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四十二章赵副会长的邀约(第1/2页)
深秋午后,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为滨海市披上了一层淡金色的薄纱,却难以驱散连日来积压在人们心头的阴霾。陈玄坐在玄机茶馆的窗边,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温热的紫砂杯壁,目光落在窗外街道上行色匆匆的路人,思绪却仍萦绕在昨日南洋商会那奢华却暗藏诡谲的办事处,以及那条指向境外的、深不见底的黑暗资金链上。
左眼深处那熟悉的刺痛感已趋于平缓,化为一种持续的低频悸动,如同无声的警钟,提醒着他风暴远未结束。
就在这时,他放在桌上的手机屏幕亮起,是一个陌生的本地号码。陈玄眉头微蹙,他的私人号码极少人知晓。他略一沉吟,还是按下了接听键。
“喂,是陈玄,陈先生吗?”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略显熟悉、语调圆滑且带着几分刻意亲和的男声。
陈玄心中微微一凛,立刻辨认出这个声音——正是风水协会副会长,赵启明。
“赵会长?”陈玄语气平静,听不出丝毫波澜,“找我有什么事?”
“呵呵,陈先生耳力真好。”赵启明在电话那头笑了笑,声音显得愈发和善,“冒昧打扰了。不知陈先生今日下午是否得闲?赵某想邀您喝杯清茶,有些……关于本地风水学界交流发展的事情,想与陈先生这样的青年才俊探讨一番,也顺便为前些日子的些许误会,澄清一下。”
误会?澄清?陈玄心中冷笑。前几日还通过协会施压,暗示他“不懂规矩”,如今却主动邀约“澄清误会”?这转变未免太快,也太刻意了。联想到刚刚对南洋商会的调查,赵启明此刻的邀约,时机巧合得令人心生警惕。
“赵会长言重了,不知是何处的茶楼?”陈玄没有立刻拒绝,他想看看这位副会长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清韵雅筑’,就在湖滨路,环境清幽,茶品也还过得去。下午三点,如何?”赵启明很快报出地点和时间,似乎早已准备好。
“清韵雅筑”是滨海市有名的高端私密茶室,通常需要预约,且消费不菲,是许多商界、文化界人士私下洽谈的首选之地。赵启明选择此地,显然并非临时起意。
“好,三点见。”陈玄简短应下,挂了电话。
他沉吟片刻,立刻将此事告知了张九黎。张九黎的反应与他一致:“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他这个时候找你,绝对和南洋商会的事有关,要么是试探,要么就是想拉拢你。去,一定要去!听听他怎么说,但务必保持警惕,全程录音,我会安排人手在外围策应,确保你的安全。”
下午两点五十分,陈玄准时出现在“清韵雅筑”门口。这是一处隐匿在竹林深处的仿古建筑,白墙黛瓦,飞檐翘角,环境确实清雅静谧,几乎听不到城市的喧嚣。服务员训练有素,在确认了陈玄的预约信息后,默不作声地将他引至最里侧一间名为“听松”的包间。
推开雕花木门,室内暖香扑面。赵启明已经端坐在一张宽大的花梨木茶海主位之后,正动作娴熟地烫杯、醒茶、冲泡,一套流程行云流水,显然深谙此道。他今天穿了一身深紫色的中式盘扣上衣,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比起之前在协会办公室里的官方姿态,多了几分随和与所谓“文人雅士”的闲适。
“陈先生,准时!快请坐!”赵启明热情地招呼着,示意陈玄在对面坐下,“尝尝我刚泡的十五年陈普洱,朋友特意从云南带来的,口感醇厚,回甘不错。”
陈玄依言坐下,目光快速扫过包间。室内装修极尽雅致,名家字画、仿古瓷器、绿植盆景一应俱全,空气中弥漫着上等沉香与茶香混合的气息,令人不自觉放松心神。然而,陈玄的左眼却再次传来极其微弱的刺痛感,他敏锐地察觉到,这包间内的能量场似乎被某种不易察觉的温和力量引导着,让人更容易产生亲近、信任之感。这绝非自然形成,而是经过精心布置的小型风水局,目的就是让在此谈话的人更容易放下戒备。
“好茶。”陈玄端起小巧的品茗杯,轻轻嗅了嗅,然后浅尝一口,赞了一句,语气依旧平淡,并未表现出过多的热络。
赵启明似乎也不意外,呵呵一笑,自己也品了一口茶,然后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摆出一副推心置腹的姿态:“陈先生啊,今日请你来,一是真心想结交你这个朋友,二来呢,也是想为之前协会那边的一些态度,道个歉。”
他叹了口气,语气显得颇为“诚恳”:“唉,协会嘛,你也知道,有时候规矩多,顾虑也多。下面的人办事急躁,上次和你沟通时,可能语气生硬了些,方式方法也不够周到,难免让你产生了些误会,以为我们协会是在打压同行,固步自封。其实绝非如此啊!”
他一边说着,一边仔细观察着陈玄的反应:“我们协会成立的初衷,本就是促进交流,共同进步,维护咱们滨海风水学术界的良性发展和良好声誉。对于像陈先生这样有真才实学、年轻有为的同行,我们一直是求贤若渴,欢迎都来不及啊!”
