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它的到来是如此的......怎么形容呢?合理?理所当然?
总之,一切的改变就好像就该如此,好像他们一开始进入的就是这样的环境,它原本就在那里一样,没人知道环境是什么时候变的,也没人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到来的。
它就是永恒!
这个宇宙的具现化,它就是宇宙本身!
虽然一直说宇宙五大神五大神,但实际上本质上永恒高于一切!它是一切的开始,也是一切的结束,它是一切,一切也是它!
甚至可以说,五大神之中除了行星吞噬者之外,其他三位本质上也只是永恒的不同方面的映射。一般情况下,大家都把他们当做兄弟姐妹,可实际上他们本质上并不是这种伦理上的关系,他们的关系更古怪。
就像之前说的,它是一,一即是全,全即是一!
行星吞噬者的存在本身也是一场意外。它是上一个宇宙的遗留。
总之,永恒存在于这个宇宙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分子,每一个原子。
所以它能够做到很多很多,看起来听起来都很匪夷所思的事情。
就比如现在。
它就这样静静地坐在那,看着眼前发生的战斗。
但它没有一丝一毫打扰的意思。
哪怕被其他人看到了,它也没有任何反应。
“那个......是......”一名阿斯加德战士忍不住问身边的人。
“不知道,我上哪知道去?反正......闭嘴!”
胆大包天的阿斯加德人很少有惧怕的东西,实际上当一个人连死亡都可以看轻的时候,这个世界上真正能令他感到恐惧的东西真不多。
连死都不怕的人,其可怕程度取决于动机的指向性。当这种无畏精神被扭曲为破坏性力量时,其破坏力足以颠覆社会秩序;而当它升华为守护性力量时,又能成为人类文明的基石。这种极端心态如同双刃剑,既可能催生殉道
式恐怖主义,也可能孕育出舍生取义的英雄。在负面维度,当个体将死亡视为对抗世界的终极武器,就会突破人类社会的道德底线。历史上多次出现的自杀式袭击事件证明,当求死欲望与极端意识形态结合,普通人的生命安全将
遭受系统性威胁。这种“死亡崇拜”会解构社会规则,使暴力成为实现目的的合理手段。但转向正面视角,这种心态恰恰构成了人类精神的高地。消防员逆行火场、医生直面瘟疫,战士坚守阵地,正是对死亡恐惧的超越成就了文明
守护者。敦煌莫高窟的画工在幽暗洞窟中耗尽一生,南极探险家在冰原上刻写人类极限,这些行为本质上都是对死亡的蔑视与重构。
本质上阿斯加德的文化是对死亡崇拜的异化。
死亡崇拜是一种原始崇拜,是一种对死亡和濒临死亡的崇拜现象,类似的有生育崇拜,自然崇拜。这些源自于人类对于自然界规律的敬畏,随着群体的产生,人的崇拜对象渐渐地从这些自然界物象上转移到了某个人、某个具
体物上面,固然感觉上更贴近生活,但是也很容易夸大,使群体行为变得盲目、狂妄。
死亡是地球上生物都要面对的问题,大概第一个意识到这个现象的人,也曾像《西游记》里面孙悟空看着花果山很多老猴死亡时那样不甘,也试图做些什么去延长或者阻止这种现象产生,但实际上是无可奈何的。对于未知且
呈现巨大威力的事物,人很容易产生恐惧,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在普遍?懂的时期,大概是一位比较敏感的先祖,看到同伴的死,感受到了无常和对自己日常的影响,才反思出对死亡的敬畏之心。越是在自然界本身当中存活,人
们就越会发现很多无力改变而又深受其影响的事物,诸多的原始崇拜就是这样来的。当这种直观的体验被掩饰、弱化的时候,人们就很难在心里升腾起那种敬畏之心,距离产生美,也产生错觉。人类的族群发展,使得人类在自然
界生活的时候有了更多的底气,就是受到的威胁变少了,并非是不存在。人的满足感很奇妙,有时候被赋予了一点生存的权利,就可以抛却很多重要的东西。当有人建造了可以居住的洞穴或木屋,好多人便开始对他表示诚服,为
了自己也能够获得相应的技能,从而逃避死亡的威胁;当有人发现了造火方式,用以抵抗野兽,煮熟食物,很多人转而又对这个人表示诚服,同样是为了更好的逃避死亡的威胁......当人类的技术达到一定地步的时候,对于维持逃
