴、幼子表字季兴。曹季兴者正乃曹腾也,而曹腾正乃曹操祖父是也。
    汉安帝永宁元年,邓太后召世家子弟担任黄门令的从属,挑选其中温良谨慎者为皇太子身边的伴读。曹腾经过考核,正在应选名列。
    曹腾应选之后,与太子交好,太子每与其交谈,均大感欢喜,每每赏赐的一些金银绢帛之物,还是一些御赐美食,都要比他人要厚重一些。
    及安帝甍,太子继位,是为顺帝。曹腾也因伴架之功,由原先的小黄门,擢升为中常侍大常秋。
    曹腾在朝堂辅政三十余年,给四位皇帝当过差,从没有犯过什么错处。
    辅政期间,曹腾好向朝廷举荐贤能之士,终生未有人诋毁损伤他的过错。曹腾举荐的人之中,像陈留虞放、边韶,南阳延固、张温,弘农张奂,颖川堂溪典等人,从来没有说过他的坏话,这些人也从来不忌讳曹腾的举荐之恩德。
    有一次,益州蜀郡太守犯了事情,官吏的考核的时候,因为疏忽,并没有考核到位,其中的一些人想要借这个漏洞继续在蜀郡留任,于是便托蜀郡太守暗地里向曹腾奉上了一些孝敬。
    时任益州刺史的种暠,暗中得知此事以后,遂派人到斜关的沿路搜查,看看都有哪些人在送礼物,最后经过检查,果真搜到了,蜀郡太守送往京城的孝敬之物,并与中常侍曹腾修好的文书。
    于是种暠就上书顺帝,言曹腾乃是宫中近臣,却与外臣结交,行为大不妥当,请求顺帝罢免曹腾,以及蜀郡太守的官爵,并请求顺帝就此事从重查出。
    顺帝接到奏书以后,微微一笑,并没有任何的介意,反而是对身边的近臣说道:
    “这书简礼物,都是从外地送往京城而来,而曹腾又没有往外面传递书信,答应别人的请求与贿赂,所以这也不能算是他的罪过。”
    说完以后,顺帝就把种暠的奏书压下,秘而不传。
    曹腾知晓这件事情以后,浑不在意,反而多次称赞种暠的节操,为了国家与政事,毫不耽搁,不仅不怪罪种暠的状告之仇,反而夸赞他的急功近义。
    后种暠官拜三公之中的司徒爵位,还常常对友人说道:
    “我今日能够得拜三公,都是曹常侍不怪罪我的具奏,反而多多于帝王面前赞某,我有今日之高位,这全都是靠的他啊。”
    曹腾做的事情,大多数都是如此。
    顺帝甍,汉顺帝只有两岁的儿子汉冲帝继位。永嘉元年正月,继位不到半年的冲帝夭折。
    冲帝夭折之后,朝中一些大臣都认为该立一位年长有威仪的宗亲为帝。可外戚大将军梁冀为了继续掌权,却立了只有八岁的渤海孝王刘鸿的儿子刘缵为帝,是为汉质帝。
    质帝本初元年,汉氏朝堂就皇位问题再度发生分歧。
    其中一派由李固领导,拥立清河王;一派以梁冀领导,拥立弘农王刘志为帝。曹腾待争端后期,经过一番勘察,又从中比较了清河王与弘农王刘志二人的长短处之后,遂亲访梁冀,正式决定拥立弘农王刘志为帝。
    桓帝继位后,因为曹腾乃是先帝老臣,又曾与长乐太仆州辅等七人,定策有功,忠孝彰着,故封曹腾为费亭侯,加位特进。
    曹腾自幼入宫后与宫女吴氏结为“对食”夫妻。
    魏明帝太和三年,曹叡追尊曹腾为高皇帝,其夫人为高皇后。直至西晋代魏,这个称号一直保存着。曹腾也成为曹魏王朝六个拥有帝号的人物之一。
    (注:魏高皇帝曹腾、魏太皇帝曹嵩、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魏元帝曹奂,曹芳与曹髦未能享有帝号。)
    在华夏历史上,被正式授予正统王朝皇帝称号的宦官,仅此一人。
    曹腾年少进宫为臣,膝下无嗣,遂取兄长之子养在膝下。讳名曹嵩。
