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正阳门下》的爆火,如同在苏宁平静的生活里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
其带来的直接影响,便是他那部旧手机的持续“高烧”不退。
除了亲朋好友的祝贺,更多是来自陌生号码的狂轰滥炸。
京城、上海、广州.......
全国各地知名的、不知名的影视公司、经纪公司的电话和邮件纷至沓来。
有的开出优厚的签约条件,承诺海量资源力捧;有的描绘宏伟蓝图,畅想未来巨星之路;更有甚者,直接带着初步的合同草案找上门来,言辞恳切,仿佛错过苏宁就是他们公司最大的损失。
也不知道这帮神通广大的人物怎么找到自己的,不过这个问题反而是他们最小的能力了。
只是面对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诱惑,苏宁却表现出远超年龄的冷静和清醒。
因为他深知这些资本和平台的力量,但同时也更明白“受制于人”的代价。
合约的束缚、利益的分配,剧本的选择权,甚至是个人时间的被支配……………
这些都与他渴望的自由度和掌控感背道而驰。
当然这个行业却是让很多人趋之若鹜,比如那些劣迹艺人不停的想办法逃脱责任,那些大明星的子女疯狂的想办法涌入。
然而苏宁始终认为人在做选择的时候要冷静,如果脑袋一热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就是一辈子。
更重要的是,苏宁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核心目标,那就是重返校园,完成学业。
这不仅是为了弥补自己失忆缺失的遗憾,更是为了给自己的人生打下更坚实的基础,避免成为一闪而过的流星。
于是,他几乎对所有的邀约都给出了统一、礼貌而坚定的回复:“非常感谢贵公司的赏识和厚爱!目前我正全力准备高考,学业是我现阶段的重心,暂时没有签约任何公司的计划。您的联系方式我已留存,待我学业稳定后,
若有机会,再与您详谈合作的可能性。”
这番措辞得体、理由充分且留有余地的回应,成功地暂时劝退了大部分急于求成的公司。
他们虽觉惋惜,但也只能表示理解并期待后续。
等到打发走了外界的纷扰,苏宁的心却并未完全平静下来。
爆火带来的不仅是名气,还有一种对自身能力边界探索的渴望。
演戏是诠释别人,那自己能否创造出一个世界呢?
然后一个念头不由得在他心中萌生:为什么不利用这段高考前的缓冲期,自己尝试拍摄一部小成本的电影呢?
不需要多么宏大经典,哪怕只是一次练手,积累一些导演、编剧、制片方面的实战经验,也是极其宝贵的。
然而,想法虽好,从何入手却成了问题。
他失忆后观看的影视作品其实并不多,近期沉迷的反而是一些纪实风格的纪录片。
他努力在记忆中搜寻能激发灵感的素材。
突然,一个曾经偶然看过的法国短片名字跳入脑海......
《调音师》。
那部短片讲述了一个假装盲人的钢琴调音师,意外闯入一桩凶杀案现场的故事。
其精巧的结构、紧张的氛围和惊人的反转,给当时的苏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盲人......视角……………凶杀案......”苏宁喃喃自语,眼睛逐渐亮了起来。
这个设定太巧妙了!
如果自己把这个概念进行本土化改编,将钢琴调音师换成更贴近市井生活、更容易出入寻常百姓家的盲人按摩师呢?
一个假装盲人的按摩师,在上门服务时,意外撞破了一桩由女主人和其情夫策划的谋杀案,受害者正是男主人。
按摩师必须在极度危险的情况下,凭借演技和智慧周旋,试图逃生,并可能引发后续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反转和连锁反应......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便如同野草般疯狂滋长。
悬疑、惊悚、黑色幽默、人性拷问.....
各种元素似乎都能融入其中,剧本张力十足!
说干就干!
