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啊?孙思韵?”
苏瑶眼睛瞪大。
孙思韵?
她也要高考?
她怎么记得孙思韵的学习成绩不怎么好。
李大妞放下手中的馒头,点了点头:
“可不是嘛。
就是那个来咱家不安生的女知青。
听说昨天她婆婆知道她来咱家要书读书,回去后,还把她锁了起来。不许她参加高考。
说她连个儿子都没生的人有什么资格读书?这不,有跟她关系好的,来找你爹要为她说情。”
“这种事找爹也没什么用。主要是看金哲吧?”
苏瑶眉头紧皱着。
“金哲这小子别说了,他是个不错的,但是只要是他娘的,他肯定是要听的。再说,不是谁都有你跟我爹这么开明,让你参加高考。”
李大妞再次的替自己与自己男人说好话。
“是啊。娘与爹是我见过最好的、最开明的人。”
苏瑶真心真意的说。
李大妞想起出门急色匆匆的男人,愁眉苦脸的:
“你这闺女也很好,咱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村里还有的闹呢。
你不知道,前两天都是知青不上工都要学习,今天村里有些年轻人也开始有一学一的,以要学习为借口,也开始请假不上工。
这村里正是忙碌的时候,你都不知道,你爹都急成什么样了。
这些娃子,想离开家,想好好学习我们都理解,但是不能这么继续搞下去。”
李大妞现在也学着跟老三与老三媳妇说说家里话。
“要我说,一个个都好好的修理一遍。队里的活都不干了,那能行?”
金芳替自己爹愤愤不平。
苏瑶放下手里的筷子,她没想到现在队里都开始乱了,她沉思了一会儿:
“爹可是金家屯的村长,如果这样下去,影响了队上的利益,耽误了大家的农活,到时候任务完不成,那可真不行,上头的人可要说爹办事不利的。”
“哎,可不是嘛。”
李大妞听到这里,反而没有胃口吃饭了。
苏瑶眸子一闪,想起了她曾经看到过这个年代的一些经验,笑道:
“其实这事也有解决方法的,不让他们读书,他们对我爹是会有怨言的,还不如给他们时间要他们学习,这样他们如果真的有一天考上了,也会感谢我爹的。
我不是让他们拿走了几本书,可以让他们在村里的小学在晚上的时候开个小课堂,参加高考的人在一起学习,一起讨论。
但是白天的时候该上工上工,不能请假专门学习。
等到这段时间忙时过去了,就可以随便的读书了,爹也不用管的那么严了。”
“好,这个办法好,一会儿就让三儿吃完饭跟他爹说去。”
李大妞与金芳两人都喜笑颜开。
苏瑶点点头,“娘,你们吃吧,我去村里的仓库看看。”
该她做的工作,还是做好。
她的工作时间也是可以读书的。
比那些干活的知青确实是轻松很多。
苏瑶走到路上的时候,经过一群妇女,他们就在说谁家的女婿想读书,家里不愿意。
还有人说如果这些知青走了,那家人怎么办。
有人看到苏瑶走过去,还指着她的后背指指点点的。
苏瑶就算是没回头,也可以想象那些人说她什么。
在这个年代,家人是跟不过去的,在城里没有房子,没工作,想迁户口那就是难以上青天。
她还好点,她们在首都的房子也应该还回来了,到时候她在首都肯定也是要买房子的。
墨琛与团团的户口应该没有啥大问题。
原来她看年代文的时候,觉得这些回乡的知青抛夫弃子、抛夫弃子,有些可耻。
但是处于这个年代,生活了几年后,才知道在农村干活的日子真的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也真的可以理解,有些女同志为了在本地生活好点,就直接选择当地人结婚。
即使是这样,苏瑶也觉得有些事是做人的底线。
你既然为了享福,就要做好付出的代价。
也要有不伤害别人的底线与做人的准则。
现在,高考是大事,回城也是大趋势。
开始两年是只有高考的人才能回到城里,慢慢的,她记得一直到80年代初,基本上大部分的知青都回到了城里,即使回去只能租房子。
从现在到几年后,可以想象有多少个家庭分崩离析。
这是时代的悲哀。
苏瑶做不到什么,只能管好自己。
只是在这期间,还是发生了一件让苏瑶很生气的事。
就是她借给知青们的其中一本书,被毁了。
烧的只剩下半本,钟山回来把事情给苏瑶说了一遍。
还是那个夏冰,看到这本英语复习资料,哀求着说想看一眼。
他们几个看她那么可怜,就把书递给了她。
哪知道,夏冰会拿到正在做饭的柴火旁边,直接把书给丢了进去。
幸好,做饭的人手快,把书给掏了出来。
但是,也只剩下半本了。
夏冰还死不悔改的说她不是故意的。
把整个知青点的人气的要死。
苏瑶拿着这黑乎乎的发着焦味的半本书,面对钟山的道歉,她也没说什么,只是眸子幽深。
良久之后。
她把五福给弄了过来,送了它不少吃的,对着它低语一阵。
当天晚上,夏冰就被蛇咬了。
连夜被送到公社医院。
后来就没再回到村里,听说她的家人来接她了。
苏瑶心里的这口气才算出了一些。
复习的日子总是短暂的。
苏瑶的日子过得是最舒服的,她的大姑姐几乎天天给她换着花样做好吃的。
到了最后一个月,她基本上都是在家没有出门,除了陈欢欢不会题目的时候,会偷偷的来苏瑶家请教她。
陈欢欢也是在请教苏瑶的过程中,知道了这个姐姐的功课真是学的特好。
起码,比知青点的那些人都要学的好。基础知识特别扎实,不管她问什么,苏姐姐都能立刻回答出来。有些数学题,只要她给自己讲了,那绝对是好几种解法,让她恍然大悟。
她都佩服死了苏姐姐了。
一九七七年的12月,断了十年的高考再次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