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回河东的那日,天色并不好。
一路下起淅淅沥沥的雨,四处氤氲着阴阴的冷意。
直到外头的雨水渐渐停了。
淡淡的日光重新出来,落在那张俏丽的面庞,如上等玉瓷一般透着光。
盈时立在门前,梁的为她裹上自己氅衣,送她登车。
“回了河东,也少出门,若真要出门切记要带上护卫。”梁?叮嘱她。
盈时点点头,强撑起笑:“知道了,雨停了我该启程了,我还想早些赶回去给融儿过周岁。”
梁的轻轻笑着,没办法回去看一眼融儿,他便会在心里仔细想着孩子如今的模样。
融儿如今是不是长开了一些?是不是与她更像了?
梁的低头时,唇角轻轻踏过她的眉心。
却被盈时捉住他的衣袖,往他手里塞去了一枚平安符。
“许久前就求下的,一直都忘了给你………………你记得一定要贴身带着。
梁的垂眸,看了一眼心那枚小小的平安符,绘着符文的粗糙布料上仿佛还带着她的温度。
他低声说好,一段简简单单的路,却像是割骨刮肉般难舍难分。
马车离城时,盈时掀起卷帘,看着战后满是疮痍的贫瘠土地。
原本那些不起眼的土地,却被百姓们视若珍宝,甚至不眠不休地也要重新开垦,施肥。只企图在这场冬季来临前能种出粮食。
土地在一场场雨水滋润下,仿佛重新焕发出生机,孩童们在田野间欢声笑语。
简单而质朴的画面,透着浓浓的烟火气息。想来只要再没动乱,这里很快就能处处生机盎然,百姓重新安居乐业。
盈时见到这一幕幕,竟是不由得眼眶湿润。
昨夜她还不明白的许多东西,忽然间不用说,就全明白了。
明白无数人前赴后继的一切意义。
风中有熟悉的气息,身后马蹄声阵阵响起。
梁冀策马回城,看着那支队伍远去。
他想起梁的那番话,本不想再追上去,可人这种东西,无论何时何地,都贪婪的想要光明。
护卫们见三爷策马上前,一个个顿时严阵以待。
可梁冀自然不会再做什么出格之事,他只朝着马车深深望了一眼,深沉的眸光落在她的面上。
他从小就知晓他的未婚妻长得漂亮。她如同世间最华丽绮罗一般映着光晕的发,面庞洁净而白皙。
无论过去多久,梁的永远记着她的相貌。
盈时仍是那个盈时。见是他立即便将布帘重新垂落下来,挡住了外头人的视线,也挡住了他的视线。
是啊,她倔强而又骄傲,宁愿粉身碎骨也不愿低头一下。认准了一个人便不会回头。
梁冀知晓她听得见,他想问她,梁的对你好不好?可仔细想来这话当真是可笑了。
这一路以来,梁的为她做了许多,许多她都不知晓的事…………
梁昀为她做的一切,也曾是那个少年意气风发出征时想要为她做的。
她从小就告诉自己,她想要找到她的爹娘。
那时,他便暗自有了念头,想要为父报仇,想要夺回平州,想要寻回她父亲尸骨。
可惜兜兜转转他什么都没做到,却只是再三伤害她。
马车未曾停下,愈行愈远。
梁冀坐在马背上,目送那辆马车渐渐消失在视线里。
他眸光出神良久,才掉转马头,夹紧马腹,一抽鞭融入山林。
他有他的事情要做,已经错了,不能继续错下去。
返程略有些着急,盈时总算在融儿的满岁前两日踏回河东。
桂娘抱着沉睡的融儿迎上来,“娘子可算是回来了,这些日子奴婢与几个嬷嬷们为小郎君的满岁宴都快急慌了神,不知要怎么办才好。
盈时接过睡熟的融儿,见到孩子还是自己走时那般模样,似乎长大了一些,不由得松了一口气,她小声道:“总算是赶得及。”
抓周礼盛不盛大无所谓,至少母亲与父亲,总要有一个在身边。
桂娘又问她这一路是否顺利:“可有见到老爷夫人的墓?“
盈时颔首,“见到了,在平州一处山野里。被原先府上那位叫三喜的老仆收敛着安葬了,您可还记得他?我本想叫他随我们一块回来,可他却是不愿,要继续守着我父母。我只得差人去给他赠去了一些薄……………
桂娘一听,当下也是忍不住红了眼眶,连连颔首说:“记得,怎么不记得,年岁比我还大许多。年轻时最是老实憨厚的一个人,听说原本快要冻死了,叫您父亲救下来,可惜因为不识字只能安排去了马房当马奴,那活儿可不清………………谁知晓,谁知晓这么多年,他竟还………………”
盈时亦是叹息了一声,说:“公爷说等安定些就与我将父亲母亲的棺椁迁回陈郡,到时候也能将老人家一同接过来。桂娘,您可要保重身子,到时候我们一同过去好不好?”