    曹嵩字巨高,父曹褒。叔父曹腾当时正在朝堂担任中常侍。曹腾常听闻自己的兄长称赞自己的侄子,心中有感,遂言自己年幼进宫,无有后嗣,恐愧对曹家的祖宗亡灵,实乃大不孝也。遂乞求兄长将曹嵩过继到自己膝下。曹褒同意了。
    等到了曹嵩二十二岁之时,便在敦煌太守赵咨的推荐之下做了孝廉,并出任荥阳令一职。后赵咨迁任东海国国相之位,途径荥阳的时候,曹嵩早早的就在半路之上前去等候,并请求拜见这位与他亦师亦友的,敦煌名士赵咨先生。
    其实按照道理来说,东海国相与荥阳令在东汉朝廷的职位,份属相当,赵咨虽然对于曹嵩有举荐之恩,可因为身份相同,却也不敢受曹嵩大礼,当然赵咨的心中也不乏有怕被那些帝王、贵戚猜忌的心里在其中。
    曹嵩见赵咨坚持不受自己大礼,遂退而求其次,送赵咨到了十里长亭之处,一直望着官路上逐渐远去的赵咨,一直到望不见为止。
    待赵咨离开以后,曹嵩对身边的主簿说道:
    “赵先生乃是当世名士,今过界却因为避嫌,不来见我这个曾经的后学之辈。他日后必定会被天下人所耻笑!在下既然曾经受过赵咨先生的举荐,又岂能让赵咨先生名声受损”
    说完以后,曹嵩没有丝毫的犹豫之态,当即弃官挂印,追随者赵咨的身影,前去了东海。
    后曹腾卒,曹嵩承袭了曹腾的爵位。
    及至桓帝末年,曹嵩领司隶校尉之职。到了汉灵帝之时,又擢升了曹嵩为大司农、大鸿胪,后来甚至还取代崔烈担任了三公之一的太尉之职。
    一直到了十常侍惑乱朝纲,曹嵩一怒之下,便辞官隐居在了洛阳。到了后来,董卓进京以后,曹嵩为了避难,到了徐州地界。
    说起来,也有这么一个旧闻,说是曹嵩曾与徐州牧陶谦有旧交,因此才去了徐州避难。讨伐董卓之后,群雄并起,曹操坐镇兖州濮阳。陶谦为了交好曹操君臣,遂送曹家老少前去兖州与曹操相会,却被陶谦的部将,昔日的黄巾贼余孽张闿所杀。
    及至魏文帝黄初元年,曹丕方才往上追封三代,追封曹嵩为大魏太皇帝。
    后有东吴之人,因为不满曹魏多次领兵侵犯江东,遂作谣言假传曹操之父曹嵩为夏侯氏之后,曹操与夏侯兄弟乃是堂兄弟,而曹嵩正是夏侯惇兄弟的叔父。
    后来郭颁作《世说新语》,及晋人作《汉魏春秋》之时,均引用了此类谣传。这也导致了后来,不管是陈寿著《三国志》,还是司马光著《资治通鉴》之时,都引用了此类传说,没有仔细的前去考证。
    就单纯的曹操父子出身夏侯氏的言论,更是在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因为时代的久远,再通过说书人的嘴,在书里面居然也引用这个谣言。
    故而在明朝之后,曹操出身夏侯氏的谣言便大兴其道,后人受其影响,居然都以为此是真事。”
    林孚将此记载到古书之上,并添了一句话:
    “忠于民为忠,忠于国为忠,忠于义为忠,忠于事亦为忠,忠不在大小,只在人心!”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囚我三年?当你后爸不过分吧 阴影物语 我用花瓶通古今叶苜苜战承胤 叶苜苜战承胤 混沌天神诀 娘子,你们听我解释 谁说医疗兵不能一拳一个了 铁雪云烟 只有风知道 我没落网,凭什么说我有罪! 重生后,她们抢着给娃当妈 人在现实,超脱彼岸 她!乌野男排部主攻手 不死不灭的我在40k的绝望旅途 副本0容错,满地遗言替我错完了 从维多利亚时代开始 我就是你们的天敌 我的透视超给力 无敌从降妖除魔开始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