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为了收集最后几个故事,林孚在此等候了将近三个月,可是再也没有任何人前来,或者就是故事总是达不到他的标准。
无奈之下,林孚只好动用自己的方式,以另一个世界的历史故事,来填补自己这几个故事的空白:
“话说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因为那些天灾人祸的种种吧,从此掀开了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事件。虽然这场起义最后被东汉朝廷给镇压下去了,但它却因此而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影响力,使腐朽的东汉政权,很快地就向分崩离析,名存实亡慢慢走去。
在镇压这场黄巾农民起义的过程之中,因为朝廷的恩旨,导致了各地州郡大吏独揽了本地的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们也纷纷组织属于自己的部曲,开始占据地盘。
到了后期,直接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这些势力开始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了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那令人悲叹的凄惨景象。
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这么几方,一个是河北的袁绍、在河内的张扬、包括盘踞在兖豫的曹操、逃窜到徐州的吕布、畏缩在扬州的袁术、虎镇江东的孙策、牧守荆州的刘表、狼视幽州的公孙瓒、龟缩在南阳的张绣等。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这两大军事地主集团开始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大约是在建安三年的时候,袁绍击败了幽州的公孙瓒,占有了青、幽、冀、并这河北的四州之地。其实早在建安元年的时候,曹操就已经把汉献帝给挟持到了许昌那里,形成一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并以此取得了在各镇诸侯上的政治上的优势。
到了建安二年的春天,袁术那厮,不知天命,居然在寿春这只片尺的地方称了帝。曹操当即以‘奉天子以令不臣’为名义,进讨袁术并将其消灭。接着又挥军徐州,彻底的消灭了吕布势力,并利用了张扬内部不断地内讧之下,从而取得了整个河内郡。
从此以曹操为首的势力,地盘西达关中,东到兖、豫、徐州,并且控制了黄河以南,并包括淮、汉以北在内的大部地区,从而与袁绍形成了沿黄河下游开始南北对峙的局面。
袁绍的兵力其实在当时是远远胜过曹操的,自然不甘屈居于曹操的‘挟天子’之下,他决心同曹操在黄河沿岸一决雌雄。于建安四年六月之时,袁绍挑选自己麾下精兵10多万,战马数万匹,企图南下进攻曹操设立的临时都城许昌,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许昌那里,曹操部将此时心中没谱,大多数都认为己方战不过袁军。但曹操却根据他昔日对于袁绍此人的了解,他认为袁绍此人明显的志大才疏,胆略也不足。
还特别的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虽多却反而导致自己麾下的指挥不明,将骄纵而致使政令不统一,于是他决定以自己麾下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前去黄河沿岸,全力的抗击袁绍的进攻。
曹操为了争取自己在战略上的主动,他做出了如下部署:
一是派臧霸率精兵自徐州琅玡郡攻入青州之地,迅速地占领齐国郡、北海、东安等险要之地,以牵制袁绍青州的实力,巩固自己的右翼,防止袁军突然从东面奔袭许昌;
曹操则亲自率兵进据到了冀州黎阳地带,并责令于禁亲率麾下步骑两千余人屯守黄河在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以协助扼守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以阻滞袁军趁机渡河和长驱南下,同时以己方主力在官渡一带筑壁垒固守,以阻挡袁绍从正面的大规模进攻;并派人前去镇抚关中地区,拉拢凉州那边的势力,以稳定左翼侧。
从以上部署看,曹操所采取的战略方针,不只是分兵把守黄河南岸那么简单,而是集中自己麾下的主要兵力,扼守在险要关隘之处,重点设防,以逸待劳,后发制人。
以当时的具体情势而言,这种部署是非常得当的。首先,袁绍兵多而曹操兵少,千里的黄河多处都可以为渡口,如果分兵把守的话,则防不胜防,不仅己方难以阻止袁军大规模南下,且使自己本已处于劣势的兵力变得更加分散。
其次,官渡地处在黄河鸿沟的上游位置,濒临汴水地区。鸿沟运河向西则接连虎牢、巩、洛阳等险要关隘等地方,东下则于淮泗,为许昌北方、东方之屏障,是袁绍前往夺取许昌的要津和必争之地。
