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那年花开1981> 第四百六十三章 你永远是个保姆

第四百六十三章 你永远是个保姆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梁小敏心里的怨气已经快要压制不住了。
    自从前些天郝健跟她表示“你没有资格跟李野对话”之后,梁小敏的心里就开始窝火。
    【一帮小人得志的泥腿子,穿上一身新衣服,就忘了当初的穷酸样了?】
    ...
    那歪果仁个子很高,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边眼镜,头发乱蓬蓬的像刚被风吹过,手里攥着一叠图纸,嘴里叽里咕噜说着英语,情绪激动。几个年轻的技术员拦在他面前,用生硬的英语劝他冷静,那人却不依不饶,直往秦广方向冲。李野眉头一皱,本能地往前半步,把董善挡在身后。陆知章也迅速反应,低声对身旁的保卫科长说了句什么,那人立刻带人靠了上去。
    “等等!”秦广突然抬手,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缓步上前,用流利的英语跟那外国人交谈了几句。那人脸色渐渐平复,但依旧愤愤不平地挥舞着手里的图纸。秦广接过图纸快速翻阅,眉头越皱越紧,末了叹了口气,转头对李野说道:“这位是德国MAN公司的技术顾问汉斯?穆勒,我们正在合作研发新型涡轮增压系统,刚才这份数据是他连夜赶出来的,结果被一分厂的审核组卡住了,说参数不符合我们的安全冗余标准。”
    李野一听就明白了七八分。这种事在外企合作中太常见了??外方追求极致性能,中方讲究稳妥可靠,尤其是重汽这种承担国家重点项目的企业,宁可慢一点,也不能出一点岔子。他看了眼汉斯,对方正用一种混杂着frustration和respect的眼神盯着秦广,显然对这位中国工程师既恼火又服气。
    “老秦,你处理得没错。”李野点点头,“咱们的车是要上青藏线、走戈壁滩的,不是在德国高速上跑巡航。安全性永远第一位。”
    汉斯听懂了这句话,猛地抬头看向李野,目光锐利如刀。李野迎着他视线,平静地回望。两人对视三秒,汉斯忽然咧嘴一笑,用中文说了句:“你……也是搞技术的?”
    “以前是。”李野笑了笑,“现在管人比管机器多。”
    秦广趁机打圆场:“李总当年可是咱们厂最年轻的发动机调试专家,七九年那台6105柴油机的冷启动难题,就是他带着团队三天三夜攻下来的。”
    汉斯眼睛一亮,竟伸出大拇指:“厉害!我听说过这个案例,在欧洲期刊上有论文引用过。”
    气氛一下子缓和下来。李野顺势拍拍汉斯肩膀:“走,一起去会议室,咱们三方坐下来谈。数据可以改,目标不能丢??我们要造的是中国人自己的高端重卡,不是谁的附庸产品。”
    一行人转入研发楼二层的会议厅。董善全程沉默观察,直到落座后才轻声对李野说:“你刚才那句话说得漂亮。‘不是谁的附庸’??这话得记进纪要里。”
    李野没答话,只冲他眨了眨眼。
    会议开了两个半小时。期间李野几乎没怎么发言,而是不断引导汉斯与一分厂的技术组长张卫国直接对话,自己则在笔记本上记录双方的核心诉求。他发现张卫国虽然口音浓重、表达磕绊,但逻辑严密、数据精准,几次指出德方模型中的环境适应性缺陷,比如高原空气密度、沙尘颗粒磨损率等参数未做本土化修正。而汉斯起初不服,拿出德国实验室的模拟报告反驳,却被李野一句“你们的风洞里吹不出塔克拉玛干的风”逗得全场哄笑,连汉斯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最终达成共识:保留原设计80%架构,其余20%由中方主导优化,增设三级过滤系统和低温预热模块,并约定三个月后进行联合路试。
    散会时已近中午。陆知章提议去食堂吃饭,说要让董主任体验一把“重汽人的日常”。董善欣然应允。一行人步行穿过厂区主干道,阳光洒在灰蓝色的厂房顶上,远处传来锻压机低沉的轰鸣,像大地的心跳。
    食堂是典型的八十年代国企风格:水泥地、白瓷砖墙、长条桌配塑料凳。饭菜窗口上方挂着红布横幅:“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打饭的大姐动作麻利,看到陆知章还特意多舀了一勺红烧肉:“陆厂长,今天贵客临门啊?”
