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女知青叫夏冰,她这么说话,其中的意味大家都能听的懂。
金五叔的脸色瞬间黑了。
只是他还没张口,李朝阳就冷斥一声:
“够了,夏冰,你要是在这里呆不惯,可以回首都去。家里比这条件好。我没让你跟着我受罪。”
“朝阳,你怎么这么说,我来这鸟不拉屎的地方都是为了谁,不是为了你吗。”
夏冰的眼睛都红了。
她看到金家屯的条件,第一次有些后悔跟着朝阳下乡了。
但是,要是不跟,朝阳这见一个爱一个的性子在乡下绝对不会老实。
这不,刚到村里就有看上的。
“你来了,就别找事。”
李朝阳看着从小一起长大的妹妹哭了,脸色好了一点儿。
“知道了,朝阳。”
夏冰大声的笑了笑。
“你呀你。真是拿你没办法。”
李朝阳对于夏冰跟着自己下乡还是很感动的。
“只要跟着你,我才不怕呢,再说,我还要帮着李妈妈李爸爸照顾你。”
夏冰的声音更加的大了几分。
李朝阳的眸子暖暖的。
金五叔看着这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有些着急,刚才进队里大院的时候,他可是说过,有孩子在这里上学,让他们小声点。
现在,两人又是哭又是笑的。
丝毫不把自己刚才说的话放在心里。
但是,他想起在公社领导也说了,这两人的身份不凡,要好好的接待。
金五叔阻拦也不是,不阻拦也不是。
就在这时,苏瑶扶着肚子走了出来,冷声说道:
“两位客人,能不能说话声音小点,不知道这里面正在上课。”
她在屋里可是听的很清楚。
这两人又是什么来历。
“知道了。”
李朝阳对于美女的态度还是很好的。
但是他身边的夏冰就不依了:
“我们说话怎么了,这是大队的院子。你又是哪根葱,不过仗着你老公公村长的位子做了老师,还真的以为你是个人物了。”
她也是在大院里被人宠大的好不好。
她最怕的就是有人能夺走朝阳的眼光。
“这位同志,我不是人物,我只是个老师,你要是对我有意见,也想做老师,就找公社反应。”
苏瑶慢悠悠的说道。
“我会反应的。你别得意。”
夏冰气的不行,喊道。
这个时候,有两三个知青也走进大队,奉村长的指示过来接新来的两个知青,正好听到那个新来的与苏瑶两人之间的对话,竖起了耳朵。
即使苏瑶前段时间在众人面前赢得了那次考试,但是不是所有人就此就会放下对苏瑶的嫉妒。
主要还是做老师对于这些天天干活的知青来说,又体面,又轻松。
这让苏瑶得了,他们心里怎么会舒服。
苏瑶这些日子不是在家,就是在大队,与这些知青的接触少了很多。
现在一看他们的神情,就知道自己还是让众人眼红了。
屋里的孩子继续在唱着歌,声音高亢,唱到每个人的心里:
“你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
我们有多少知心的话儿要对你讲,
我们有多少热情的歌儿要给你唱。”
苏瑶眼神不错,大老远就看到有几个穿着不错的人走了过来,为首的正是自己的公公。
她想起来,她好像听自己的婆婆说过,最近县里的有领导会下来在各个公社各个村里巡查。
她眸子微闪,看着站在对面的几个知青,还有知青点的点长也在,她声音清晰明亮:
“我知道咱们知青点的知青都很有本事。我也不过是占了自己的字好,数学好而已。”
几位知青脸色凝固了一下,没有说话。也知道苏瑶说的实话。
只有夏冰不知道苏瑶的厉害,呵呵一笑:
“你这位女同志还真的会给自己贴金,你看看他们,哪个不比你强。”
苏瑶对于挑刺的夏冰毫不理会,而是看向知青点点长几人,淡淡一笑:
“你们有本事,等咱们大队的小学批下来,你们有文化,不就也可以当个小学老师。”
几位知青脸色顿时变得很惊喜。
只有金五叔不明所以,看着苏瑶,
“侄媳妇,我怎么没听说咱们村里要办小学,也只有公社小学,你可别胡说。”
金村长刚刚进来,听到自己儿媳妇这么说,魂都快吓没了。
他想开口,被他身边的一个戴眼镜的男人挡住了,金村长不得不闭嘴,直直的看着自己的儿媳妇,希望她不要说出什么让自己收拾不了的场面。
苏瑶就当没有看到自己公公的眼神,而是淡定的说道:
“五叔,咱们村里的扫盲班开了三个月,你问问孩子们都学了多少字。晚上大人学了多少字。
村长就该跟公社反应一下,我们村里不管是男女老少都响应国家的号召。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这扫盲班办的好,小学也要办起来不是。
有的孩子拿到了毕业证,才可以进城当工人,这也是咱们金家屯的大喜事是不是。
要不,越来越多的孩子要来上学,我这一个老师,一个小班都教不了了。
你不知道,最近已经多了很多的家长来反应,想让大孩子也都来学学字。
可惜,我一个人看不了。
我就想找村长反应这个事呢。”
金村长一听,身子一僵。
办小学。
他这儿媳妇还真是敢想。
他当然知道村里的孩子能上学认字,进城被招到城里当工人,很好。
可是,这办小学只有公社才有的权力。
他们现在这个小小的扫盲班也都是说要给村里的人扫盲办理的,现在让孩子没事的时候学学字而已。
“这事能成吗?”
几个知青都听的热血沸腾的。
他们也能当老师?
只有李朝阳与夏冰两人不懂这里面的事,他们来自首都的大院,不知道村里的孩子读书到底有多辛苦。
苏瑶看着站在院子门口的一行人,眸子微闪,挺着肚子,高声的喊:
“自然可以,咱们知青下乡是学咱们农民兄弟的辛苦勤劳的精神,但是也要听大的话,把在城里学到的知识教给咱们的农民同胞,让他们的日子过的好起来。
让这里的孩子们有字认,有学上,也是我们要关注的事。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站在外面的一行人目睹了整个人全过程,听到苏瑶这振奋人心的一段话,都是一愣。
为首的那个中年男人,神色慢慢变得严肃,听到苏瑶最后的两句话,率先鼓起了掌声。
雷鸣般的掌声也随之响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