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隆万盛世> 1552罢黜

1552罢黜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宋初,国家财赋归之三司,户部仅管理上贡等事务,权利很小。
    元丰改制后,三司归于户部,方有“今之户部,祖宗时三司之职,国之会计出纳,无所不统”。
    两宋时户部分左曹、右曹、度支、金部、仓部五司,分享不同职事,机构庞大,相应的官员也较多。
    左曹与右曹因职事重要而繁杂,六部长贰除尚书不常置外,置户部侍郎二员,五司郎官各一员,即左曹由四十五人,右曹由四十一人。
    户部下有度支司,官员包括度支司郎中一员,为度支司之长,领度支司事。
    度支司原先吏额六十九人,宋时精简机构后,度支司吏额减为四十六人。
    户部下还有金部司,官吏员额多时七十七人,后减为五十六人。
    此外,户部下还有仓部司,其实就是明代户部总督仓场衙门,有官员二十八人。
    他们执掌的事务,其实就和现时户部十三清吏司并仓场,大明只设官员百人不到,而宋时超二百人。
    “老爷,老爷。“
    就在魏广德思考时,耳边忽然听到芦布的呼唤,旋即回过神来。
    “…
    魏广德随意答了一句,这才收敛心神,仔细看起奏疏来。
    刚才,芦布是看到魏广德拿着奏疏明显心不在焉,不知道为了什么事儿走神。
    不过眼前的奏疏,宫里传过来的时候递了话,让内阁尽快处理,甚至内都只在外面中书那里过了名录,就直接送到这里来了。
    手里的奏疏是张世则弹劾王国光鬻官货、赃私狼藉,这份奏疏卷首有万历皇帝的御批,“着有司查实。”
    好吧,这算是比较中规中矩的,应对弹劾奏疏的批注。
    魏广德将其放在一边,又拿起一本翻看,这次当打开奏疏时,魏广德眼睛就瞪大了。
    这份奏疏是杨寅秋弹劾王国光有六大罪状,其中就写了诸多事例,其中还牵扯到张四维的。
    而这份奏疏抬头处,万历皇帝字迹清晰可辨,“可恶,着罢黜为民。”
    吏部尚书王国光就这么被万历皇帝打发了。
    “罢黜为民”是古代对官员的严厉惩处措施,兼具“罢官”与“剥夺官身”的双重性质。
    古代王朝官员的处罚有几种情况,一是免职,也就是所谓的闲住,官职被革除,但保留官身等待吏部重新安排官职。
    二是降职,因为过错被降低官职叙用。
    前者保留品级,后者这是被降级了,还是得等候吏部新的任命。
    此外就是罢官了,罢官也是分两类,一类是罢官还乡,这就是官职免了,但保留官身回乡养老,朝廷不安排新的官职给你,意味着仕途彻底断绝。
    这一类人里,一般还有两个小分类,就是享受和不享受官员致仕后的待遇。
    这里面包括折扣的俸禄和役夫,有的官员皇帝还念着一丝情义,往往会让其保留体面,地方上就会以徭役的形式安排役夫前去做抬轿之类的粗使活。
    当然,也有被彻底断了朝廷待遇的,俸禄没有,役夫自然也没有。
    除此外就是王国光受到的处罚了,官职被罢免,还要剥夺出身,成为普通平民。
    这是对官员最严重的处罚,进士身份被剥夺,就差革职问罪了。
    魏广德是没想到万历皇帝的处罚会如此之重,刚才那本还是让有司查实,这一份一下子就到了罢黜的程度,查都不用查了。
    是的,不查了,已经处罚了,还是最严厉的处罚。
    魏广德拿着那份奏疏仔细品味,终于回过一丝味来。
    小皇帝似乎打算力挺张四维......
    这个念头在魏广德脑海里一闪而过,他知道,他的教育貌似成功了,自己的学生终于是把平衡之术用来对付自己了。
    为什么会如此想?
