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卫将军断了气。
野人倒在卫将军身上,闭眼之际看向虎笼,又看向新帝。
白虎丢掉嘴里的肉,疯狂撞击铁笼,咆哮着。
整个皇宫似因它的咆哮地动山摇、日月遮蔽,文官胆战心惊,就连武将都心头发寒。
新帝再也撑不住了,在野人朝他看来时,他仿佛一下子被抽走了所有力气,往地上倒下去。
“阿元。”
他喊了一声。
愧疚悔恨的泪水和额上忍痛的汗珠一同滚落。
“对不起…”
他没有不想管野人和白虎。
他只是想先保住卫将军和丞相,日后再慢......
**九十六**
春棠坐在书桌前,手中握着一封刚刚拆开的信。信纸泛黄,边角有些破损,显然是经过了多次辗转才送到她手里。她轻轻展开信纸,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
>“你们的文字让我想起了母亲临终前的一句话。”
>
>“她说:‘历史不是用来掩盖的,而是用来照亮未来的。’”
>
>“我一直不明白这句话的意义,直到读到《沉默者的声音》。”
>
>“我决定做点什么。哪怕只是写下一段话、一个名字。”
>
>“我想把我母亲的故事写下来,也许它微不足道,但至少,它存在过。”
落款处没有署名,只留下了一个邮箱地址。春棠将信递给张明远和沈明辉,两人看完后都沉默了许久。
“这是来自普通人的真实回响。”沈明辉低声说,“他们开始觉醒了。”
“是啊。”张明远点头,“我们或许无法改变整个世界,但至少,我们在唤醒一部分人。”
春棠合上信封,轻轻放在桌上。她望向窗外,远处的孩子们正在堆雪人,笑声清脆,仿佛这片土地从未经历过风雨。
“我们要继续下去。”她轻声说,“不只是为了过去的人,也为了现在活着的我们。”
“还有未来的人。”张明远补充道。
“对。”春棠点头,“如果连我们都选择沉默,那谁还会记得?”
于是,他们重新投入写作。这一次,他们不再仅仅整理口述史,而是尝试用小说的形式,讲述那些被掩埋的故事。他们知道,比起严肃的纪实文字,故事更容易被人接受,也更容易流传。
**九十七**
新书的构思持续了整整一个月。他们围坐在老屋的木桌旁,反复讨论人物设定、情节走向,以及如何在不违背事实的前提下,让故事更具感染力。
“我们可以从一位普通教师的视角切入。”沈明辉建议,“通过他的经历,带出那个时代的变迁。”
“然后加入几个学生角色。”张明远补充,“让他们在不同的命运中挣扎、成长,甚至迷失。”
“最后,再让他们的后代重聚。”春棠缓缓说道,“让那段被遗忘的历史,在新一代的手中重现。”
他们一边回忆过去的采访资料,一边翻阅手头的旧笔记,从中提取真实事件作为原型。每一段对话、每一个场景,他们都尽量贴近现实,避免过度渲染。
“这不是虚构。”春棠在写第一稿时写道,“这只是另一种形式的记录。”
他们在书中塑造了一位名叫林致远的教师,他在动荡年代坚持教书育人,却被误解、排挤,最终被迫离开讲台。他的学生们各自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有人选择沉默,有人选择抗争,有人则在多年后试图找回真相。
这本书的名字叫《沉默者的声音》。
**九十八**
当最后一章完成时,已是深夜。三人围坐在炉火旁,彼此看着对方疲惫却满足的神情。
“终于写完了。”沈明辉长舒一口气,“这比整理口述史还要难。”
“因为这次,我们不仅要记录,还要讲故事。”张明远笑了笑,“而故事,是最容易打动人心的。”
春棠翻开书稿,轻轻抚摸纸页上的字迹:“希望它能传到更多人手里。”
他们知道,这本书的传播将更加困难。毕竟,它不仅记录了历史,还以文学的方式呈现了那些曾被刻意掩盖的事实。
但他们也明白,正因如此,才更值得去写。
他们决定采用分段发布的方式,将全书分成多个章节,分别上传至不同的平台,并利用加密技术保护数据安全。同时,他们联系了几位海外出版人,希望能将这本书翻译成英文、法文等多种语言,让更多人看到。
“只要有一本书幸存下来,就还有希望。”春棠在邮件中写道。
**九十九**
几天后,第一部分章节在网络上悄然上线。起初,只有少数读者关注,但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阅读、转发、评论。
有人留言说:“这本书让我想起祖父曾经提起的事,但我一直没在意。”
有人写道:“原来,沉默也是一种伤害。”
还有人说:“我想把我爷爷的故事写下来,就像你们那样。”
这些反馈让春棠感到欣慰。她将其中一些留言整理出来,发给团队成员看。
“我们做到了。”她说,“至少,有人听到了。”
张明远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轻声道:“也许,这就是我们的使命。”
沈明辉点头:“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让世界记住我们曾经存在过。”
