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04章无声(第1/2页)
大雪封门时,轧钢厂接到特殊任务:为边境部队生产一批耐寒弹壳。技术指标苛刻到荒谬,要求在零下五十度保持强度。
会议室烟雾缭绕。新任总工敲着苏联标准手册:“需要添加稀土元素,国内只有包钢有库存。”
采购科电话打遍全国,回复都一样:稀土属于战略物资,需军委批条。
郑干事突然出现——他从五七干校调回来了,臂章换成了“技术革新办公室”。他带来个牛皮纸袋:“天津港扣批进口货,正好是镍镉合金。”
化验报告让人心惊:合金成分波动极大,杂质标号混乱。老赵用镊子夹起样品:“这玩意熔了会炸炉。”
任务压得紧。军工代表天天坐办公室催货,暖水瓶结冰都不走。郑干事拍板:“用!非常时期非常手段!”
熔炼组悄悄做了小样试验。合金入炉就喷溅,炉壁蚀出麻点。三车间主任记录数据时,笔记本被郑干事没收:“泄露军工机密。”
深夜,何雨柱带人查库房。那批“进口合金”的包装箱上,海运标签是手写的,英文拼写错误百出。
真相水落石出:这是沿海小厂走私的劣质料,被海关扣压后本该回炉,却被郑干事通过关系调拨而来。
没有时间揭发。边境已经飘雪,电报措辞越来越急。
小李被从养猪场召回。他盯着合金样品看很久,突然跑向废料场。众人在积雪里挖出半吨锈蚀的炮管——是抗美援朝时退役的老货。
“高镍钢。”小李擦去炮管上的冰碴,“虽然旧,成分稳。”
回炉试验连夜进行。炮管熔出的钢水泛着青光,浇铸时烟气都带甜味。样件送检,低温冲击值超标通过。
军工代表露出半年第一个笑容。郑干事却召开评功会,把自己报成头功。
生产全面铺开。老炮管很快用完,新料跟不上进度。有人发现废料堆少了些铝合金窗框——那是去年盖办公楼剩的。
悄悄掺料试验成功了。铝合金提升流动性,弹壳表面光洁度反而提高。但新问题来了:铝含量超标的弹壳,在低温会脆化。
解决方案出自食堂。老王熬粥时随口说:“掺点糯米就不碎。”小李连夜查资料,发现添加微量锡可改善低温韧性。
锡料比稀土还难搞。厂里唯一的锡锭藏在荣誉室,是当年苏联专家赠的纪念品。
郑干事坚决不同意:“这是外交礼物!”他派人日夜看守荣誉室。
雪越下越大。铁路局通知:通往边境的线路可能中断。最后一批弹壳卡在镀锡工序,工人盯着空料桶发呆。
凌晨,荣誉室报警器大作。保卫科冲进去,发现锡锭完好,但展柜玻璃被割开圆洞——只少了指甲盖大的一块。
调查组封锁厂区。所有工具房被搜查,熔炼组更是重点。老赵的衣柜里找到锡屑,他辩称是焊锡残留。
僵持中,铁路局最后通牒:装车截止今日中午。
镀锡槽突然开始工作——不知谁往槽里投了料,锡液浓度正好。生产线全开,合格弹壳源源不断下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04章无声(第2/2页)
装车时发现个怪现象:每箱弹壳都混着几个颜色发暗的。抽检却显示性能全部达标。
火车鸣笛离去时,厂区响起刺耳的警报声。荣誉室那块锡锭被搬出来称重——轻了整整三公斤。
郑干事带人直扑电镀车间。小李正在清洗槽壁,工作服沾满锡灰。
“盗窃国家财产!”郑干事怒吼。
小李平静地伸出双手。铐上时,他指尖漏下些亮晶晶的粉末。
审讯持续三天。小李始终沉默,只在纸上画分子式:Sn+Cu=Bronze(锡+铜=青铜)。
第四天边境传来捷报:该批弹壳在零下五十三度性能优异,特别适合连续射击。部队请求追加生产。
庆功会上,郑干事披红戴花。他念稿时念错化学式,把Sn读成“屎恩”。
小李还在禁闭室。窗外飘来烤红薯香,他在地上画了条抛物线——弹道轨迹。
转机来自一批捐赠物资。海外华侨送来精密仪器,开箱发现配件全是锡制。捐赠代表正是小李的俄文老师伊万诺维奇之子。
备注栏写着:替父归还五十年代所借实验材料。
郑干事亲自给小李解手铐。年轻人第一句话是:“该修熔炼炉了,炉衬蚀穿了。”
生产继续,但锡料危机未解。新到的锡锭纯度不够,镀槽总是析出杂质。
老周看守仓库时发现蹊跷:废料场总在半夜冒烟。他带人蹲守,逮住几个附近村民——他们在熔化牙膏皮。
“城里收废品的教的办法。”村民交代,“熔成锡块能卖高价。”
调查组顺藤摸瓜,在城里废品站查出成吨锡块。站长供出上线:某军工配套厂采购科长。
案子移交给安全部门。郑干事却突然病休,他办公室的花盆里挖出烧剩的账本。
生产恢复正常时,厂区多了条标语:节约一厘钱精神。收集废旧牙膏皮成了新任务,工人们下班都捏着瘪牙膏管。
小李设计出回收装置,用余热熔化牙膏皮。锡烟呛人,但镀槽再没断过料。
年终表彰会上,小李被评为“节约标兵”。奖状是他用锡箔纸烫的字,阳光下亮得刺眼。
雪化时,荣誉室那块锡锭被请进博物馆。替代品是工人用牙膏皮熔铸的新锭,表面刻着八百个职工姓名。
开春后订单更多了。电镀车间却突然停产——锡槽出现诡异结晶,像冰冷的白色珊瑚。
小李查遍资料,在伊万诺维奇的笔记角落找到小字:低温电镀需防锡疫。
解决方案简单到可笑:加根铜棒进槽。结晶慢慢消失时,全厂都松了口气。
只有老赵盯着那根铜棒发呆——那是从退役高射炮上拆下的瞄准具。
生产线重新轰鸣。弹壳镀着均匀的锡层,像边境线上沉默的白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