    这份奏疏里,可有牵扯张四维的地方,可万历皇帝对此视而不见,只是针对王国光进行处罚。
    这份奏疏和御批流传出去,可不就透露出皇帝对张四维的无比信任。
    下面几份奏疏,都是针对王国光的,包括早前被万历皇帝留中的奏疏,这次也一并发还,只不过没有继续批注。
    毫无疑问,皇帝不打算问罪,只是罢黜,也算是点到为止。
    几份奏疏翻完,没有看到弹劾冯保的奏疏发还。
    魏广德抬头,目光看向张四维值房,嘴角扯出一丝苦笑,很是勉强。
    有些东西,不是他想不做就不做的,有时候是逼不得已必须用出来。
    高拱用过,现在轮到他了。
    魏广德起身,拿着奏疏走回里面,坐在书案后,让芦布研磨后,随即提笔草拟奏疏。
    罢黜官员的圣旨,没必要花团锦簇,上来直接就是重点,“着吏部尚书王国光罢黜为民,立即离京。
    罪名,没必要,都不查,还提什么罪名。
    好吧,在封建王朝,这也算是天家给大臣留下的最后体面。
    如果坐实罪行,那就要称其为“犯官”了。
    魏广德写好圣旨,直接递给芦布,让他送出去。
    此事内阁里,中书和书吏之间已经开始传播这条炸裂的消息。
    吏部尚书被皇帝罢黜为民,算是仕途尽毁。
    很快,这道消息还会传出宫去,然后快速传遍整个官场。
    没有什么官做的好好的,突然就被皇帝罢黜,人接旨时当场愣住的戏码。
    此时王国光就在府中,只是静静坐在书房里,等待朝廷最后的决定。
    当宫中天使过来,不等王府布设香案就直接宣布了旨意。
    很短,却字字带着凌冽之气。
    “罢黜为民。”
    王国光接旨后,嘴里喃喃低语,不由得回想起当初嘉靖二十三年时中进士是何等意气风发。
    没想到,为公事劳心劳力,几十年宦海浮沉,最后换来的是这样的结果。
    之所以如此感慨,概因为王国光的仕途从一开始就充满坎坷。
    嘉靖二十三年,王国光中进士,但随即就接到家中母亲亡故的消息,虽然是继母,但依旧是未赴职,在家守服。
    或许当时这一切就是在提示他,他的仕途不会一路坦荡。
    嘉靖三十九年和四十四年,他两次离开官场,但是因为好友张居正的书信,在隆庆三年他后来又回来。
    然后就是一直到现在,如果当初坚持留在家乡,或许……………
    王国光木然的收好旨意,在周围家人难过的情绪下安排道:“收拾收拾,带上东西,我们离开这里,回乡。
    管家留下,处理府中房产,完成后跟上来。”
    说完话,王国光迈步朝着书房走去。
    内阁,魏广德收到消息。
    六科处理这份奏疏效率出奇的高,直接抄录留档后,直接核准。
    “Agg......“
    魏广德只是一阵苦笑,这其实都是张居正做的孽,结果倒霉的成了王国光。
    六科对张居正的怨念,都报应在他的那些朋友身上了。
    当初的张居正,可是因为天子年幼而节制六科,这帮子疯狗哪里能忍。
    于是在张居正面前,自然是阿谀奉承,现在就亮出了獠牙。
    “奇了怪了,冯保的奏疏怎么没出来。”
    魏广德对冯保没什么大意见,不过这人太贪,和他尿不到一块去。
    魏广德自认为是君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可不是什么财都贪的。
    体制内的,他该拿就拿,他不拿,别人怎么拿?
    其他的,他也看不上那点钱,主打一个和光同尘。
    他之所以不帮冯保,一个原因就是现在宫里的二、三把手,似乎品德都比冯保要好得多,有节操得多。
    张宏这个人,历史上名声不显,但为人忠厚朴实,在宫中能身居高位而不自傲,实不多见。
    此外就是张诚,和其名字一样,也是诚实忠信之人。
    再往后才能见到陈矩,反正现在陈矩在宫里虽然地位超然,但依旧被三座大山压着。
    不过没关系,这些人都比陈矩年长,熬也能熬出头。
    至于冯保的下场,魏广德也想好了,总归是裕?出来的人,如果万历皇帝真要重重处罚,那就像对待吕方那样,送南京养老好了。
    打发的远远的,眼不见为净。
    这么做了,那些和裕?还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旧人,高低得说他一声,“魏公高义”。
    不过没见到,魏广德自然就暂时熄了保人的动作。
    书案上还有些没处理完的奏疏,拿起来继续处理。
    至于魏广德惦记的那两本奏疏,此时自然是在乾清宫御书案上摆着,万历皇帝却还没有想好该如何批红。
    而此时后宫,冯保已经知道那两本奏疏的事儿。
    他也明白,这奏疏,肯定是张四维叫人上的,是对自己的报复。
    要是放在以前,他眼睛都不会眨一下,多大点事儿。
    可现在不同,他是知道皇爷似乎对张居正不满意,对自己可能要不会很友好。
    特别是弹劾的内容里,涉及长公主的事儿,他确实收了别人的银子。
    好吧,如果太后因此不满,那才真是万劫不复,于是思虑良久,他没有前往乾清宫,而是起身往慈宁宫走去。
    现在能救他的,也只有李太后。
    只要李太后还要他帮忙盯着朝政,就定然不会不管他。
    至于在太后面前装惨,这个其实冯保很拿手。
    当初永宁公主事儿发后,李太后也是气得不行,他不是就丢出两个小太监让主子出气。
    反正那事儿,他冯公公也是被人蒙蔽的,并不知情。
    咬死这点,局势就还有挽回的余地。
    而万历皇帝一个人在大殿里看着奏疏,思考该如何批的时候,乾清宫里一处静室,张宏正在怒骂张鲸。
    “你个兔崽子,整出这么大的事儿,要如何收场,冯公公的事儿是你能掺和的吗.....”