陈玄静静听着,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冷笑更甚。这番说辞,与他之前那种隐含威胁的警告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赵会长多虑了。”陈玄放下茶杯,淡淡道,“我开个小茶馆,混口饭吃,从未想过要与协会有什么冲突。上次之事,过去了便过去了。”
“哎,陈先生大气!”赵启明立刻竖起大拇指,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更加“语重心长”,“不过,陈先生,有些话,我作为在协会里多待了几年的人,还是得提醒一下。咱们这个行业,水确实不浅。有些人,有些事,看着是那么回事,背后却可能牵扯甚广。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但有时候,知道得太多,查得太深,未必是福气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十二章赵副会长的邀约(第2/2页)
他看似随意地用手指蘸了点茶水,在光洁的茶海上画了一个不规则的圆圈:“就像这茶水,表面平静,底下可能有漩涡。独木难成林,一个人单打独斗,终究力量有限,也容易……遇到意想不到的风险。”
这已经是近乎直白的警告与敲打了,暗示陈玄不要再继续深入调查某些事情。
陈玄抬眼,目光清亮地看向赵启明:“赵会长的意思是?”
赵启明笑了笑,身体靠回椅背,又给陈玄续上一杯茶:“我的意思是,与其冒着风险独自摸索,不如加入一个更大的平台,互相有个照应。协会虽然有些条条框框,但至少能提供庇护,共享资源。而且……”
他压低了声音,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如今时代不同了,风水学术也不能只盯着国内这一亩三分地,要放眼国际,交流互鉴嘛。最近,我们就和东南亚一些知名的文化学术机构,比如‘南洋商贸文化交流协会’,建立了非常友好的合作关系。”
他终于提到了“南洋商会”!陈玄心中一震,但脸上依旧平静无波。
赵启明似乎很满意陈玄的“安静”,继续侃侃而谈:“南洋那边,在传统的风水相术、环境哲学,甚至一些古老的秘传文化研究上,都有很多独到之处和宝贵的经验。他们非常看好滨海市的发展前景,也带来了很多实实在在的投资合作机会。”
他意味深长地看着陈玄:“如果陈先生有兴趣,我可以代为引荐。以你的能力,若能参与到这些国际性的文化交流与商业合作项目中来,无论是名利地位,还是学术提升,都必将受益匪浅啊!远比守着一个小茶馆,或者……纠缠于一些陈年旧事、无头公案要有前途得多。”
利诱!这是赤裸裸的利诱!试图用所谓“国际交流”、“投资机会”和“名利地位”来拉拢陈玄,让他放弃追查,甚至可能想将他拖下水,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陈玄沉默片刻,仿佛在认真思考,然后缓缓开口:“多谢赵会长厚爱。只是陈某才疏学浅,性格散漫,恐怕难当大任,也未必适应得了协会和国际合作的节奏。至于投资机会,我更是一窍不通。”
赵启明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霾,但很快又恢复如常:“呵呵,陈先生过谦了。没关系,合作嘛,讲究个缘分和水到渠成。赵某只是提供一个可能性,表达协会的诚意。陈先生可以慢慢考虑,不必急于一时。”
他再次举起茶杯:“来,喝茶喝茶。这好茶啊,就像朋友间的交情,需要慢慢品,细细回味。”
接下来的时间,赵启明不再提协会和南洋之事,转而与陈玄天南地北地闲聊,从茶道谈到古籍,从风水轶事谈到滨海旧闻,显得博学而健谈,极力营造一种轻松、投契的交谈氛围。
但陈玄始终保持着礼貌而疏离的态度,应答得体,却绝不深入,更不接任何带有暗示性的话头。他能感觉到,赵启明那热情的笑容下,隐藏着一丝越来越明显的不耐与冷意。
左眼的刺痛感始终微弱地存在着,提醒着他周围气场中那精心修饰过的虚伪与潜在的危险。
大约一小时后,一泡茶喝尽,赵启明见始终无法真正打动陈玄,终于失去了耐心,笑着起身:“今天和陈先生相谈甚欢,可惜我稍后还有个会议,就不能多陪了。陈先生再坐坐,品品茶?账我已经结过了。”
“不必了,多谢赵会长款待,我也该回去了。”陈玄也站起身。
两人一前一后走出“清韵雅筑”。分别时,赵启明再次握住陈玄的手,笑容依旧,但眼神却深沉了许多:“陈先生,刚才我的话,还请你再好好考虑考虑。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在滨海这片地界,协会还是能说得上几句话的。希望我们下次见面,能聊得更……深入一些。”
言辞依旧客气,但话语中的威胁意味,已然不加掩饰。
“赵会长的话,我记下了。告辞。”陈玄抽回手,面色平静地转身离开。
走在回去的路上,秋风吹拂,带来一丝凉意。陈玄回想刚才的一切,赵启明先示好道歉,再警告敲打,继而利诱拉拢,最后几乎图穷匕见的整个过程,脉络清晰无比。
这绝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交流”或“拉拢”,更像是一次精心策划的试探与威逼利诱。对方显然已经察觉到了警方和陈玄的调查正在逼近核心,试图通过这种方式,稳住陈玄,甚至将他拉入阵营,至少也要让他知难而退。
而赵启明如此急切地亲自出面,甚至不惜暗示与南洋商会的密切关系,恰恰证明了他们内心的恐慌与紧张!他们害怕了!害怕调查继续深入,会揭开他们不可告人的秘密!
陈玄拿出手机,拨通了张九黎的电话。
“谈完了?”张九黎立刻接起。
“嗯。”陈玄深吸一口气,“典型的鸿门宴。先软后硬,威逼利诱,想让我停手,甚至想拉我下水。他主动提到了南洋商会,试图用国际合作和投资机会来诱惑我。”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随即传来张九黎冰冷的声音:“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一点。他越是这样,就越证明我们查的方向没错!他们快沉不住气了!你没事就好,录音资料立刻传给我。接下来,我们要加快节奏,在他们狗急跳墙之前,找到铁证!”
“明白。”陈玄挂断电话,回头望了一眼那掩映在竹林中的雅致茶楼。
那里看似风雅,实则刚刚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的交锋。
赵启明的邀约,非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更让陈玄和张九黎确信——
他们离真相,只有一步之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