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言情> 逆天狂妻:殿下放开我> 第三百零六章 画皮传说

第三百零六章 画皮传说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漪澜殿中,熏公主坐在床沿边,双指紧紧地扣住裙角,许是因为太过专注用力,指节发白了都犹未发觉。
    明鉴镜已经被她藏了起来,她经由它发现的秘密,也只能选择烂在肚子里。
    在她小时候,她在胤宫里听过一个传说,一个关于画皮的传说。
    再说这个传说之前,却是不得不先提一提,大胤君王实录上的一段记载。
    据《穆宗实录》记载,前朝穆宗皇帝时期,端慧皇太子和百巧阁的少宗主交好,两人于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彼此误终生,一番交谈便互相引为知己,到后来竟然要好到了同吃同睡的程度。
    甚至有一次午睡之时,端慧皇太子醒来,起身要处理一些事情,可是百巧阁少宗主还在酣睡,压住了皇太子殿下的半边衣袖。
    为了不打搅到少宗主,皇太子用匕首割断自己的衣袖,动作极其小心,以免裂帛声太响,惊醒了枕边人。
    如此,便可知他们,当真是彼此爱惜到了极致。
    后来昭圣皇太后诞辰将至,端慧皇太子受命筹办寿宴,倒是生出好一番愁闷――他不知道该安排哪些节目,才能推陈出新,同时又叫皇祖母满意。
    百巧阁少宗主年纪虽轻,却也继承了宗门的百巧妙术,于是自告奋勇地提出,要亲自准备一个节目,替端慧皇太子分忧。
    皇太子殿下含笑默许,于是少宗主就精心筹措、演练了起来。
    等到皇太后大寿那日,居然有两个端慧皇太子上堂拜寿,满宫亲贵,无数能人,都分辨不出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两个皇太子不仅容貌一模一样,就连言行举止也没有丝毫分别。
    饶是昭圣皇太后修为精湛,而且是抚养端慧长大之人,也识别不出哪个是自己的亲孙子。
    老人家看着眼前一幕,觉得格外的新奇,不由得出声问道:“乖孙儿,快叫皇祖母看看,究竟哪个是真的你?”
    到了这时,两个皇太子对视一眼,左边那位便从脸上撕下一层皮来。
    说来也是神奇,这块画皮明明只贴在脸上,可是一经撕下,由百巧阁少宗主假扮的端慧皇太子,容颜、身形都瞬间变了,变回了那个不染烟火气的方外之人。
    这般技艺,可叫四座惊。
    昭圣皇太后和穆宗皇帝坐在高台上,看着恭敬行礼的百巧阁少宗主,眼底里的笑,分明泛着冷意。
    那之后不久,穆宗皇帝突然对百巧阁发难,指责其门人品行不端,申饬其门规不合王化,就连争辩的机会都没有给,一怒之下便将其满门抄斩了。
    就连那位传奇少宗主,也于东宫被擒,按照穆宗皇帝立下的规矩,浸于粪窖三日,方才处斩而死。
    百巧阁毁灭后,皇室收敛了他们所有的传承,于胤都城门口儿付之一炬,将这个宗门千百年的基业,于世间彻彻底底地消弥。
    甚至穆宗皇帝还下令,不许民间收藏百巧阁遗物,也不许民间擅自钻研此等奇技淫巧之术,否则一经检举查实,就会被视作“妖人”,浸粪窖三日后,再处以斩刑。
    和端慧皇太子交好的少宗主,尚且落得如此悲凉的下场,另外的人又怎敢再以身试法,不服王化?
    敲山震虎,以儆效尤,不过是帝王心术的一部分。
    当时这件事惹得物议沸腾,无数士大夫纷纷上奏,言称皇室对百巧阁太过苛责。
    人家也没有大错,怎么突然就落得个这般结局?
    若是皇室给不出好的解释,岂非要令诸多宗门人人自危?