    张鲸这会儿低眉顺目跪在那里不言语,不过心里怎么想,却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等张宏骂累了,坐下喝水的功夫,张鲸才小声说道:“干爹,这事儿并不是我的主意,是皇爷授意的。
    “皇爷,皇爷会让你找人上奏疏整人?
    别以为我不知道,皇爷不过是抱怨两句,你就背着我搞出这些事儿。
    你确实体会到皇爷的心情,可皇爷没下旨,太后那边也没发话,你掺和什么。
    说不得,冯双林去太后那里苦求,这事儿就过了。
    等过些时日,你看冯双林会如何收拾你。”
    张宏虽然气,可毕竟是自己干儿子,也是寻思着该如何保的。
    直接找冯保,肯定不行。
    就算在这节骨眼上,冯保答应不追究,可时过境迁又是什么样子,谁知道。
    可真和冯保斗上,张宏也没信心。
    冯保最大的靠山其实不是皇帝,而是李太后。
    裕?时,冯保就是跟在还是侍妾的李太后身边。
    可以说,李太后能够走到今天,冯保没少为她出谋划策。
    说实话,普通侍女,因为裕王一夜风流,最后成为太后,李太后的人生绝对传奇。
    就她的见识,相信没有冯保的指点,怕是早就不知道被谁斗倒了。
    裕王身边的美人可是不少,他又是风流成性的人,宫廷的明争暗斗比朝堂还厉害。
    “干爹。”
    就在张宏思索的时候,门外有声音传来。
    “进来,什么事儿?”
    “冯公公去慈宁宫了。”
    门打开,一个太监进来,小声对他们说道。
    “知道了,你去看着点。”
    张宏点点头,让他出去后,跪在地上的张鲸抬头问道:“干爹,那我是不是去皇爷那里?”
    “去吧,伺候好皇爷。”
    张宏只说了句,依旧在考虑该如何做。
    斗冯保,他从未考虑过。
    实际上,张宏就不是个喜欢“争”的人。
    可当下情况,要保住干儿子,貌似没其他办法,除非他去求冯保.....
    张鲸出了静室,很快就回到大殿外。
    “若愚,皇爷在里面?”
    此时大殿外立的两名太监,其中之一正是刘若愚,而另一个叫王安。
    “皇爷把咱们都撵出来了,这时候进去,怕是皇爷不会高兴。”
    刘若愚见张鲸想进去,马上小声提醒道。
    “没事儿,我去看看,顶多也被撵出来。”
    张鲸脸皮厚点,更重要是他也更得宠,皇帝很多话都能和他说,所以胆子自然大。
    刘若愚不吱声,旁边的王安更不说话。
    他地位更低,而且还是属于冯公公那边的人。
    现在冯保被前朝官员弹劾的事儿,在宫里已经不是秘密。
    虽然大家都对冯公公有信心,可王安常年在这里伺候,多少能觉察到皇帝对冯保的态度。
    这时候夹着尾巴做事,就怕被人注意到。
    不是他不忠心,而是大势之下,他逆势而为就是被碾成齑粉的下场。
    前朝通过科举建立师生关系,后庭也是如出一辙。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奶团被找回,京圈大佬一心洗奶瓶 重生80:一把鱼叉养全家 地狱游戏:开局获得预知羊皮纸 原神:一百次告白?系统任务罢了 大日魔体:从为女剑仙治疗开始无敌! 钢铁丛林 闪婚七零:炮灰后妈随军带崽躺赢 绝代双妃之前世今生 开局一首晴天,我成了娱乐圈大佬 逼我退队?带四条狗一样打! 七零,我的老婆是资本家大小姐 七零:绝嗣大小姐流落海岛,胎胎多宝 兴安岭猎王 网游:开局无限蓝,我成神级法师 带球上门后,我成陆少心尖宠 让你相亲警花,你逮通缉犯! 外卖小哥奇遇保时捷女 火红年代,这个小公安有情报系统 天门神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