    “可不是嘛!”陆知章笑着递过饭票,“这位是集团来的董主任,以后咱厂的事儿还得多多关照。”
    董善连忙摆手:“别别别,我就是来学习的,您给我打一碗米饭、一份青菜就行。”
    李野一把按住他手腕:“到了这儿就得听我的。今天这顿饭,不吃饱不准走。”转头对窗口喊道,“师傅,来两份糖醋排骨、一份粉蒸肉、一份蒜蓉空心菜,再来四个馒头!”
    众人哄笑。秦广摇头:“你还真是了解咱们食堂的战斗力。”
    饭桌上,话题自然转到了人才问题。牛红章终于找到机会插话:“李总,刚才你说扩建计划涉及就业安置,具体是个什么路数?”
    李野夹了块排骨,慢条斯理嚼完才开口:“部里最近在推‘三线企业转型帮扶计划’,一批军工配套厂要关停并转,三四万职工等着分流。咱们重汽作为省属重点,被点名承担部分安置任务。”
    “多少?”秦广问。
    “初步意向是一千五百人。”
    餐桌瞬间安静。一千五百人意味着新增一个分厂的体量,更意味着管理成本、培训压力、宿舍供给、家属安置等一系列连锁反应。陆知章放下筷子:“李总,不是我不配合,咱们一分厂现在满负荷运转,连实习生都得排队半年才能上岗。突然塞进来一千多人……怕是消化不了。”
    “所以我说的是‘初步意向’。”李野环视众人,“而且这批人里有相当一部分是技工学校毕业的年轻人,文化底子薄,技能单一。我考虑的是,能不能以‘联合培训基地’的形式,先让他们在咱们这儿轮岗实习,合格后再正式录用?”
    “钱从哪来?”牛红章直击要害。
    “部里会给专项补贴,每人每月八十元,为期一年。期满后若留用,算咱们正式编制;淘汰的,再协调其他单位。”
    董善这时开口:“集团的意思是,社会责任必须扛起来,但也不能砸了自己的牌子。李总提的这个方案,算是折中之道。”
    秦广沉吟片刻:“培训我可以支持,场地、设备都能协调。但我有个条件??考核标准必须由技术部门制定,不合格的一个都不能留。”
    “没问题。”李野干脆答应,“宁缺毋滥。咱们造的是卡车,不是花瓶。”
    牛红章看着李野,忽然笑了:“你还是老样子,看着随和,骨头里硬得很。”
    “彼此彼此。”李野举杯,“当年你在车间骂我‘瞎指挥’的时候,也没见你软过。”
    众人皆笑。酒杯碰在一起,发出清脆声响。
    午后参观继续。这次去了铸造车间。高温炙烤下,铁水如赤蛇般流入模具,火花四溅。李野戴上防护面罩,站在离浇筑口五米远的地方静静观看。一名年轻工人注意到他,趁着间隙跑过来打招呼:“李工?是你吗?我是小刘,八三级技校的,你给我们讲过柴油机构造课!”
    李野愣了一下,随即认出这张脸:“小刘?你现在在这儿干铸造?”
    “嗯!去年调过来的,现在带班组。”小刘脸上沾着灰,眼睛却亮得惊人,“你还记得说我‘动手能力强,脑子也活’?我一直记着呢。”
    李野心头一热。他当然不记得具体说过这句话没有,但他记得那个年代??工人们以能被技术人员点名为荣,一句鼓励能让人干劲十足好几个月。而现在,这种眼神越来越少了。
    “干得好!”他用力拍了拍小刘肩膀,“下次争取让我坐上你参与制造的车!”
    离开铸造车间时,董善悄悄拉住李野衣袖:“你发现没有?这里的年轻人眼里有光。”
    “看到了。”李野轻声说,“可这光能持续多久,取决于我们给他们什么样的舞台。”
    傍晚六点,参观结束。众人送至厂门口,握手告别。陆知章最后留下李野,低声问:“真打算接这一千五百人?”
    “已经上报了。”李野点头,“马总批了。”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一旦有人出事故,或者产品质量下滑,第一个被问责的就是你。”
    “我知道。”李野望着夕阳下的厂区大门,影子拉得很长,“可如果连我们都躲着责任走,那还要我们这些人干什么?”