避死亡技术实现的大量资源非常重视,也许是个别的不安感,也许是被死亡激发的自私,也许是人的个体意识终究太强,资源掠夺战争不可避免的发生,并且越演越烈,很多人对于此间发挥作用的人也表示诚服。因为人在自然界
中有了更多喘息的机会,也有了一定的改造环境的能力,改造自然是不可能的,人永远处于自然界当中,无法真正脱离,气候变化,斗转星移都会对人的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其实对伟大人物的认可是有助于凝聚力产生的,但是夸
大这种认可,变成迷信,而不去思考自然本身,就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自然的一切,可以被观察感知,事物的增减你可以明确的感受到,但是人一旦盲目,就会有错觉,认为很多东西平白出现,且可以一直被大量生产,认为自
己站在一个无限资源盘上面去对待这个世界,变得丢失理性了。这种变化不单单是对同时代的类群进行伤害,也是对后代的掠夺伤害,因为没有敬畏,也失去了做事的“度”。一个时段的极盛,后面伴随的几乎就是下一个时段的衰
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损耗至少是这个界面躲不开的东西。生物死亡只是其中一种表现。
阿斯加德这个明显是过了。
不过,别人的文化过了这么多年都这样,所以外人也不好评价。
但这的确赋予了阿斯加德很多特别的东西,比如胆子大,就像刚刚说的,连死亡都不能让他们感到畏惧,还有什么值得他们恐惧的呢?(阿斯加德是真不怕死,比如电影中,海拉降临阿斯加德,海拉展开大屠杀,那么多人看
到海拉那么猛,可依然毫不犹豫的冲向她,勇的不要不要的,然后他们就死光光了......)
但面对永恒,他们畏惧了。
这在阿斯加德人身上极其罕见,特别是针对整个群体的时候,单个的阿斯加德或许还会因为个体的差异而会有胆小的人存在,可当阿斯加德人组成一个集体的时候,他们真的无所畏惧。
阿斯加德人为什么人口这么少?
一方面是因为生育率的原因......可实际上这绝对不是绝对原因,毕竟阿斯加德人的科技昌盛,加上寿命的原因,他们的人口就算增长再慢也不至于到现在不到千万人口......要知道,全宇宙任何一个能够进行星际旅行的文明,
保底都是百亿人口打底,就阿斯加德奇葩的要死。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他们太容易死了......不是说他们脆弱。
而是他们习惯性的上头。
比如说对外战争,这些家伙压根不怕牺牲,嗷嗷往上冲。特别是几次大战,比如和黑暗精灵的战争,那场战争规模非常非常大,黑暗精灵是灭族了,可阿斯加德人也没好到哪去。这帮人一旦上头,是真的死战不退啊!
战略转移什么的,他们可不会!
打阿斯加德,最好的办法就是冲上去和他们纠缠在一起,因为他们不会撤退的,而且一旦纠缠在一起,他们就算想传送也传送不了。
总之,阿斯加德胆子天生就很大。
可面对永恒,他们却少见的感觉到了胆怯。
是那种从生理到心理上的胆怯!
好像老鼠碰到猫一样。
记得小时候,粮食尤其是玉米收获后就堆积到院子里,等到冬天价格比较合适的时候再出售。但这种行为无疑是给老鼠屯粮。起初,老鼠还只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的啃下玉米粒搬到自己的洞穴中,久而久之,它们越来越大
胆,竟敢白天在院子里偷玉米,旁若无人。深夜是猫鼠大战的主战场,但是我们几乎是看不到的。不过,白天的猫鼠狭路相逢也很精彩,毕竟当时的猫到我家时,老鼠太多了。估计老鼠也想反其道而行之,晚上猫最精神时减少出
门次数,白天趁机去摸鱼。但是摸鱼是有风险的,我多次看到老鼠被猫堵在一个角落里欲哭无泪,当然最多的画面是猫叼着老鼠,老鼠非常的温顺,我想可能是在向其他躲在角落里的老鼠示威。但人抓老鼠可就不一样了,我抓
过一次,用扫院子的大扫帚疯狂的追赶拍击,老鼠还敢跳起来准备咬我,最终精疲力尽被我拍倒在地时,我拿着它的尾巴拎起来它还不断的调转身体甚至是仰卧起坐嘴里发出吱吱的叫声企图咬我。按理说,我比猫可大多了,为啥
猫叼着老鼠跟我拽着老鼠,它的反应截然相反呢?