他们相视一笑,如同多年前的那个夜晚,围炉而坐,写下第一行字。
风雪已停,春光正好。
**一百**
第二天清晨,春棠醒来时,发现院子里已经铺满厚厚的白雪。她推开窗户,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心中一片宁静。
她走到书桌前,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
>“记忆,是最柔软的力量。”
>
>“它无法摧毁高墙,却能让墙内的心跳永不沉寂。”
>
>“我们不是英雄,但我们愿意记得。”
>
>“哪怕只是一句话的真相。”
>
>“哪怕只是一个名字的存在。”
窗外,风吹过,花瓣轻轻飘落。远处传来孩童的欢笑声,街道上传来叫卖声,世界似乎从未改变,却又悄然前行。
张明远走进来,坐在她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
“你还记得我们最初的梦想吗?”他问。
春棠笑了笑:“当然记得。我们要让每一个被遗忘的人,都被重新记住。”
沈明辉也走进来,端着三杯热茶,放在桌上。
“那我们就继续写下去。”他说,“直到世界再也无法遗忘。”
三人相视一笑,如同多年前的那个雨夜,围炉而坐,写下第一行字。
风雪已停,春光正好。
**一百零一**
几日后,林婉清带来了一位新的志愿者??一个名叫李然的年轻人,曾在大学时期参与地下读书会,后来因发表一篇文章而被迫中断学业。
“他说想帮忙。”林婉清介绍道,“他对数字安全有一定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隐藏数据。”
春棠打量着李然,见他神色坚定,眼中透着一丝执着。
“你确定要加入?”她问。
李然点头:“我看过你们写的书,也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我还是决定来。”
他们接纳了他。李然迅速融入团队,负责加密文件、维护服务器,并协助建立新的传播渠道。
与此同时,他们也开始收集更多未曾公开的故事。许多匿名投稿陆续寄来,有的手写,有的打印,内容涵盖各个时代、各种身份的人物经历。
“这些人并不求名利。”春棠翻阅着稿件,“他们只是不想被遗忘。”
“这才是最珍贵的部分。”张明远说,“因为他们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去记住。”
“而我们,只是把它们整理出来。”沈明辉补充。
“所以,我们必须继续。”春棠坚定地说。
**一百零二**
随着作品的传播范围扩大,他们也开始面临更频繁的审查与封锁。某些网站的内容被删除,部分账号遭到冻结,甚至有几次,他们收到匿名威胁信息。
有一次,他们在深夜收到一条短信:
>“停止你们的行为,否则后果自负。”
春棠看完后,心跳加快,但她很快恢复平静。
“他们害怕了。”她说,“因为我们在做的事情,让他们无法控制。”
“但我们也不能太冲动。”张明远皱眉,“得想办法避开风险。”
他们调整策略,将重要文件分散存储,并启用备用通信方式。同时,他们也在寻找可以信赖的印刷商,尝试制作纸质版本的小册子,以便在特定人群中流传。
“这是我们的底线。”春棠说,“即使网络被封锁,我们依然可以用纸张传递声音。”
“就像过去的手抄本一样。”沈明辉点头,“虽然慢,但不会消失。”
他们知道,这条路充满荆棘,但他们也明白,真正的记忆,从来不是靠键盘敲出来的,而是靠一颗颗不肯遗忘的心,一代代传承下去。
**一百零三**
冬天逐渐消退,春天悄然而至。院里的梅花开了,粉白的花瓣随风飘落,落在石阶上,像是无声的叹息。
春棠站在窗前,望着远方的山峦,阳光洒在树梢,温暖却不刺眼。
“你知道吗?”她忽然开口,“有时候我觉得,我们其实并没有真正改变什么。”
张明远走到她身后,轻轻握住她的肩膀:“但至少,我们努力过。”
“是啊。”沈明辉接过话,“改变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可能是一句简单的记录,也可能是一封未署名的信。”
“甚至是一个人愿意站出来,说出他知道的事情。”李然在一旁插话。
春棠回头看向他们,嘴角露出一丝微笑:“谢谢你们一直陪着我。”
“因为我们都知道。”张明远轻声说,“如果连我们都不说了,那就真的没人记得了。”
他们静静地站着,任由春风拂面,仿佛回到了最初的那一天,三个年轻人围坐在老屋的角落里,写下第一行字。
那时的他们,或许还不懂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代价,但他们懂得什么是真实,什么是不能忘记的。
而现在,他们依旧坚守着那份初心。
风雪已停,春光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