苏宁立刻投入了创作。
他找来专业的编剧软件,开始构建故事大纲、人物小传。
或许是“大师级演技”技能带来的附加好处,对人物心理、行为动机、情绪层次有了更深的理解;或许是他本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极强,剧本的创作过程异常的顺利。
他笔下的人物很快活了起来:那个为了获取更多小费和窥探他人隐私而伪装盲人的按摩师阿明,表面柔弱内心狠毒的妻子王,狡猾阴险的情夫,以及那个从未正面出场却无处不在的“死者”…………………
情节一环扣一环,反转接踵而至。
按摩师如何利用“盲人”身份在凶手眼皮底下搜集证据?
凶手如何从怀疑到试探再到步步紧逼?
最终是绝地反杀还是真相大白?
苏宁沉浸在创作的快感中,不断打磨着每一个细节。
更令人惊讶的是,当他开始绘制分镜头脚本时,那种得心应手的感觉再次出现。
机位、景别、光线、演员走位、甚至剪辑点的预想,都清晰地呈现在他的脑海中,仿佛他早已执导过无数影片。
他能够精准地想象出每一个画面该如何呈现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观众的情绪,营造出紧张、诡异或讽刺的氛围。
短短时间内,一部结构完整、细节丰富、悬念迭起的标准电影剧本和与之配套的详细分镜头脚本,便在他笔下诞生了。
看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却条理清晰的文档,苏宁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这不再只是一个模糊的想法,而是一个具备了可执行性的电影蓝图。
接下来,就是考虑如何将它从纸面变为现实了......
资金、团队、设备、演员、拍摄场地、后期制作......
一道道现实的关卡还等待着他去攻克。
但此刻,苏宁信心满满。
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那段奇特的“副本”经历所赋予他的,远不止金钱和名气,更是一种深层次的、能够创造价值的核心能力。
反复修改,确认了几遍后,苏宁将最终版的《按摩师》电影剧本和详尽的分镜头脚本,打包发送给了孔导的私人邮箱。
随后,他便是拨通了孔导的电话。
电话接通,寒暄几句后,苏宁直接切入正题,语气带着一丝年轻人特有的,试图显得轻松却难掩兴奋的试探:“孔导,给您邮箱发了点东西,是我自己瞎琢磨的一个电影剧本和分镜。您要是有空,帮我瞅两眼,指点指点?”
孔导在电话那头笑了:“哦?你小子不声不响的,又开始鼓捣剧本了?行啊!我待会儿看看。只是怎么突然想起写剧本了?”
苏宁顿了顿,用一种尽量显得随意却足以让人瞠目结舌的语气说道:“咳,也没什么。就是最近用片酬炒股,运气不错,赚了点小钱。想着高考前还有点时间,就想自己投点钱,拍个电影玩玩,过过手瘾。”
“过过手瘾?”孔导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到,然后有些哭笑不得的说道,“你小子!赚了点小钱?拍电影过手瘾?你这手瘾的代价可不小啊!我以为你是个稳重的,没想到要么不折腾,一折腾就给我来个这么大的“惊喜‘!”
孔导此刻正在《战长沙》剧组忙得脚不沾地,他之前确实考虑过给苏宁留个合适的角色,但再三思量还是怕影响孩子高考,最终作罢。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这边替他着想,那边的苏宁却直接自己拉起摊子要当导演了!
早知道这样,当初还不如把他拽进《战长沙》剧组,起码在自己眼皮底下,也不至于让他“闲”到产生如此“疯狂”的念头。
虽然觉得苏宁拍电影的想法有些“胡闹”,但出于对晚辈的关心和爱护,孔导还是在拍摄间隙,趁着休息的时候,打开了笔记本电脑上的邮件。
他原本只是打算粗略浏览一下,准备找个委婉的方式劝劝苏宁别瞎烧钱。
然而,当他开始阅读那个名为《按摩师》的剧本时,目光渐渐被吸引,眉头从微蹙到舒展,再到不由自主地沉浸进去。
精巧的结构、紧张窒息的氛围营造、层层递进的心理博弈,以及不断反转再反转的剧情,这根本不像一个新手玩票之作!
