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容景心情有些沉重地回到了王府。
皇上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让他亲自到凌国给凌国王道歉赔礼,看一下此事是否有化险为夷的可能。
也就是说,他很快就要启程去凌国了。可是这一回他是真的不能再带白晚吟一起去了。
心里有些不知道怎么面对她。
对他而言,白晚吟就是那可人的解语花,很多时候他没有把事情完整地说出来的时候,她就已经开始要为他考虑了。
而她为他考虑了那么多,却很少为自己考虑过。这让他心生愧疚。
而且好像那么久了,他也确实不曾送过白晚吟什么东西。
觅辰因为生他的气,自己一个人早回了客栈。而白晚吟刚刚用完膳,这会儿看见他回来,连忙让银杏去厨房重新热过饭菜。
他那个样子一看就知道是有心事又难以启口,所以白晚吟问他:“怎么了?茗卉之事很难解决?”
提起茗卉的时间她还是会心痛的。自然,她也是自责的。
要是那天晚上她没有顾及那么多,直接和小睿去了黎王府,那么后面的事情是不是就不会发生了?
也要是她能早些发现觅辰失踪一事,早些去搬救兵,也许就不会刺激到茗卉,让她有了轻生的念头……
可是斯人已逝,再怎么自责也对原来事情无济于事。
她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忘记茗卉,让她走得好一些。
“是。凌国的事情有些棘手。所以我跟皇上自请去凌国……”
“这次不会带我一同前去?”白晚吟笑眯眯问道。
“是。”她听到了他没有犹豫而坚定的回答。
白晚吟站在他面前,宽慰他,“放心我能保护好自己。你尽管去吧,不要牵挂我。我也不会像上次一样那么任性了。”
经历了青州一行和茗卉一事后,她更加坚定了一个道理: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有些人虽然经常陪伴在对方身边,但两颗心的距离却相距很远;同样的,也有人虽远隔千里,但却彼此都把对方放在了心里。
容景轻轻叹了口气,把她拥入怀里。
王妃太乖巧了,怎么办?他还是希望她能更黏人些。
但是以国事为重吧。这次是凌国不是闹玩笑的,把她留在京城比带着去凌国会更加安全一些。
第二日,觅辰从店小二那里得知容景即将远赴凌国的消息,冷笑了一声:“想亲自去赔礼道歉啊?不想让两国开战!那就把我妹妹还回来!”
而中午他就独自一人,一骑赶回了凌国。
三天后,容景才出发。白晚吟站在府门口,看着容景一步一步走远,就快要上马了,她提起裙摆小跑了过去,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张开了臂弯,“最后再抱一下吧。”读书祠 .hu
以后可要割好久才能抱得到了。
容景没有抱她,只是揉了揉她的头发,因为时辰快到了,一起随行的还有他人,时间不容为他一人所浪费。
所以容景很快翻身上马,最后再深深看了一眼白晚吟,策马远离。
他真怕,自己一抱就再也舍不得松手了。他也怕,自己会舍不得走了。
白晚吟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慢慢消失在自己的视野中,难得没有哭。
建宁早就得了容景的嘱咐,经常会来府上陪她聊天、弹琴、看书。反正她现在也没有什么地方可去。
她也不想对着两块孤零零的碑暗自流泪。
明明说好的,不会再轻易动情,不会轻易流泪。离了谁,她也要活得潇洒。
而三日后,皇上册封太子的圣旨颁布。圣旨一下,满朝哗然。谁也不知道这太子之位怎么就落在那名不见经传的七皇子身上了?
而当天,容介入住东宫。第二日起,就会按照皇上所安排的,准时到太子太傅那里上课,完成相对应功课,也会尝试着处理政务。
容宪快被气疯了,他本来以为走了一个容景,这段时间里自己就有时间在京城里栽培势力,没有想到,皇上默不作声地就颁布了圣旨!
他回到府上,脾气依然无法控制,把桌上的东西全部都扫到了地上。
孟天龙跪在一边,“五皇子息怒啊。现在还不是发脾气的时候。”
“你让我如何冷静?我静心布局了那么久,结果这太子之位落在了谁的头上?你让我怎么冷静?”论才能,他是在容景之下,可他足足可以抵两个容介啊?
凭什么?凭什么他可以当上太子?皇上眼里难道看不到他为了政务战战兢兢吗?难道看不到他也有优异的才能吗?这心未免偏得太过!
孟天龙仍在说道:“难道王爷不觉得有不对的地方吗?之前我们都猜想,这太子之位最可能落到容景手中。可现在圣旨突下,却是被一个杂种占了便宜。王爷没有想过这其中是因为什么?”
“你是说?”容宪这才注意到不对劲来了,“可是之前父皇也曾把容介单独叫到御书房里。”
孟天龙也站了起来,继续说道:“但是后来从皇上的行事作风来看,皇上明显心向容景。突然改变主意只怕是容景不想要这太子之位。”
“不想要?你究竟想说什么,一口气快些说完!”容宪莫名有些烦躁。
“如果这太子之位是容景不想要而让给容介的,那也就说明我们还有拉拢容介的机会。到时候要是让他在当太子的这段期间,不小心犯了什么过错,那么废太子不是名正言顺的吗?那时候,容景远在凌国,分身乏术,无法应对这边的事情,再兼他本来就不想要这太子之位,那么这太子之位最后还能落到谁的头上呢?”
听了孟天龙说完完整的自己想法后,容宪这才松了一口气。如此看来,此法确实可行。
那么他只需要引鱼上钩就好了!哼,到时候看谁还能抢他的太子之位!
而有细心者发现,自皇上册封太子后,朝中的臣子里也多了一些新面孔。
有些虽出身寒门,但才能优异,且能直言不讳。
也许,是真的要变天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