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不用问他也知道答案,能在千军万马中救出一人,除了深爱,还能是什么缘由。
“人啊,总是在快要失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
对啊,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呢?
看着她一人独自坐在寒冷的宫殿,无助,委屈,害怕的样子。沈奇志才明白,原来那个笑起来跟玫瑰花一样明艳的女孩已经不在了。
是他的无情和冷漠一点点杀死了那个女孩,银铃般的笑声不会再有了,温柔缱绻也没了。
剩下清冷和孤寂,这就是站在高处的代价吗?
那天儿子质问他,“父皇明知道不是母后的错,为什么不让儿臣见母后?”
“子不教,父之过。你犯了错,你的母后自然会受到牵连。”
“孩子犯了错,是父母没有教好。那父皇为什么只罚母后,而不惩罚自己呢?不是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吗?”
一句话,让他哑口无言。让皇后禁足,是怕她受到伤害,也是为了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今天父皇就告诉你一句话,帝王掌握着所有的生死。但是赏赐或是惩罚都要有理由,哪怕是莫须有的罪名也可以。”
“你推倒了贵妃,害得她小产,朕如果不打你,不惩罚皇后,何以取信于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积毁销骨,天子的一言一行都要合乎情理法三字。”
“失了人心,离亡国也就不远了。将来你继位之后一定要明白,哪怕再想杀一人,也要找一个正当的理由。”
师出有名才算是名正言顺,名正言顺才能受人尊敬。
“朕若是不遵守礼法,还怎么去要求天下人呢?”
小孩子不懂得这些大道理,可他听明白了一句话,就是做什么都要有理由。
“儿臣明白了,以后就是再恨一个人,也不会因为她而授人以柄。”
那个她指的是谁,他们父子心中都清楚。冲冠六宫的贵妃娘娘,不说其他妃嫔,就连皇后也没有放在眼里过。
既然她引以为傲的是这个身份,那再来一位贵妃,会不会让她气的七窍生烟?
“儿臣前几日听到不少宫人在说德妃娘娘的闲话,说她当年被人休弃,早该没脸活下去了。竟然还能做您的妃子,受人跪拜,也不怕折了寿。”
“他们还说,不过是一个不受宠的嫔妃而已,连五品官的夫人都比不过。”
果然,沈奇志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
沈景炎轻轻勾了勾唇角,“父皇,德妃毕竟是皇妃,您可是要好好查查,看是谁在背后说闲话。早日替她澄清事实,不能让德妃娘娘平白无故受这个委屈。”
沈奇志挑眉,“景炎貌似很喜欢德妃,你可不是一个随意替人出头的性子?”
“德妃娘娘善良温柔,常常给儿臣送吃食,儿臣自然心怀感激,是不想让她受委屈的。况且德妃娘娘也从不沾染是非,是个难得的好人,五品官的夫人自然是比不上她的。”
好小子,学会跟他玩心眼了。以为他不明白这些话的用意吗?
看他受了伤的份上,就让他高兴一回吧。
随即拿出一道空白的圣旨,在上面写下几行字。
“陈公公,你去替朕传旨。德妃贤良淑德,堪为后宫表率。故而晋封为德贵妃,其父陈亦追封为陈国公。”
如此简单的册封圣旨,还是头一次见到。
“贤良淑德”,所以才会封为德妃吗?
虽说简单,可是连她父亲都追封成国公了,那可是无限光荣啊!
一个六品翰林,因女儿被追封成一等国公,几个人有这样的运气啊?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德妃对于他父皇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柳蓉儿当然也会将她看作是眼中钉。
既然她不让他好过,沈景炎当然也会想办法让她添堵。
沈奇志看着儿子眼中闪烁的光芒,觉得甚是好笑,到底还是小孩子,看事情不长远。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那么多的顾虑。
知道被人算计,还心甘情愿上了当,普天之下恐怕就只有这么一个人了吧。
“景炎,你是不止是朕的儿子,还是南夏的未来。对你的纵容就是对南夏的不负责任,所以不要怪父皇心狠。”
真到了危难之时,叮嘱人好好保护的人也只有沈景炎一人而已。不是他不在乎其他人的性命,只因他是他唯一的儿子。
对那些嫔妃是恩宠,对公主是娇宠,对太子才是出自内心的爱。
如今想想,皇后,太子,他最在乎的两个人,都对他心生怨恨。四位公主,对他也是尊敬多过爱。就连生他养他的母后,对他也颇为失望。
“母后真的后悔让你当了这个皇帝,如果只是一个闲散王爷该有多好。”
“一个帝王之位束缚了你一生,整日戴着面具,还要注意言谈举止。古人说高处不胜寒,看来是对的。可人人都想往高处爬,母后当初也是为了你好,不曾想却害了你。”
五位皇子相争,最后却便宜了这么一个默默无闻的六皇子。不是他的运气好,而是他的母妃懂得隐忍。
从一进宫就小心谨慎,不会恃宠而骄,也不会拜高踩低。只是小心翼翼侍奉着皇帝和皇后,好好照顾自己的儿子。
别的嫔妃都让皇帝挑了世家大儒来给自己的孩子做启蒙老师,她的母妃却为他找了一个刚刚中举,被封为翰林学士的人做老师。
起初别人还以为那个人有什么特别的,使了不少绊子。最后才知道那根本就是一个书呆子,家境贫寒,没什么根基,也帮不了他什么忙。
师傅是母妃求皇后定下来的。父皇知道后,觉得一个皇子的老师至少也要出身名门,想让他换一个,可他死活不愿意。
“师傅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儿臣也想像他一样做个什么都会的大才子。父皇不也夸师傅的才华古今少有吗?儿臣能拜他为师您不高兴吗?”
罢了,罢了,反正也不是将来的太子,学些风雅之事也好,还能陶冶性情。将来也能安稳度日,不用过那些勾心斗角的生活。
“你高兴就好,只是有一点,万寿节上朕可是要见到你亲手作的画。倘若画的不好,朕会重重罚你。”
为什么要的是画而非诗词呢?因为一个闲散王爷懂得作画就行了,诗词歌赋,跟朝堂有关的事情,一概不需要过问。
母妃生他的时候是早产,他生来体弱,宫里健康的皇子多的是。父皇平时对他多点关爱是可以的,但从不会有将他立为太子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