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 第255章 毁佛灭道(6K大章)

第255章 毁佛灭道(6K大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55章毁佛灭道(6K大章)
    神武元年,六月初五。
    洛阳城,紫微宫。
    姜天骄在含元殿收到前线的八百里加急,他接到安守忠和蔡希德连夜送来的大捷消息,这下可把他激动坏了。
    刘晏丶大宏临丶萧日越丶阿史那承庆四位宰相站在阶下,他们看见姜天骄全身上下剧烈颤抖,
    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这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姜天骄赶快平复情绪,他的情绪逐渐恢复正常,一脸喜开颜笑说道:「诸位爱卿,这场伐蜀灭唐之战,我军取得空前大胜,李氏父子服毒身亡,剑南道和山南西道各郡太守尽数归附,天下大势已归于我朝。」
    阿史那承庆率先站出来说道:「陛下,虽然我军成功消灭掉盘踞在巴蜀之地的残唐势力,但是陇右道和河西道仍然尚未收复,据报广平郡王李傲逃往西域,留下大将仆固怀恩镇守武威郡。」
    「既然安守忠和蔡希德两路大军已然收复巴蜀之地,陛下也可以开始布局西北战事,吐蕃那边已经派兵攻占武威郡昌松县,明显这是要把河西道占为己有。」
    姜天骄情不自禁冷笑道:「这吐蕃人果然是其性多变而又贪婪残忍,竟然趁着我朝伐蜀灭唐之际,发兵北上猛攻武威郡和张掖郡,意欲吞并整个河西道。」
    「这吐蕃野心比朕想像中还要更大,我朝收复河陇之地尚不急于一时,理应先在灵武郡和凤翔郡两地囤积粮草军械,做好准备后再毕其功于一役。」
    刘晏对此极为赞同,他郑重其事说道:「陛下所言极是,此次伐蜀灭唐消耗掉大量钱粮,将士们班师回朝后也要封赏,年内不宜继续大动干戈。」
    姜天骄见到刘晏出来讲话,他面色严肃问道:「尚书令,朕让你查抄天下寺院和道观,这件事情不知你办得如何?」
    去年开始姜天骄便派人在全国各地查抄寺院和道观,他非常清楚这帮出家人富得流油,尤其是僧侣最为夸张,以至于都有「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七八」的之说。
    刘晏为了能够帮助国库补充钱财,他也顾不得什麽名声,严格按照姜天骄的诏令行事,明确要求各郡只能保留一座寺院和一座道观,几乎把天底下所有出家人都给得罪。
    「陛下,微臣初步估算拆毁寺院道观数以万计,拆下来的寺院和道观材料,用来修百姓房屋以及衙署驿舍。」
    「没收田产数千万亩,奴婢二十五万人,迫令还俗者约有四十万人,释放供役使的良人高达百万以上,金丶银丶铜丶铁像以及贵重器物数不尽数。」
    「另外衣冠士庶之家所有金丶银丶铜丶铁之像,敕出后限一月纳官,铜像和锺磐铸成铜钱,铁像委托各都铸为农器发放百姓。」
    这场灭道毁佛真可谓是收获颇丰,这下大夏国库总算充盈无比,同时缓解各郡府库的燃眉之急,而不用向天下百姓徵收苛捐杂税。
    姜天骄顿时欣喜若狂问道:「尚书令,目前洛阳国库有多少钱?」
    「陛下请您过目!」
    刘晏直接把奏疏呈给姜天骄。
    姜天骄拿过奏疏阅览起来,他实在没想到佛道两家这麽有钱。
    国库储存绢帛一千四百万匹,铜钱九百六十万贯,铜钱数量相当于大唐朝廷三十年的铸币量。
