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三国]焚香祭酒> 捷足先登

捷足先登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回到宅邸的吕布发了好大一通火, 家仆们战战兢兢,个个安静如鸡。
    不多时,门房来报,有客来访。
    怒火冲天的吕布没有心思会客, 正要回绝,门房递上一张名刺。
    名次的最外面,盖着一个印章, 乃是董卓的私印。
    吕布怒火更甚, 恨不得将这名刺撕成两段, 可怒火之后, 残存的那一丝理智又让他接过这只竹简,视线随着指尖的老茧下移,落在拜访者的名字上。
    戏焕。
    闻所未闻的名字。
    吕布吃不准董卓派此人来是何用意,到底不敢怠慢, 让门房请人进来。见到人后,吕布认出这是他在董卓府外曾有过一面之缘的灰衣士人,虽忌惮董卓的威严, 但并未将对方放在眼中,不怠慢, 也不殷切, 只叫下人奉上热酒, 就算尽了礼仪。
    戏志才自进门起便一直看着吕布, 直到吕布因为他近乎失礼的注视而快要有发火倾向的时候, 他才收回目光, 认真道:“吕将军,你恐怕要大祸临头了。”
    吕布的一腔怒火硬生生的卡在胸腔,他想起太师府上发生的事,再一想董卓的为人,不由信了几分:“请先生详细说来。”
    戏志才道:“吕将军可知董太师为何要试探于你?”
    试探?吕布不由一愣。这是何意?
    “先生的意思是……”
    “吕将军自太师府败兴而归,怎会不知在下之意?”
    吕布顾不上对方言语上的冒犯,连声道:“你是说……太师对我丢掷手戟只是试探之举?”
    “听闻将军怒气冲冲地出了太师府,”戏志才不答反问,“将军此举,可是恨上了太师?”
    吕布背冒冷汗:“何人竟敢胡言乱语,我对太师忠心耿耿,视若亲父,怎会有记恨之心?”
    “将军之忠义,焕心知肚明,”见吕布神色微缓,戏志才又道,“然奸佞作祟,意图使离间之计,若将军当真上当,必大祸临头,殃及一家老小。”
    又一次吊起吕布的紧张感后,戏志才补充道,“将军今日之言行,已让太师生疑,将军须得补救才是。”
    吕布此刻哪来得及去想董卓“试探”一事是不是真的,他甚至顾不上憎恨,满脑子都在考虑补救之法。
    “还请先生教我。”
    “将军勇武过人,为太师帐下第一猛将,”这一番话说得吕布心中稍安,“只是……”吕布心中又是一紧,“正因为如此,那些逆乱之人便将目光投注于将军身上,施以毒计……”
    “报告将军,有一士子求见。”
    “不见!”
    吕布正是心烦意乱之时,哪有什么闲心去见劳什子读书人。
    与恼怒的吕布不同,戏志才并没有因为被打断而感到不快,相反,他像是早有预料:“将军不妨一见。”
    吕布不解。
    戏志才敛衽起身,“在下便在屏风后面等候将军。”
    虽是讲究儒雅之风的文人,对方的言行却有着不容回绝的味道。眼见戏志才径直去了屏风后面,吕布略一思索,让人带那求见的士子进来。
    来人意欲为何,戏志才心知肚明。
    正是因为知道,他才鼓动吕布去见那人,并藏身于屏风之后。
    他的脸上本带着淡淡的、成竹在胸的微笑,可当拜访之人开口,他唇边的弧度蓦地一僵。
    “将军可知——”崔颂行完礼,抬头直视吕布,“自己已是大祸临头了?”
    ……
    吕布的额角突突直跳。
    今天是个什么日子,一个两个都跑过来咒他完蛋?
    心中不悦,吕布口中却道:“愿闻其详。”
    “将军以为董太师如何?”
    吕布心中警铃大作:“太师英明神武,犹如天神下凡,岂是你我能够置喙的?”
    崔颂皱眉。
    不对。
    根据貂蝉透露给他的情报,吕布先是被董卓辱骂,后被丢掷武器,险些伤了性命。吕布不可能对此毫无芥蒂。
    哪怕吕布心警觉心极强,不敢说董卓的坏话,也不该把董卓夸上了天。
    这赞美假得,仿佛董卓本人就在屋里似的。
    崔颂大致扫了眼房间布局,在西北角的五彩画屏风上顿了顿。
    “吕将军说得对,是我逾越了。”崔颂迅速转开话题,无节操地跟风,狂拍董卓马屁。
    听着崔颂对董卓的“歌功颂德”,吕布更不爽了。
    可他不好发作,只能敷衍地应和几声。
    崔颂见吕布的反应,明白自己所料不假。
    这房里绝对藏着人。
    他又吹了董卓几句,果断请辞。
    吕布:……这人到底干嘛来的?
    等崔颂一溜烟地离开,吕布才想起对方似乎还未通报姓名。
    戏志才走出屏风,望着已经落下的竹帘,向吕布请辞。
    如果吕布是现代人,他此刻恐怕要祭出[黑人问号]的表情包了。
    平日里无人采访,今天一来来俩,一个话说一半就走,另一个也要效仿?