    然而一向以虚怀若谷,纳谏如流著称的穆宗皇帝,在针对百巧阁的处置上却是乾纲独断,意志坚定得不容许任何人动摇。
    他虽然也顾忌朝臣的想法,但却只从其他方面给了安抚,并未让百巧阁有些许的松快。
    处于事件风波正中心的端慧皇太子,也以识人不明为由,自请于东宫面壁,不过问朝堂时局,把这件事撇了个干干净净。
    穆宗晏驾,端慧即位,有妄自揣测圣心者,上奏欲为百巧阁翻案。
    新帝方才践祚,就有人要他推翻先帝的圣断,如此作为,无疑又一次,在朝堂民间掀起了轩然大/波。
    有人指责上奏者此举,欲陷新帝于不忠不孝的境地,上奏者不闻不问,只一味请新帝明鉴。
    朝堂上原本就有很多人,对穆宗皇帝的圣断不满,只是碍于先帝的颜面,才没有跟着上奏者谏言。
    但当他们发现新帝态度暧/昧后,便纷纷见风转舵,为百巧阁翻案的奏折,一时有如雪花儿般飞入西暖阁。
    这事儿越闹越大,后来也不知怎么的,新帝下旨不许再议,把这场廷争给不咸不淡地揭了过去。
    时光长河奔腾不断,时至今日,谁都不知道当初穆宗父子,心里面究竟是怎么想的,只能从泛黄的史册上,去揣摩已逝多年的圣心。
    熏公主对这段历史,有着自己的一份见解。
    百巧阁少宗主的画皮秘术臻至化境,一发动秘术,便是满朝文武都难辨真伪。
    再加上他与端慧皇太子过从甚密,端慧的一言一行,神态举止,都为那位少宗主所熟知。
    在这种情况下,倘若百巧阁有不臣之心,杀端慧取而代之,这大胤基业,岂非要被悉数窃取?
    百巧阁岂不是要借着端慧之名,血食千秋,把控社稷?
    虽然这件事的可操作性并不强,可归根结底,还是存了一定的成功率。
    事关帝王,便无大小。
    更何况这还是一门,足以动摇宗庙的秘术?
    退一万步来说,即便是百巧阁碍于皇室威严,不敢对端慧下手,但倘若他们凭借这门秘术,对那些朝廷重臣施以李代桃僵之法,岂非有盘踞朝堂,左右时政之能?
    君王最忌大权旁落,最忌尊卑不分。
    百巧阁的画皮秘术,已然威胁到了君王地位,威胁到了宗庙安稳。
    穆宗皇帝是何等人物?
    那场寿宴之后,见识过画皮秘术玄妙的他,又怎么可能还容得下百巧阁?
    他之所以没有巧立名目,给百巧阁安置罪名,恐怕也就是担心,百巧阁为求自保,滥用画皮秘术,在朝堂上沐猴而冠,涂污朝纲。
    百巧阁实力强大,秘术又如此精湛,借着少宗主和端慧交好,他们也没少涉足朝堂。
    如此种种,已有尾大不掉之势!
    还是犁庭扫穴,一举剿灭的好。
    至于端慧践祚后的廷争,熏公主更是只想,以一声嗤笑报之。
    若无新帝暗中授意,哪个人吃了熊心豹子胆,敢主动谏言,要新帝冒着不忠不孝之大不韪,急吼吼去驳斥先帝,打先帝的脸?
    当年百巧阁被满门抄斩,一宗基业付诸东流,那位少宗主更是被钉在了耻辱柱上,以一种极端屈辱的方式死去。
    对此,端慧岂会没有懊恼、自责之意?
    他的种种情意虽是淡薄,虽是敌不过皇室根基,可他终究不是草木,也免不了对少宗主心怀愧疚。
    因着这份迟来的、稀薄的愧疚,他才示意心腹上奏,想试探试探民心民意。
    若是可以,他倒是不介意还百巧阁一个公道,至于再立宗门之事,呵呵,传承都没有了,百巧阁还如何回得去?