    天宝年间,大唐朝廷年铸币量三十二万七千贯,大约三亿两千七百万文,然而市场上依旧出现钱荒现象,只能采用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
    小额交易使用铜钱。
    大额交易使用绢帛。
    虽然绢帛易损且不便分割,但是绢帛作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能够很好弥补市场上货币流通量的不足。
    由于大夏王朝延续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所以在这场灭道毁佛中,铜钱和绢帛自然是要充入国库。
    姜天骄看着国库中有这麽多钱,他非常满意微笑道:「朕从登基为帝以来就为钱粮而烦恼,现如今总算可以稍微喘一口气。」
    「待到前线大军班师回朝,朕要好好封赏有功将士,并且按照约定封爵分土,凡是立下大功者皆可封爵世袭罔替。」
    「除此之外,朕还要废黜襄阳丶江陵丶关西丶山南西道四大藩镇,汰弱留强,编为禁军,从此归属朝廷直辖,不再委任节度使统领。」
    「以蔡希德为剑南道采访使,遥休哥为山南西道采访使,让他们两人领兵坐镇巴蜀之地,其馀诸将在局势稳定后班师回朝。」
    刘晏见到姜天骄要按照约定封爵分土,他不动声色问道:「不知陛下究竟要怎麽封爵分土?这终究是要拿出一个章程。」
    姜天骄一脸正色说道:「既然燕王食邑是在西京长安,那朕就把功臣们的食邑分封到关中地区,这八百里秦川可都是好地方。」
    「这章程朕早就拟定好了,王号不可轻易假人,非功不能封爵,故而功臣们只能封为公丶侯丶
    伯。」
    「公爵为国公,从一品;侯爵为郡侯,从二品;伯爵为县伯,从三品;允许爵位世袭罔替,食邑则是世袭减半。」
    刘晏听闻姜天骄允许功臣爵位世袭罔替,他本来刚要开口谏言,可又听到食邑世袭减半,这才没有表示反对。
    姜天骄不需要分封宗室子弟,他也没必要再去效仿大唐朝廷把爵位分为九等,直接按照王爵丶
    公爵丶侯爵丶伯爵列为四等即可。
    从秦汉至隋唐时期,所有爵位在历朝历代都是世袭,只不过这种世袭分为两类,其中一类为世袭罔替,另外一类为降等袭爵。
    世袭罔替即是继承父辈原来的爵位。
    降等袭爵则是继承父辈爵位的同时,必须降等才能承袭。
    例如唐中宗李显曾经册封崔玄为「博陵郡王」,可他这爵位无法世袭罔替,故而其子崔降等袭爵后变成「博陵郡公」。
    大唐朝廷爵位分为九等。
    一等为王。
    二等为嗣王丶郡王。
    三等为国公。
    四等为郡公。
    五等为县公。
    六等为县侯。
    七等为县伯。
    八等为县子。
    九等为县男。
    虽然大唐朝廷在爵位制度上处理得很好,无论是功臣还是宗室,大部分人爵位皆为降等袭爵,
    五世而除,但是问题在于食邑不因爵位降等而减少,搞了半天还是治标不治本。
    直到李隆基登基为帝以后,他大幅削减功臣和宗室的封户,不再轻易赐予功臣食邑,这才总算做到标本兼治。
    然而李隆基在食邑制度上实在有些矫枉过正,就连王忠嗣这种拥有灭国之功的盛唐名将,终其一生也没得到食邑赏赐,反倒显得过于抠门。
    如今姜天骄想要通过封爵分土换取各路节帅的兵权,那他就不可能太过吝啬,毕竟在楚汉争霸中项羽死后爆金币,这都能爆出五个列侯。
    杨喜抢到项羽左腿封为赤泉侯,食邑一千九百户。
    王抢到项羽头颅封为杜衍侯,食邑一千七百户。
    吕马童抢到项羽零碎骨肉封为中水侯,食邑一千五百户。
    吕胜抢到项羽左臂封为涅阳侯,食邑一千五百户。
    杨武抢到项羽右脚封为吴房侯,食邑七百户。