桂娘拿着帕子抹眼泪,怕吵醒了小郎君,压抑着哭声,嗓音里却都是欣慰:“自然是要去的………………娘子,公爷是个好郎君,心里想着您呢。以往我总忧心您的往后,可您却是否极泰来,日后日子一定会越走越顺。”
盈时听了,心里也忍不住有些小得意。
自己可不是个否极泰来的?
遇到那等天塌了的事儿,还能叫聪明的自己走出另一条路。
九月,秋风入帷,天气干燥,早生寒凉。
芳莲坠粉,疏梧吹绿,梁府这四处喜庆盈门,一早门前车马络绎不绝。
小郎君的满月宴,纵使家主依旧没赶回。可众人心里都暗自揣测着这位小郎君分量。
这位小郎君是家主夫人所出,正儿八经的嫡长子,家主年岁不轻,膝下却只得唯一一个孩子,自然尊贵。
若无出意外,这位小郎君未来便是下一任家主了。
这日,梁府正厅被装点得格外华丽。
女眷们围坐一团,翘首以盼。
年轻的节度使夫人今日穿戴格外庄重。
一身绛紫暗花粉绿滚边缎面对襟褙子,梳着高贵的朝云近香髻,浑身金玉锦绣,坐在花厅之中与周围女眷交谈。
日光悠悠洒下,衬的她年轻的面庞愈发晶莹剔透,漂亮。
融儿很快被奶娘抱了出来。
桂娘这日特意好生将融儿一番打扮,给他穿上颜色喜庆的小袄子,虎头鞋,虎头帽。
帽上的明珠闪烁,衬得他粉嫩的小脸愈发可爱。一双黑溜溜的大眼睛,满是好奇,四处张望着。
融儿还不会说几个词,最会的词便是阿娘。
会说了便时常念叨不停:“阿娘抱.....阿娘抱………………”
惹得盈时心里柔软,想要立即将他抱在怀里狠狠亲上一通,却还记得正事儿,忍住了。
厅中设了一张雕花楠木大案,案上早早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各式物件,皆是众人精心挑选。
有象征文运昌盛的笔墨纸砚,金银玉器,更有象征仕途的朝珠,官印,以及弓箭、宝剑,书籍。
盈时亲自将融儿放去铺着锦缎的地上,轻轻拍了拍他的后背,语气柔软:“融儿,喜欢什么就去抓一个吧。”
她并不刻意的想要孩子抓某样东西,在她看来,若真不是那块料也强逼不出来。
众人皆屏气敛息,目光紧紧盯着那个彩衣的小人儿。
只见融儿脱离了母亲的怀抱,并没有往旁处去,反倒依旧坐在原地朝着母亲伸手,嘴里咿咿呀呀的叫唤。
盈时强忍着不去抱他,甚至往后退了几步,将自己的身子藏了起来。
融儿瞧不见母亲,这才收回视线,垂着脑袋认真往前爬,去看周围的各式小物件。他先是爬向那堆金银玉器,小手甚至在一只金元宝上摸了又摸,众人心中已经想好了要夸赞的词,却见他又很快松开了金元宝,继续向前。
接着,融儿朝着角落里的一枚玺印爬去。
那是一枚白玉螭虎玺印,螭虎钮栩栩如生,玺身刻着古朴的篆字。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融儿费力地将玺印抱在怀里。
兴许是母亲悄无声息消失了一个月,给这个小孩儿留下了许多不好的回忆,他瞧不见母亲又以为母亲要离开了。
融儿藕节一般的手指攥着手中的玺印,就又要去找盈时。
众人先是一愣,旋即便有许多女眷们迎和着:“小公子能抓得玺印,定是有治国安邦之志,定有一番大作为!”