因为老鼠怕猫是写进了DNA里的,哪怕是一只很小的小猫,比老鼠大不了丁点,但老鼠还是一样怕!
恐惧是生物自我保护的重要机制,可帮助生物规避潜在的危险,对物种的生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形成的角度来看,恐惧可以分为先天性恐惧和后天习得恐惧(又称条件性恐惧)。老鼠作为小型哺乳动物,是许多食肉动物狩猎的对象,它们对猫,蛇,大鼠的恐惧就属于先天性恐惧。可能是那些能够识别猫,并主动选择
避让的老鼠,存活的概率更高。于是这种对捕食者的恐惧逐渐被编码进基因中,成为老鼠的一种本能反应。人类的感官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种,但是陆生脊椎动物还普遍存在着第六种,那就是感知外激素的感受
系统。
猫的唾液、爪垫、甚至掉下来的毛,都自带“死亡警告气味”。老鼠一闻到这些味道,DNA里祖传的恐惧基因立马启动,满脑子只剩一句话:“完了!祖宗说的吃鼠狂魔来了!”科学家们曾经进行过实验,研究人员将一滴猫尿
涂在鼠笼角落,原本活蹦乱跳的小鼠突然僵在原地,瞳孔放大、心跳加速,连最爱的奶酪都视而不见。这滴不足0.1毫升的液体,为何能让老鼠瞬间丧失行动力?科学家的显微镜揭示了答案??猫的气味分子早已进化成一套精准
的“精神核武”,直击老鼠的生存命门。而这套“精神核武”主要包含了“三大恐怖分子”。
首先是MUP蛋白,它是尿液里的“死亡通知书”。猫尿中富含主要尿蛋白,这类蛋白质是哺乳动物最古老的信息素载体。2000年《科学》杂志的研究发现:专属性恐惧触发器:小鼠嗅到猫MUP后,下丘脑室旁核的C-Fos基因
(恐惧标记物)表达量激增300%。剂量决定生死:即使将猫尿稀释到百万分之一浓度,仍能引发小鼠僵直反应(2015年《化学生态学》数据)。分子机制:MUP蛋白通过与小鼠犁鼻器中的V2R受体结合,直接激活大脑恐惧中
枢??杏仁核,形成“闻到即危险”的条件反射。也就说就一泡猫尿就足以支配老鼠来自骨子里的恐惧了。其次是唾液的“猎杀宣言”。猫唾液中特有的含硫氨基酸“Felinine”,在空气中氧化后会产生类似硫磺的刺鼻气味。2010年
《自然-通讯》研究证实,猫的唾液对老鼠都有着来自于基因的威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跨物种威慑力:将合成Felinine喷洒在实验鼠活动区,其探索行为减少82%,进食量下降57%。
行为操控大师:接触Felinine的小鼠会主动避开开放区域,选择狭小密闭空间(生存策略指数提升2.3倍)。
进化心机:这种气味分子还能标记领地,让老鼠形成“此处有猫”的空间恐惧记忆,效果持续长达72小时。也就是说即使猫没有撒尿,打个喷嚏喷出的唾液就足以让老鼠瑟瑟发抖了。
第三是皮脂信息素:毛发的“恐惧GPS”。猫皮肤分泌的角鲨烯(Squalene)和皮脂酸构成了独特的气味指纹。早在2018年《行为神经科学前沿》的实验就对猫的毛发对鼠类的克制能力做了实验。研究发现有猫摩擦过的地
方,小鼠接触次数减少了91%,同时如果母猫在怀孕期间接触到了猫毛的信息,子代小鼠即使从未见过猫,也会对类似气味表现出过度警觉。
现在阿斯加德人这种情况就类似!
这是一种深入灵魂的本能!
他们畏惧眼前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