    这五个列侯能够得到这麽丰厚赏赐,从这里就能看出汉高帝刘邦确实是个出手阔绰的人,往后帝王再也无人像他这般大方。
    大唐开国第一功臣长孙无忌,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元年册封他为齐国公,食实封一千三百户,
    这跟汉高帝刘邦比起来就显得小家子气。
    洛阳城,崔府。
    阿史那承庆离开皇宫后来到崔府拜访崔乾佑。
    本来崔乾佑是在淮南道担任采访使,随着当地局势稳定下来后,姜天骄立刻把他徵召到洛阳担任左骁卫大将军。
    崔乾佑倒也不敢违抗姜天骄的旨意,更何况他现在已经有了软肋,行事作风自然不像以前那般肆无忌惮。
    阿史那承庆跟崔乾佑关系非常不错,他拎着礼物上门拜访。
    崔府奴仆见到阿史那承庆身穿三品紫袍,他迎上来肃然起敬问道:「不知尊驾何许人也,可否通报姓名?」
    「禀报你家主人崔乾佑,就说阿史那承庆登门拜访。」
    阿史那承庆面露笑容说道。
    崔府奴仆得知来人竟是当朝宰相,他恭恭敬敬说道:「还请相爷在此稍后,小人立即进去通报!」
    「去吧!」
    阿史那承庆微微点头说道。
    崔乾佑听到阿史那承庆前来登门拜访,他立刻带着夫人李冶出来相迎,彬彬有礼微笑道:「相爷来访,真是折煞崔某啦!」
    阿史那承庆突然注意到李冶,她身上穿着华丽无比的青色纱裙,头戴步摇金簪,配上她的精致脸蛋以及曼妙身材,肌肤犹如凝脂一般白皙滑润,近距离观察下硬是没有找出任何缺点。
    「崔将军,不知她是?」
    阿史那承庆若有所指问道,
    崔乾佑脸上露出温柔之色,他一脸笑意解释道:「相爷,这是我的夫人李冶,字季兰。」
    「夫人?」
    阿史那承庆不禁哑然失笑道:「看来崔将军这是遇到相爱之人,正所谓贤妻配良夫,真是让我羡煞不已!」
    崔乾佑笑意盎然说道:「相爷,这外面天气太热,还请到府中歇息吧!」
    「好!」
    阿史那承庆跟随崔乾佑脚步走入崔府。
    崔乾佑亲自把阿史那承庆请到府中凉亭,他面带微笑问道:「崔某这才刚刚回到洛阳,相爷便已上门拜访,不知可有什麽要紧之事?」
    阿史那承庆意味深长笑道:「崔将军,我是来向你道喜的。」
    「哦,喜从何来?」
    崔乾佑脸上露出惊讶之色。
    阿史那承庆直接开门见山说道:「我刚刚从皇宫出来,安守忠和蔡希德已经攻取成都,李氏父子服毒身亡,再过不久前线大军就会班师回朝,陛下准备要封赏有功将士,尤其要为功臣们封爵分土。」
    「陛下特地把功臣们分为三个等级,一等功臣封为国公,二等功臣封为郡侯,三等功臣封为县伯,按照功劳大小赐予食邑。崔将军你是位居一等国公,莫非这还不是大喜吗?」
    崔乾佑眉头紧锁反问道:「一等功臣就是国公,那有多少人得此殊荣?」
    「五个人!」
    阿史那承庆提前把消息透露给崔乾佑,他面色平淡说道:「仅仅只有五个人得此殊荣,因功获封国公之位,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崔乾佑听到只有五个人获封国公之位,他紧绷的眉头瞬间放松下来,皮笑肉不笑说道:「这麽说来,相爷应该是不在这一等功臣吧?」
    阿史那承庆毫不在意说道:「非但我不是一等功臣,就连尚书令刘晏也是如此,崔将军由此可知这国公之位究竟有多难获封了吧?」
    崔乾佑想要从阿史那承庆这边打听到更多内幕消息,他不动声色问道:「相爷,既然陛下要把一等功臣封为国公,那这国公之位有多少户食邑?」
    阿史那承庆对着崔乾佑五指伸开,他一脸羡慕说道:「一等功臣食邑最少都在五千户,而且这封地还是在关中地区,其中崔将军你的食邑高达七千户。」