    陆知章久久无言,终是重重叹了口气:“你变了。”
    “是成熟了。”李野微笑,“但有些东西没变??比如相信工人,相信技术,相信只要肯干,就能造出好车。”
    回到招待所已是晚上八点多。董善泡了杯茶,坐在窗边翻看今天的笔记。李野洗完澡出来,见他还醒着,便问:“累不累?”
    “不累。”董善合上本子,“我在想,为什么秦广愿意听你的。论资历,他比你老;论权力,他是一把手;可今天一整天,他都在配合你推进议题。”
    李野坐下,点燃一支烟:“因为我们有过命的交情。”
    “哦?”
    “八三年,黄河洪灾,咱们一台实验车被困在河滩。我和他开着吊车去抢运数据盒,结果堤坝塌了。他把我推出去,自己差点被卷走。后来他在医院躺了半个月,醒来第一句话是‘数据保住了吗?’”
    董善怔住。
    “从那以后,我们之间就不需要太多话了。”李野吐出口烟圈,“他知道我要做什么,我也知道他想要什么??造出让中国人挺直腰杆的卡车。”
    屋内静默良久。窗外月色如水,洒在梧桐树梢上。
    第二天清晨,李野独自一人重返厂区。此时晨雾未散,机器尚未启动,整个一分厂笼罩在一片银灰色的寂静中。他沿着昨天的路线慢慢走着,经过研发中心、试验跑道、装配线……最后停在一堵红砖墙上。墙上用白色油漆写着八个大字:
    **技术为本,质量立厂**
    字迹斑驳,却依然遒劲有力。
    他掏出钢笔,在随身携带的记事本上写下一行字:“建议设立‘青年技工创新基金’,每年拨款五十万元,用于奖励一线技术改进项目。”又补充一句:“首批试点放在一分厂。”
    收起本子时,背后传来脚步声。回头一看,是秦广。
    “这么早就来了?”秦广递来一杯热豆浆。
    “睡不着。”李野接过,“想着还有些细节没捋顺。”
    秦广点点头:“关于培训的事,我想通了。与其担心他们拖后腿,不如想办法让他们变成助力。我已经让张卫国拟了个‘师徒结对’计划,每个新人都配一名骨干带教。”
    “好!”李野眼睛一亮,“再加上绩效激励,三个月评一次优,表现好的提前转正,奖金翻倍。”
    “你总是比我狠。”秦广苦笑,“可这招确实管用。”
    两人并肩走在空旷的厂区道路上,脚下踩着晨露浸湿的落叶,沙沙作响。
    “老李,”秦广忽然停下,“你有没有想过,将来退休那天,想留给这个行业什么东西?”
    李野仰头看向初升的太阳,眯起眼睛。
    “我不在乎留下名字。”他说,“我只想有一天,某个小伙子站在展厅里,指着一辆重汽卡车告诉别人:‘这车上的某个零件,是我爷爷当年参与设计的。’”
    秦广笑了,眼角泛起细纹:“那就够了。”
    一周后,集团正式下发文件,《关于支持重汽公司开展技术人才联合培养工作的通知》印发全省。同时获批的还有李野提交的“青年技工创新基金”立项申请。消息传到一分厂,张卫国带着十几个年轻技术员凑钱买了挂鞭炮,在车间门口噼里啪啦放了一通。
    而那位曾闹过情绪的德国专家汉斯,在回国前专门找到李野,递给他一张照片??是他们在会议室激烈争论时抓拍的瞬间。背面写着一行英文:
    **ToLiYe?Amanwhospeakssoftly,butcarriesabigengine.**
    李野看不懂,问翻译才知道意思是:“致李野??一位说话温和,却驾驭巨擎之人。”
    他笑着收下了。
    春天来了。厂区围墙外的桃树开出了第一朵花。新的征程,正悄然开启。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我道法通天,老姐却劝我还俗? 惨了,那老登是我爷爷秦始皇? 放纵人生 开局娶女囚,我成就最强悍卒 红鸾心动 修仙从神秘小鼎开始 人类质量排行榜 源能新起 名义:我开局截胡钟小艾,亮平炸了! 穿到古代摆地摊,全京城的人都被馋哭了 绝世逍遥小医仙 一人:混在一人里拍摄一人之下 美利坚:五星市民从电视直播开始 死神也有KPI 1981:春风掠港 我在仙宗当杂役,观摩万年成仙帝 猫主沉浮 我的地脉视觉破尽天下龙穴 女儿高考被顶替?战神抗匾跪军区!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