诸人纷纷点头称赞起来。
盈时亦是忍不住笑了起来,很难想象如今这个连站都站不稳的小屁孩儿,日后是如何的不凡,又是如何有治国安邦之志。
女眷们正夸赞着,便见香姚脚步匆匆自屋外赶来,她走近盈时,朝着盈时耳畔低声道:“娘子不好了.........章平方才接到信,您走后没几日魏博整兵又围了平州!”
盈时听了这话,面容微白。
自己走后没两日就被围困了?如今消息才传来,岂不是已经距离围城过去了小半个月?
这么久了,如今他们可还安好?
盈时胸口呼吸渐渐闷起来。
她只是片刻的担忧,周围女眷们已是纷纷朝她看了过来。
盈时只得重新坐回椅子上,抱着融儿心跳的厉害,却偏偏面上不敢表露分毫。
今日过府参加融儿满月宴的都是河东当地豪族,守城部曲家眷,所有人都不是等闲之辈,而她们如今都在盯着自己一举一动。
章平来报给自己,想必是她最先得到的消息,自己若惊慌惶恐叫底下人看去只怕会以讹传讹,越传越乱。
到时候梁的便是能战局,河东这边反倒人心惶惶了。
这许是盈时第一回直面自己如今深处这个位置,肩上早就无形中承担了许多责任。
许多事早已不是她想或不想,她早已退无可退。
她想破了脑子,也想从前世的记忆中寻找些有用的消息出来,前世的走向。可显然,任由她想的头疼??可一个被困于京城内宅之中的病弱女眷,能知晓什么外界消息?又如何能确保消息来源与准确性?
盈时想着想着,竟对自己渐渐升起了失望。
瞧瞧啊,若不是你上辈子浑浑噩噩,该知晓的不知晓,时局大事一点点也不记得,如今也不会这样难过,也不会一点儿忙也帮不上。
这辈子若是真同上辈子不一样,梁若是没了......盈时面色苍白,指尖都止不住的发额。
她不敢想下去。
她紧紧捏着香囊里另一只平安符,掌心冒汗,面上冷静的叫人看不出端倪,心里却早已汩汩地流着泪。
梁的,你要回来啊。
我已经习惯了和你在一起的日子。
也许,早就不能没有你了。
百里外平州上空,阴云密布。
乌泱泱大片的魏博铁骑重重围困。
魏博足足领精兵七万前来,欲要一击必胜,绝无差错的重新夺回失地。
七万大军浩浩荡荡,脚步声、马蹄声交织在一起,震得大地都微微颤抖,莫说是一方小小的平州,七万大军若是可以,都能将整座京畿包围下。
围城第一日,魏博未曾留手,便已集中火力猛攻城门。
一时间,城内警钟长鸣。
守城的将士们匆忙登上城楼严阵以待。
魏博军如饿虎扑食般冲向城门,攻城车撞击着城门,发出沉闷的声响。弓箭手们万箭齐发,箭雨如蝗般射向城楼。
城上守军丝毫不甘示弱,纷纷放箭还击,一时间,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
魏博军攻势猛烈,守军们虽拼死抵抗但渐渐有些抵挡不住。众人苦守三日已是强弩之末,城墙上不断有士兵中箭倒下,又有新的士兵迎难而上。
振武节度使孙远照站在城楼之上,望着城下如黑云般压来的敌军,心中暗暗叫苦。
魏博军此番来势汹汹,乌鸦鸦人马一眼望不到头,数以万计,城内守兵却只不过一万出头,如此继续守下去只怕是凶多吉少!