    正是没有了威胁,帝王才愿意,借此来彰显自己的仁德,标榜自己的慈悲。
    到了最后的最后,端慧依旧没有为百巧阁翻案,估摸着也是不想背负骂名,甚至还有可能遭到了皇室内部的施压。
    毕竟穆宗皇帝虽死,但他的影响力却还存在,便说是渗透到胤宫内外方方面面也不为过。
    端慧太心急,所以注定走不了太远。
    而等到他有了足够的能耐之时,年少的那段情意又早已经模糊不清,那份本就不堪的愧疚,更是化作了飞灰散去,很难很难再拨动他的心弦。
    身边满是莺莺燕燕,谁又还会想起,昔日那个气质不羁、不染尘埃的方外少年?
    或许,只有午夜梦回之际,端慧还会略略有些心悸吧。
    谁也不知道漫漫长夜,雨落阶前,那位至高无上的胤帝,心中有否生出过几分歉意。
    不重要了!
    都不重要了!
    他是痛心疾首也好,是漠然以对也罢,当他对百巧阁不闻不问,最终还堂皇登基那一刻,少宗主的魂灵便散去了。
    或者说,曾经那个端慧也早已死去。
    又或者,少宗主从来没有,看透过帝王的凉薄。
    再怎么不甘,也只能作云烟散。
    这是史书上的记载,当初这事儿闹得这么大,凭谁也掩盖不了。
    倒是这些有关帝王薄情的猜测,虽然从来没有人给出过论证,也没有人能拿出证据,可是熏公主却觉得,自己并未猜错。
    而且在百巧阁覆灭后,胤宫里就流传起了一个传说。
    不知从何而起,不知何时淡去。
    没有亡魂索命,没有凄凉悲歌。
    少宗主和百巧阁已逝,也不可能在这红墙黛瓦里,再掀起什么风雨。
    这个有关画皮的传说,与故事里的旧人并无关系。
    皇室之中多龃龉,很多事情都见不得光,很多人死了还得活着,很多人活着相当于死了。
    百巧阁的传承看似是被一把火烧没了,可是这些精妙的术法、技艺,大胤皇室又岂会不为自己留下一份儿?
    所以宫内宫外始终都有传闻,那就是皇室吸纳了百巧阁的画皮秘术,并借此来掩埋许多不宜外传的秘辛。
    说不定哪天,你身边的她就不再是她,而是一个披着画皮的、不知根底的生灵……
    想到这里,熏公主禁不住打了个冷战。
    胤宫这种地方,从来不缺喜欢嚼舌根的人。
    宫女太监们为朱墙所隔,对外界之事一无所知,但有枯燥无事之时,便最爱凑在一起讲闲。
    闲话说得多了,那些不许说、不能说的话,自然也就成了大家最想听、最愿讲的。
    谈论禁忌,才最刺激。
    熏公主母妃还在的时候,她就曾听过一则秘闻。
    那时候先帝刚刚征服了真罡国,收了该国公主为贵妃,和当时的宁圣母并列为尊,平起平坐,地位仅在晁皇后之下。
    真罡国之人性情刚烈,这位公主是被迫送来和亲的,她没有像其他女人一样,在先帝面前百般谄媚,想要争得恩宠,为母国所用。
    她只是终日抑郁寡欢,对什么事情都不太上心。
    后来她莫名其妙就病了,甚至多番传出病重的消息。
    彼时真罡国的老王新丧,公主同父同母的哥哥登上了宝座,磨刀霍霍,有再起刀戈之意。
    倘若这时候这位公主没了,怕是真罡国就必定要挑起战事。
    万幸上苍垂怜,祖宗庇护,这位公主的病情莫名好转,亲笔写了家书给自己的大兄,一番好生的安抚,才熄了对方蠢蠢欲动的野心。
    鉴于自家妹子的良言相劝,真罡国国王多番权衡后,终于决定继续向大胤称臣。
    既然已经决定了,新王就少不得,要动身入朝来朝觐胤帝。