    “方才与先生聊得正酣,未料被中途打断……先生之语振聋发聩,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他还想知道怎样在董卓那儿刷好感,这才说了一半尚未进入正题,怎么也不能放人啊。
    戏志才收回目光,明白崔颂的出现多少对他产生了影响。他原打算将吕布的仇恨引到反董人士身上,以吕布为饵,将主要成员一网打尽。他料想过无数可能,唯独没想到首先现身来找吕布的竟是崔颂。
    以崔颂的性格,不该出这个头才是。
    戏志才神色凝重,却对吕布泰然道:“将军勿忧,而今之计,需得将功补过,向太师表示诚意才是。”
    吕布府外,崔颂七绕八绕,回到前些日子购置的落脚点。
    再三确定无人跟在身后,他长舒了口气。
    还好没像《三国演义》里演的那样,什么刀斧手藏在壁衣后面伺机砍人,要不然他能不能全身而退还真不好说。
    他本有六分的把握说服吕布,怪只怪他选的时机太不凑巧,竟被人捷足先登。
    方才在吕布房内,屏风之后定然有人。那人不是董卓——董卓没这个闲心,也不会事必躬亲——但一定是董卓的亲信,所以吕布才有那样的反应。
    他甚至可以大胆猜测,藏在屏风后面的,就是在董卓背后出谋划策的神秘高人。
    他果然还是太心急了。
    崔颂自我反思了一番,进屋烧了一壶热水,倒入瓮中,隔着麻布捂热冷得似冰的手。
    他取出穿越之初用拼音记下的三国大小事件及人物关系图,再三确认,将布帛收入怀中。
    正在此时,敲门声响起。
    崔颂仔细辨认,三长,一短,二长,是貂蝉。
    崔颂打开大门,将貂蝉引入房中。
    貂蝉进门便问:“公子这边进展如何?”
    崔颂摇头苦笑。
    貂蝉虽觉失望,仍柔声宽慰。
    崔颂又向貂蝉询问董卓的近况,貂蝉一一道来。通过这些零碎琐事,崔颂可以确定董卓确实如历史上所说是一个多疑的人,心下略安。
    貂蝉向崔颂汇报完毕,问有什么事是她能做的。
    自她向崔颂求助,并自告奋勇以来,崔颂一直告诫她不要冲动,小心为上。除了刺探一些不知道是否有用的情报,不曾插手旁的。
    距她父亲被抓已有两日,担忧与无从下手的无力感牢牢绑住她的心,眼见崔颂这边进展不顺,貂蝉不由急了。
    事实上,崔颂比她更加着急。荀攸身陷囹圄,命在旦夕,在这争分夺秒的时候,任何不顺都会让人焦心烦躁。
    可他也有他的原则,他不能做到视人命如草芥,为了达成目的而不择手段。
    让貂蝉帮忙打听情报已是让她涉险,那些连他自己都毫无把握的事,又如何能叫她参与其中。
    他只能安抚貂蝉,尽量做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好不容易说服貂蝉再耐心等待一日,他将貂蝉送至巷口,道别之后,忽闻前方传来一阵喧哗。
    崔颂上前探个究竟,只见几个读书人围着一面墙,墙上挂着一张布告。
    几人七嘴八舌的讨论,崔颂隐约听到许攸、逆贼等字眼。
    崔颂借助身高优势,站在人圈外快速阅览布告内容。
    第一条大意是:在神医的帮助下,逆贼荀攸暂且保住性命,并被诱供,道出部分谋逆者的名单。南阳许攸等三人赫然在列,现已被卫兵抓捕,将在生日后语与逆贼荀攸一同处以极刑,以儆效尤。
    第二条大意是,司徒王允,政绩斐然,有大功,特赐金银玉器若干,加光禄勋,以示嘉奖。
    这两条布告放在一起,不免让人多想。若非崔颂穿越而来,了解历史的走向,恐怕他也会怀疑——荀攸许攸被捕一事是否与王允有关。如今这两条信息并列,也不知是有人刻意为之,还是纯粹是个巧合。
    另外,关于荀攸病重而被诱供道出同谋者名单一事……以崔颂对荀攸的了解,荀攸意志之坚定,哪怕再病重,也不可能因为旁人的二三语诱导就供出朋/党。
    因而看到这条消息,崔颂的急切与焦虑反而冷却了下来。
    他回到驿舍,还未进门,就被一股强力扯住后衣摆。
    话说两头,当貂蝉回到太师府,正忙着安排宴会事项的管家见到她,劈头盖脑地责骂了一顿。
    “到哪去了现在才回来?要是耽搁了太师的大事,看你有几条小命能抵。”见貂蝉垂首,温顺认错,赶时间的管家没功夫继续教训,“罢了,你快将这份名册送到太师那。”
    貂蝉依言。
    当她端着放置名册的托盘来到董卓房外,正巧听见里面传来李儒的声音。
    “太师,且留着那任姓妖道的小命,或有大用。”
    接着是董卓有些懊恼的声音:“文优你晚来了一步……”
    貂蝉手一抖,脱手的漆盘直直往地上坠去。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人在高武,言出法随 同时穿越:打造末日文明互助协会 被贵妃配给太监当对食后 年代亲妈重生,为炮灰儿女撑腰! 从每日一卦开始打造长生仙族 华娱:从神棍到大娱乐家 孩子谁爱生谁生,我勾帝心夺凤位 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 吞噬九重天 三年婚姻喂了狗,二嫁律师宠疯了 八零:改嫁绝嗣京少,渣前夫哭红眼 激荡1979! 重生1984:我靠赶海打渔成首富 你娶我姐,我嫁太子你哭什么? 我入狱五年,出狱已无敌 重回80,成功从拒绝入赘开始 重返七零:天才工具人爆改剧情 双生神级武魂,震惊妖帝老婆! 卷王魔女从不认输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