眼瞧底下的魏博攻势暂停,孙远照看着死伤数万的手下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
他匆匆赶回营地,朝着内城中堂内议政的梁的道:“要不我们还是先撤退?他们人数太多,这样攻下去不出三日平州只怕又扛不住。反正本来就是我们趁魏博备夺回来的,穷苦之地,如今还回去也不算亏太多……………”
魏博牙兵本就骁勇,且驻守平州多年,早握有平州诸镇布防图,更清楚知晓附近每一处河谷山险,他们此次自衡州长驱直入,更是杀的自己人一个措手不及,令他们深陷重围。
自己振武节度使的位置屁股可都还没坐热,这位梁家家主名声更是不得了??虽大了他几岁,可当年梁氏长公子的声名,天生将才,便是远在振武的自己都有所耳闻!
要是他们二人都死守在如此一处边境不起眼的小城,死在这里,叫两府失主重新动乱,叫魏博如此轻易动乱两府,传出去才是天大的笑话!
梁的看着四下议声增加,隐隐又有吵起的冲动。他们如今所有的神经都绷紧了起来,不容一丝崩坏。
梁的回过头对孙远照隐约笑了笑,这似乎是个安抚的眼神。
“退不得。”梁的声音很稳,与方才还在城池下见不到梁的努而破口大骂的徐山截然不同,他几乎是以冷漠的口吻,道:“才从魏博手中夺回的二州,若还未两月再度让出去,莫说民心,便是手下部将也会对你我信心衰竭。日后还能服众?日后你的手下再见魏博便只想着不战而降。”
“......”孙远照何尝不知晓这个道理?他略有些犹豫:“可我们着实不是七万大军的对手。我已发出求援信号,振武离得太远,只怕也是鞭长莫及………………
梁昀清瘦的指节转了转茶盏,淡淡道:“莫急,他们围不下去。”
振武节度使看着梁的,看着他总也处变不惊的模样,这世上真有人能如此沉稳,火烧屁股了,还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当真奇怪,明明前一刻他还着急的屁股冒火,见到梁的这般模样,却也罕见的安稳起来。
“我们不仅要守下这两座城池,此战还要重挫魏博士气。”梁的站起身,眺望着远处城池下数不清的火光。
魏博牙兵这些年的可怖之名号,使无数人闻风丧胆。
自己麾下那些年轻的士兵们甚至不敢与之搏斗,见到这群堪称吃人喝血的兵马,只想着逃。
第一场战争是自己险赢,?在未曾与魏博正面交锋,赢在打他们一个趁其不备。
可这一战却不是那么容易??必须到了要正面交锋的时刻,拼杀的是军心威望。
打仗素来如此,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强悍的兵马,再厉害的将军,一旦主将弃城必将信誉坍塌军心涣散。
部下曾经再是勇猛,顷刻间便尤如一团散沙,欲重新调动起来难如登天。
自古以少胜多之战役,皆是如此。
魏博,非神非鬼,无非是一群血肉之躯。
正值秋日。
衡州城内一片枯枝败叶,土地干涸,秋高日燥。
这夜,夜深人静,月华遍地。
正是守夜人犯困之时。
一行人身着夜行衣,身形矫健仿若暗夜幽灵,避开魏博军巡逻哨岗,悄无声息朝后营摸去。
只见四周火把通明,将黑夜照亮如白昼。
魏博军营帐星罗棋布,士兵们精锐全围城而去,留下看守粮仓的却百不足一。或受伤于营帐中休息,或在营帐外巡逻,丝毫未察觉危险临近。
七万大军军营粮草皆于此处,满以为固若金汤。
一行人瞧准时机,等到风向吹来,迅速从怀中掏出火折子,点燃事先早已准备好的引火之物。
火势瞬间蔓延开来,风助火势,火借风威,不过片刻,整个粮仓便陷入一片火海。
熊熊烈火腾空而起,照亮了半边天空。
“起火了!起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