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谢谢吴哥了!我再敬您一杯!”李哲说着,又端起了酒杯。
“哎,半杯半杯!”吴绍辉连忙按住李哲的手,笑着说,“咱慢慢来,好酒得慢慢品。”
就在这时,包间的门被推开了,服务员端着托盘走进来,开...
周一的清晨,蜀香居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队伍中夹杂着兴奋的低语声和相机快门的咔嚓声。几个外地游客正举着手机对着招牌拍照,而几个外国游客则在用生硬的中文互相交流着,脸上写满了期待。
“这红烧肉真的那么好吃?”一个金发碧眼的德国游客问道。
“我昨天在YouTube上看到视频了,中国网友都说这是‘灵魂的味道’。”另一个法国游客兴奋地回答。
林巧梅站在门口,一边维持秩序,一边笑着和顾客打招呼。她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场面,但还是忍不住感叹:“这才刚播了一期节目,怎么就火成这样了?”
“因为味道好呗。”韩春燕从后厨走出来,手里端着一盘刚出锅的凉拌黄瓜,“你没看那些老顾客,今天又来了。昨天那个穿红衣服的大哥,今天又带着一家三口来吃。”
“我们得控制好节奏。”林巧梅皱眉道,“厨房那边压力太大了,老陈和小赵已经连轴转了三天了。”
“我刚才去看了,老陈正带着新来的两个帮工熟悉流程。”韩春燕道,“不过他们还得适应几天,现在只能打打下手。”
两人正说着,李哲从监控室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一份清单,眉头紧锁。
“食材储备还是有点紧张。”他叹了口气,“老王那边已经尽力了,但供应量还是跟不上。今天中午的肉估计只能维持到一点。”
林巧梅点头:“那得提前通知顾客,不然到时候排队排到一半说没菜了,影响不好。”
“我已经让前台小张准备了温馨提示卡。”谭静雅不知什么时候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叠打印好的卡片,“上面写了每天的供应时间,提醒大家尽早来排队。”
“你考虑得周到。”李哲露出一丝笑意,“对了,昨天那个投资人,你回了吗?”
谭静雅点点头:“回了,我说我们目前不考虑融资,但欢迎他以后以顾客的身份来吃顿饭。”
李哲笑了笑:“这样最好。我们现在的模式还不成熟,不能让资本牵着鼻子走。”
林巧梅插话道:“不过,李哲,我觉得我们得考虑一下连锁店的事了。现在每天排队的人这么多,光靠这一家店,根本满足不了需求。”
李哲摇头:“连锁店?现在说这个还太早。我们连一个店的流程都没完全标准化,怎么开分店?”
“可如果我们不主动出击,别人就会抢先。”韩春燕语气有些急,“我听说已经有几家餐饮公司在打听我们的配方了,还有人放出风来说要模仿我们的红烧肉。”
“模仿?”李哲冷笑一声,“他们可以模仿味道,但模仿不了我们的用心。老陈的手艺,不是随便哪个厨师都能复制的。”
“可如果他们请了更厉害的厨师呢?”林巧梅反问。
李哲沉默了一下,道:“那我们就得比他们做得更好。不是比他们快,而是比他们更用心。”
正说着,老陈从后厨跑出来,脸色有些焦急:“李老板,锅出了问题,红烧肉烧得有点老了。”
李哲一惊:“怎么回事?不是刚换了新锅吗?”
“新锅火候掌握不好,小赵控制不住火候。”老陈有些自责,“我刚才尝了一口,口感比平时差了点。”
李哲沉吟片刻,道:“那今天这批肉就不要上桌了,直接倒掉。”
“倒掉?”老陈和林巧梅同时愣住。
“对,倒掉。”李哲语气坚定,“我们不能让顾客吃到不完美的红烧肉。宁可少卖,也不能砸了招牌。”
老陈点点头,转身回了厨房。
林巧梅看着李哲,轻声道:“你变了。”
“变了吗?”李哲笑了笑,“我只是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了。”
中午时分,餐厅里已经座无虚席,排队的队伍已经排到了街角。几个外国游客坐在窗边,用手机拍着桌上的红烧肉,嘴里不断发出“Wow”“Amazing”之类的感叹。
而在后厨,老陈正亲自掌勺,小赵在一旁打下手,两人配合默契。锅中的红烧肉香气扑鼻,油亮亮的色泽让人垂涎欲滴。
“记住,火候是关键。”老陈一边翻炒一边叮嘱,“慢火慢炖,才能入味。”
小赵点头:“明白了,师傅。”
另一边,李哲正和韩春燕、林巧梅、谭静雅在办公室开会。
“我觉得我们得建立一个培训体系。”李哲说道,“不能光靠老陈一个人带徒弟,得把每道工序都标准化。”
“我同意。”韩春燕点头,“我们可以把红烧肉的制作流程分成几个步骤,每个步骤都由专人负责,这样即使老陈不在,也能保证味道。”
“另外,食材的标准化也很重要。”林巧梅补充道,“我们现在用的猪肉都是老王那边的土猪,但供应量有限。如果以后要扩张,可能得找更多供应商。”
“这个我来处理。”谭静雅拿出笔记本,“我已经联系了几个本地的农场,他们也有优质土猪,价格也不贵。”
李哲点头:“很好,我们要做的不是复制,而是传承。每一块红烧肉,都得有灵魂。”
就在这时,电话响了。
李哲接起电话,是电视台那边打来的。
“李老板,节目已经剪好了,下周三晚上八点黄金档播出。”电话那头的声音很兴奋,“你们准备一下,可能会有爆火的可能。”
李哲放下电话,看着众人,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准备迎接更大的风暴吧。”
几人相视一笑,心中却都明白,蜀香居的路,才刚刚开始。
周三的清晨,蜀香居门口依旧人头攒动,队伍已经排到了街口。不同的是,今天的队伍中多了几个举着摄像机的记者和自媒体博主,他们一边拍摄一边讲解:“大家看,这就是最近火遍全网的蜀香居,他们的红烧肉据说已经成了本地必吃榜单的第一名。”
林巧梅站在门口,一边维持秩序,一边笑着和熟客打招呼。她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场面,但还是忍不住感叹:“这才几天,怎么就火成这样了?”