    「七.—七千户?」
    崔乾佑眼底充满震惊之色,他不敢置信说道:「我记得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继位后,他也有给贞观功臣封爵分土,第一功臣长孙无忌食邑最多才一千三百户而已。」
    虽然崔乾佑早已做好心理准备,但是他实在没想到姜天骄出手如此阔绰,旋即呼吸急促追问道:「相爷,请问陛下是把哪五个人列为一等功臣?」
    阿史那承庆毫不保留说道:「除你之外,另外四人分别是安守忠丶李归仁丶田乾真丶蔡希德,
    陛下认为你们五人都是立有不世之功,因此这才列为一等功臣。」
    「陛下真是厚道啊!」
    崔乾佑顿时略微感慨说道:「陛下要跟功臣们共享天下,看来这句话确实不是空谈。当初我跟陛下在光烈皇帝魔下担任一军统帅,彼时我就看出他能成大事。」
    「光烈皇帝慧眼识人看出陛下具有韩白之才,早早就把女儿嫁给他,又把他提拔为卢龙军使,
    完全将他当做潘镇储师在培养。」
    「后来光烈皇帝率领我等河北将士起兵举事,奈何中道崩殆。幸好陛下在危急时刻扛起大旗,
    团结各路节师齐心协力,这才成功消火掉大唐朝廷。」
    原本崔乾佑还担心姜天骄会兔死狗烹,现如今他已经放下心来。
    阿史那承庆适当性提醒道:「崔将军,陛下允许功臣爵位世袭罔替,只不过食邑世袭需要减半,换而言之你这食邑七千户,传到儿子手上只剩下三千五百户。」
    「那也不少了!」
    崔乾佑对此倒是看得很开,他满不在乎说道:「我这食邑七千户传到曾孙还有八百七十五户,
    又有什麽不满足的?」
    李冶在旁边仔细聆听着对话,她突然轻启朱唇说道:「相爷,妾有一事不明,还望相爷能够解惑。」
    「夫人请讲。」
    阿史那承庆面色平静说道。
    李冶嘴角露出好看弧度,她别有深意问道:「妾记得自开元年间以后,大唐朝廷便已规定封家不得在食邑封地收取赋税,均由朝廷收取并转运入京,再把封户缴纳的租调划归封家,请问我朝是否萧规曹随?」
    崔乾佑一脸懵逼反问道:「有这回事吗?我怎麽不知道啊!」
    阿史那承庆见到李冶主动问起,他微微点头说道:「我朝政令制度皆是来自前朝,那麽自然也是萧规曹随。」
    「啊?」
    崔乾佑激动得站起身来问道:「那这七千户食邑岂不是朝廷在打理,我等就连派人去收租子的权力都没有?」
    「理论上来说确实如此!」
    阿史那承庆一脸无奈说道。
    李冶看见崔乾佑在客人面前这麽失态,她急忙过来暗示道:「夫君,您又何必如此激动,您不觉得这是好事吗?」
    崔乾佑也意识到自己失了方寸,他缓缓坐下来微笑道:「夫人所言极是,这七千户食邑打理起来确实麻烦,朝廷方面若能统一管理,倒也不失为好办法。」
    阿史那承庆本以为崔乾佑会动怒,没想到他这麽快就平复情绪,内心不由自主暗道:「崔夫人身上有股文人墨客的独特气质,明显这是来自书香门第,看来崔乾佑是娶了个贤内助。」
    李冶见此情形把这话题终止下来,她转移话题问道:「相爷,除了我夫君之外,其馀四位一等功臣获封国公之位,不知他们食邑是多少户?」
    阿史那承庆笑意盎然回答道:「今天陛下论功行赏,李归仁食邑七千户,安守忠食邑六千户,
    田乾真和蔡希德食邑五千户。」
    这话一出,崔乾佑表情略微幽怨说道:「这个李归仁究竟何德何能,他凭什麽授封食邑七千户,莫非他在这次伐蜀灭唐中有什麽亮眼战绩吗?」
    阿史那承庆语重心长解释道:「此番伐蜀灭唐功劳最大就是李归仁,他率先带兵攻入蜀郡成都以及行宫之地,不仅抢到大唐朝廷的天子八宝,他还取得李氏父子的首级。