    新王入京,真罡国公主出席国宴,与其大兄相见,兄妹垂首共泣。
    胤帝见状,下旨在宫里建造真罡国风格的宫殿,聊慰公主的思乡之苦。
    公主大喜过望,打那之后跟变了个人似的,再也不忧愁多思,甚至开始了逢迎先帝。
    只不过先帝一驾崩,晁太后和宁圣母,就把这位公主遣送出宫,送去了庵里清修。
    素来不和的两人,在这件事上却是戮力同心,本身也就是一件咄咄怪事。
    真罡国公主病危又病愈,再加上她性情大变,宫中便隐约有画皮之说兴起。
    当然了,这个传言并未甚嚣尘上,甚至有可能,只是恰好被熏公主听到了。
    因为后来那真罡国公主被遣送出宫,这么大的一件事,在宫中虽然也惹出了纷纷议论,却是无人再提及画皮秘术。
    可见,皇室在把控舆论方面,还是很有一套的。
    而当时发起讨论的老太监,据他自己说,他祖上(太监内部自己认的亲)曾经服侍过百巧阁少宗主,说是这百巧阁的画皮秘术啊,若得明鉴镜一照,就能够辨出真假――画皮者的真实模样,会印刻在明鉴镜之中。
    所谓是无巧不成书,这些话恰好被熏公主听到了,嫡公主的诡异变化又恰好叫她心里起了疑。
    她无意中和洛与伦谈到了百巧阁,洛与伦偏偏又为她寻来了一件百巧阁遗物。
    而且这遗物,又还正好是明鉴镜。
    熏公主原本只想着试上一试,却没想到,居然真的印证了画皮传说,识破了晁太后的秘密……
    既然嫡公主被人以画皮秘术取代,那真正的她又去了哪儿?
    她和左若岚的禁忌之恋,肯定不为晁太后所容。
    嫡公主性子傲,也绝对不会轻易服软,更不会在婚事上,向晁太后认输低头。
    这样一来,晁太后会否恼羞成怒?
    熏公主不敢往下想,漪澜殿中那位,已经不是她的嫡姐了。
    而且那位假的嫡公主,还一点都不屑于伪装什么。
    她摆明了说自己不喜欢苏大学士,还评价画仙陈元技艺不过如此。
    若无倚仗在身,她岂敢这样张扬?
    画皮传说之事虽然隐晦,可谁又能保证,宫里头没人起疑心?
    胤宫里面的有心人,可是从来都不缺的。
    “呵呵……”
    一念及此,熏公主冷笑一声,随后无力地闭上了眼睛。
    有心人多又如何?
    识破了秘密又如何?
    嫡公主身份尊贵,谁敢拉她去验明正身不成?
    晁太后大权在握,谁又敢去多生是非?
    熏公主能如何?
    还不是只能选择,把这件事烂在肚子里?
    可熏公主又实在忧心,虽说虎毒不食子,可嫡公主被人取而代之,可想而知她现在的处境,怕也不会好到哪儿去……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年代,二狗有个物品栏 千面之龙 奥特曼任意键:启明 亮剑:钢铁雄心 集群重炮轰杀修仙者 序列:吃神者 渣爹蠢兄护后娘,今生全部火葬场 重生不当冤大头,校花你着急啥? 影视世界的逍遥人生 我为了少主威严欺负下老婆没错吧 柯南之死神盯上我 望女成凤?和亲爹甜蜜双排! 替嫁弃女是魔帝,强亿点点怎么了 真千金被赶出门,京圈厉爷捧心尖 人在精灵刷词条,养成妖皇沙奈朵 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大乾边关一小卒 星际大佬她不讲武德 春欲沉沦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