其成熟度和商业潜力,远超他的预期!
“嘿!这小子......”孔导忍不住低声惊叹,身体不自觉地坐直了。
他一口气读完了整个剧本和分镜脚本,内心震撼不已。
这故事,太精彩了!
他立刻意识到,这绝非儿戏。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将剧本转发给了与他合作密切,同样以注重叙事和细节著称的张导和其他的伙伴。
很快,他的手机便是就开始被“轰炸”。
张导:“老孔,这本子谁写的?有点意思啊!悬念抓人!环环相扣。
老王:“孔导,苏宁这小子可以啊!这剧本绝了!拍好了绝对好看!”
编剧老刘:“哎呀!这个本子太好玩了!人物立得住,反转够劲儿!谁想的?“
编剧李洲:“黑色幽默!讽刺意味也足!有搞头!”
业内顶尖主创们的一致好评,让孔导彻底收起了最初的“哭笑不得”和“觉得胡闹”的心态。
他意识到,苏宁这不是小孩子玩过家家,他是真的拿出了一个极具潜力的优质项目!
接着孔导再次郑重地拨通了苏宁的电话,语气已然完全不同:“小苏,剧本我们几个都看了。说实话,非常惊艳!你这不是过手瘾,你这是要搞个大事情啊!跟我交个底,你到底怎么想的?真打算自己投拍?”
听到孔导和几位老师的肯定,苏宁心里也有了底。
很快他收敛了玩笑的语气,认真解释道:“孔导,不全是玩。一方面确实想尝试一下制作的全过程,积累经验。另一方面……………”
他顿了顿,抛出了一个让孔笙眼前一亮的想法:“《父母爱情》不是也快上星播出了吗?我想,如果能赶在那之前,用原班人马里的几位核心演员,拍出这么一部风格迥异、极具话题性的短片甚至电影......是不是能形成一个
巨大的宣传爆点?观众看到“江德福”、‘安杰’和‘欧阳懿’以这样一种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式组合在一个悬疑故事里,会不会好奇疯了?这对《父母爱情》的预热和收视率,绝对是超强的助力!”
孔导握着电话,只觉得一股电流从脊椎上天灵盖,瞬间毛孔倒竖!
他彻底明白了苏宁的“真实意图”!
这个故事的设定并不复杂:伪装盲人的按摩师(可由一位年轻演员或苏宁自己饰演)上门服务,撞破女主人与情夫合谋杀害丈夫的现场。
根本不用问,孔笙的脑海里已经自动完成了选角匹配:
丈夫:郭老师????一个看似掌握家庭权力却突然被谋害的角色,反差极大。
妻子:梅老师??从温婉知性的“安杰”变身心狠手辣、勾结情夫杀夫的恶妇?这颠覆性!
情夫:刘一君刘老师????从落魄右派知识分子变成优雅又阴险的奸夫?戏剧张力十足!
让《父母爱情》里观众熟知且喜爱的“一家人”,以这样一种极端对立,阴谋暗黑的方式出现在另一个故事里...………
这已不仅仅是“彩蛋”级别的联动,这简直就是一场颠覆性的、“毁童年”式的梦幻(噩梦)联动!
其话题性和传播效果,可想而知!
“你小子………………”孔导深吸一口气,声音里充满了难以置信和压抑不住的兴奋,“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这主意太绝了!行!我看行!如果郭老师、梅老师和刘老师他们档期能协调,剧本他们也认可的话......这事儿,我看真有搞
头!”
原本以为苏宁是玩票,没想到他一手玩票,一手还埋下了如此深远的营销伏笔!
孔导此刻对苏宁的评价,已经从一个“有天赋的演员”,迅速提升到了一个“极具战略眼光和运作能力的潜力制作人”了。
这个看似“过手瘾”的项目,瞬间变得意义非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