    「咳!咳!咳!!!」
    崔乾佑立刻捂着嘴巴咳嗽起来。
    「夫君,您没事吧?」
    李冶急忙过来给崔乾佑顺顺气。
    崔乾佑真是差点让阿史那承庆气晕过去,他情不自禁吐槽道:「那你怎麽不早说,这李归仁还真是走了狗屎运,泼天富贵愣是让他给撞上。」
    「我费尽千辛万苦拿下淮南道,不战而屈人之兵收复江南东道丶江南西道丶岭南道,这才好不容易得到食邑七千户。」
    「没想到李归仁这家伙居然拿到大唐朝廷的天子八宝,还得到李氏父子的首级,难怪陛下赏赐他食邑七千户,这麽说来倒也合情合理。」
    「只可惜这仗打完之后,我等武将就要铸剑为犁放马南山,往后再想立下不世之功那就太难了阿史那承庆带着姜天骄的命令来到崔府,他此番前来就是奉旨泄密,随即耐人寻味微笑道:「崔将军,你们这把年纪正是闯的时候,陛下怎麽可能会舍得放马南山。」
    李冶敏锐意识到阿史那承庆这是话中有话,她站起身来微笑道:「相爷,这涉及到国家大事,
    我这妇道人家不宜多听,请容我就此退下!」
    阿史那承庆看着李冶缓缓退下以后,他这才奉旨泄密说道:「崔将军,虽然陛下想要通过封爵分土换取各路节帅的兵权,但是并不代表会夺走武将所有权力。」
    「我朝在天下各道设立折冲营,以十二卫大将军统领南衙禁军,此举乃是为了强干弱枝,绝非要对功臣们兔死狗烹。」
    「陛下准备增设枢密院,委任战功卓着的大将充任枢密使,位同宰相,主管军机事务和边地防务。」
    「枢密院和政事堂分掌军政大权,宰相不得干预军事,枢密使不得干预政事,从此军政分离。
    ?
    姜天骄这是要分宰相之权加强武将地位,这样在削弱相权同时还能强化皇帝对军队的控制力。
    崔乾佑听着有些稀里糊涂,他锲而不舍追问道:「那打起仗来到底听谁的?」
    阿史那承庆言简意炫解释道:「通俗来说就是战争还没开打前,要不要开战由政事堂的宰相们说了算,开战后怎麽打由枢密院的枢密使说了算,双方无权互相干预。」
    崔乾佑瞬间两眼放光说道:「陛下这想法真是好啊,这可比出将入相要来得更好,如此文官不用担心武将进入政事堂,武将也不用担心文官进入枢密院,军政分离各司其职。」
    历史上自宋朝后武将基本就不太可能谋朝篡位,究其原因在于军政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只有从制度上实行军政分离,才能防止武将专权姜天骄增设枢密院专掌军务,本质上也是在效仿北宋时期的军政分权,只不过他并非是想要以文制武,那就不会傻到让文官充任枢密使。
    至于枢密使会不会反客为主,在这套权力设计中根本不可能,毕竟枢密院只做决策而不统兵,
    南衙禁军的统兵权仍然掌握在十二卫大将军。
    当然十二卫大将军也不是统领所有南衙禁军,仅仅只是对前来洛阳番上宿卫的南衙禁军有统兵权。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海贼:从罗杰团元老开始 太太请安分 破镜重圆:禁欲机长私下又争又抢 三国:从樵夫到季汉上将军 大明:陛下,该喝药了! 开局捡公主,一根玉米迷倒她? 孤锋莫宁 749局之都市仙途 惨死后宅,重生归来夫人她杀疯了 说好要退婚,我成剑仙了你反悔? 小宫女她只想当咸鱼 大厨在年代文里当保姆 记忆编码 嫁给贺先生 清穿之贵妃娇弱 听懂毛茸茸说话,五岁奶团在大院当团宠 从满仓A股开始成为资本 睡了全球首富,他居然是初哥! 第四天灾就没有正常的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