加上官渡又过于靠近许昌,后勤补给也较袁军来说比方便。终于在建安四年十二月的时候,当曹操正部署着怎样对袁绍作战之时,刘备却起兵反操,占领徐州要郡下邳城,并屯兵据于沛县。刘军的兵马因此而猛增至数万人之多,并暗中与袁绍联系,打算合力攻打曹操。
曹操为了保持许昌与青、兖二州的联系,避免己方的两面作战,于次年二月曹操亲自率精兵向东击破刘备一军,迅速地占领了沛县,转而进攻下邳,迫降了刘备义弟关羽。
刘备因此而全军溃败,只好孤身逃往河北投奔袁绍去了。当曹、刘在徐州作战正酣之时,有人建议袁绍不如‘举军而袭其后’,但袁绍却以自己的儿子有病为辞拒绝采纳了这个比较好的建议,致使曹操能够从容击败刘备回军官渡。
到了建安五年正月之时,袁绍向天下发布了讨曹檄文,在建安五年二月袁军进军黎阳,企图渡河寻求与曹军主力决战。袁绍他首先派遣自己的上将颜良进攻驻守在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企图夺取黄河南岸要点,以保障自己这边的主力渡河。
到了四月,曹操为了争取己方的主动,求得初战的胜利,他亲自率兵北上前去解救白马之围。此时曹操帐下的谋士荀攸认为袁绍兵过多,建议曹操声东击西,以分散其兵力,先引其发兵至延津,伪装成渡河攻打袁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而去,然后又派遣轻骑迅速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好攻其不备,定可击败颜良所部。
曹操采纳了荀攸的这一建议,袁绍果然分兵到了延津。曹操见之,乃乘机亲率轻骑,派张辽、关羽二将为前锋,急趋白马而去。关羽迅速迫近颜良军,颜良因为反应不及,仓促应战之下被关羽被斩杀,袁军因此而溃败。
曹操当即在解了白马之围后,立刻迁徙了白马的百姓沿着黄河向西面撤退,袁绍率军渡河追击,大军至延津南,又派自己的大将文丑并与刘备合军继续率兵追击曹军。
曹操当时自己只有骑兵六百余人了,驻于南阪小城之下,而袁绍军则多达五六千骑,尚有步兵在后缓缓跟进。曹操令士卒解鞍放马,并故意将辎重丢弃道旁。袁军士兵良莠不齐,一见如此。果然中计,纷纷前去争抢财物。曹操趁此时机,突然发起攻击,终于击败了袁军的这一部,杀了文丑,顺利的退军回官渡。
袁军初战失利,但他们的兵力仍然占据着优势。到了七月,袁绍进军阳武县城,准备南下进攻许昌。到了八月的时候,袁军主力在接近官渡的位置,依沙堆而立营,东西宽约大概有数十里。曹操也就地立营与袁军相互对峙。到了九月,曹军一度出击,却没有获胜,只好退回营垒坚守。袁绍继续构筑楼橹,堆土如小山,用箭俯射曹营。
曹军为了克制,利用刘晔的算计,制作了一种抛石用的霹雳车,发石击毁了袁军所筑的所有楼橹。袁军又用掘地道的方法进攻,曹军也在营内掘长堑相抵抗。双方就在这里相持3个多月,曹操外境困难,前方又因为兵少粮缺,士卒疲乏,后方也开始变得不是很稳固,曹操几乎都要失去自己坚守的信心了。
在麾下谋士的劝谏之下,曹操这才终于下定了决心坚持危局,加强防守,命令负责后勤补给的任峻采取以十路纵队为一部,缩短运输队的前后距离,并用复阵的方式,加强己方的护卫,以防止袁军的袭击;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寻求和捕捉战机,以便趁机击败袁军,不久之后,曹操派徐晃、史涣前去截击、并烧毁袁军数千辆粮车,增加了袁军后勤方面的困难。
同年十月的时候,袁绍又派车运粮,并令淳于琼率兵万人护送粮食,囤积在距离袁军大营以北约二十公里外的古城――乌巢。
恰在这时,袁绍谋士许攸因为不满袁绍之举,而投降曹操,在投降了以后,许攸就建议曹操即刻以轻兵奇袭乌巢,烧其辎重。
曹操听取了他的建议,并立即付诸实行,留曹洪、荀攸守营垒,亲自则率领步骑五千人,冒用了袁军的旗号,衔枚缚马口,每人带一束柴草,利用夜暗走小路前去偷袭乌巢。到达后立即围攻放火。
袁绍听说曹操袭击乌巢,又做出了一条错误的处置办法,只派一部兵力前去救援乌巢,而他用主力猛攻官渡曹军的营垒。哪知曹营坚固异常,其军攻打不下。当曹军急攻乌巢淳于琼营时,袁绍增援的部队已经迫近。
曹操励士死战,大破袁军,杀了淳于琼,并烧毁袁军其全部所有的粮草。乌巢粮草被烧的消息迅速地传到了袁军的前线,袁军的军心因此而动摇,内部开始出现分裂。曹军则乘势出击,因此而大败袁军。
袁绍仓惶带着麾下八百余骑退回了河北,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大约七万余人,官渡之战就这样以曹胜袁败而宣告结束。
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的转变,也是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战曹军的胜利并不是偶然的,袁曹间的兼并之争,虽属于古来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但能够实现地区性的统一,在客观上是符合当然人民的愿望的。”
看完这段,林孚无奈地叹息了一声,不管历史是谁赢谁输,不过都只是朝着那个位置更近了一步,他们不过是实现自己的野望罢了。林孚莫名的想起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只见他合上古书,遥祭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