“因为味道好呗。”韩春燕从后厨走出来,手里端着一盘刚出锅的凉拌黄瓜,“你没看那些老顾客,今天又来了。昨天那个穿红衣服的大哥,今天又带着一家三口来吃。”
“我们得控制好节奏。”林巧梅皱眉道,“厨房那边压力太大了,老陈和小赵已经连轴转了三天了。”
“我刚才去看了,老陈正带着新来的两个帮工熟悉流程。”韩春燕道,“不过他们还得适应几天,现在只能打打下手。”
几人正说着,李哲从监控室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一份清单,眉头紧锁。
“食材储备还是有点紧张。”他叹了口气,“老王那边已经尽力了,但供应量还是跟不上。今天中午的肉估计只能维持到一点。”
林巧梅点头:“那得提前通知顾客,不然到时候排队排到一半说没菜了,影响不好。”
“我已经让前台小张准备了温馨提示卡。”谭静雅不知什么时候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叠打印好的卡片,“上面写了每天的供应时间,提醒大家尽早来排队。”
“你考虑得周到。”李哲露出一丝笑意,“对了,昨天那个投资人,你回了吗?”
谭静雅点点头:“回了,我说我们目前不考虑融资,但欢迎他以后以顾客的身份来吃顿饭。”
李哲笑了笑:“这样最好。我们现在的模式还不成熟,不能让资本牵着鼻子走。”
林巧梅插话道:“不过,李哲,我觉得我们得考虑一下连锁店的事了。现在每天排队的人这么多,光靠这一家店,根本满足不了需求。”
李哲摇头:“连锁店?现在说这个还太早。我们连一个店的流程都没完全标准化,怎么开分店?”
“可如果我们不主动出击,别人就会抢先。”韩春燕语气有些急,“我听说已经有几家餐饮公司在打听我们的配方了,还有人放出风来说要模仿我们的红烧肉。”
“模仿?”李哲冷笑一声,“他们可以模仿味道,但模仿不了我们的用心。老陈的手艺,不是随便哪个厨师都能复制的。”
“可如果他们请了更厉害的厨师呢?”林巧梅反问。
李哲沉默了一下,道:“那我们就得比他们做得更好。不是比他们快,而是比他们更用心。”
正说着,老陈从后厨跑出来,脸色有些焦急:“李老板,锅出了问题,红烧肉烧得有点老了。”
李哲一惊:“怎么回事?不是刚换了新锅吗?”
“新锅火候掌握不好,小赵控制不住火候。”老陈有些自责,“我刚才尝了一口,口感比平时差了点。”
李哲沉吟片刻,道:“那今天这批肉就不要上桌了,直接倒掉。”
“倒掉?”老陈和林巧梅同时愣住。
“对,倒掉。”李哲语气坚定,“我们不能让顾客吃到不完美的红烧肉。宁可少卖,也不能砸了招牌。”
老陈点点头,转身回了厨房。
林巧梅看着李哲,轻声道:“你变了。”
“变了吗?”李哲笑了笑,“我只是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了。”
中午时分,餐厅里已经座无虚席,排队的队伍已经排到了街角。几个外国游客坐在窗边,用手机拍着桌上的红烧肉,嘴里不断发出“Wow”“Amazing”之类的感叹。
而在后厨,老陈正亲自掌勺,小赵在一旁打下手,两人配合默契。锅中的红烧肉香气扑鼻,油亮亮的色泽让人垂涎欲滴。
“记住,火候是关键。”老陈一边翻炒一边叮嘱,“慢火慢炖,才能入味。”
小赵点头:“明白了,师傅。”
另一边,李哲正和韩春燕、林巧梅、谭静雅在办公室开会。
“我觉得我们得建立一个培训体系。”李哲说道,“不能光靠老陈一个人带徒弟,得把每道工序都标准化。”
“我同意。”韩春燕点头,“我们可以把红烧肉的制作流程分成几个步骤,每个步骤都由专人负责,这样即使老陈不在,也能保证味道。”
“另外,食材的标准化也很重要。”林巧梅补充道,“我们现在用的猪肉都是老王那边的土猪,但供应量有限。如果以后要扩张,可能得找更多供应商。”
“这个我来处理。”谭静雅拿出笔记本,“我已经联系了几个本地的农场,他们也有优质土猪,价格也不贵。”
李哲点头:“很好,我们要做的不是复制,而是传承。每一块红烧肉,都得有灵魂。”
就在这时,电话响了。
李哲接起电话,是电视台那边打来的。
“李老板,节目已经剪好了,下周三晚上八点黄金档播出。”电话那头的声音很兴奋,“你们准备一下,可能会有爆火的可能。”
李哲放下电话,看着众人,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准备迎接更大的风暴吧。”
几人相视一笑,心中却都明白,蜀香居的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