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中秋节前柳黎君惊鸿又去了一趟锦州城,如今那里已经恢复了元气,一派安居乐业的样子。
“不知不觉间,已经三年过去了。”柳黎忽然感慨道。
二人此番前来一路都很低调,路上没有下过马车,柳黎还笑道:“不会又来一波刺客吧!”
君惊鸿知道柳黎是在揶揄他,于是笑道:“有没有刺客我不敢保证,不过我可以保证我没有找刺客来。”
嗯,这一次出行确实没有刺客,柳黎连小毛贼都没看见一个。
他们一行人找了锦州城的豪华客栈入住,然后乔装成普通人的样子出去玩玩。
说实话,柳黎发觉她在锦州城的百姓眼中地位好像有些不一般。
因为他们在小茶楼听说书的时候,那个说书先生讲得便是她英明神武的光辉事迹,一到了锦州就开始诛杀贪官,抄了他们的家给百姓振粮。
就连柳黎福州的事迹也被写成了书,说书先生嘴皮子一开一合讲得绘声绘色。
恕柳黎直言,这书写得比翟天兴的戏好多了,到底是专业的。
柳黎又听了一会在君惊鸿耳边道:“他们怎么连我遇刺的事都知道?”
这段故事不在正经书里,而是说书先生额外补充的,说柳黎在福州赈灾的时候因为不畏强权不同流合污,遭人绑架险些命丧黄泉,即使这样她也没有放弃自己坚定的信仰,带着伤病的身子给福州百姓赈灾。
柳黎在福州遇刺的事并没有上报,为了不引起风波她还特意压住了这件事,怎么锦州的说书先生会知道?
君惊鸿在柳黎耳边道:“你猜。”
调皮。
柳黎想了一想,她自己猜到了。
他们临走之前还不忘打赏说书先生一笔茶水钱,柳黎笑道:“你派人去做的?”
君惊鸿没有否认:“我还以为你会猜是天兴做的。”
君惊鸿这不是在吃醋,不是在吃醋。主要是写戏写书这种事实在太像是翟天兴干出来的了。
要是早个一两年,柳黎也会猜是翟天兴干得了。
但现在她不会,因为……
“如果是他的话,他是不会这么夸我的。”柳黎笑道。
“这还是你给我的灵感。”君惊鸿笑道,柳黎之前想过舆论导向,给了君惊鸿很大灵感。
“你安排了多少人做这个?”柳黎问。
“我只吩咐底下人去办事,他们安排了多少人我不清楚了。”
两个人在锦州城的街道上行走,他们这次提前传令下去让各地官员都在中秋节前准备好月饼,到时候发放给穷苦百姓等人。
因此又有人在夸赞柳黎,说她为民着想,柳黎听得那叫一个心花怒放。
他们在街上一直逛到晚上,晚上又在街边吃东西,一路听了不少八卦。
其中最吸引人的八卦莫过于,锦州城不少人都被招去给皇上盖房子了,也就是皇帝的行宫。
盖房子需要的人很多,前些日子去了一批,这两天又要了一批,再要下去锦州城的劳动力都快走完了。
怪不得柳黎觉得锦州城的青壮年有点少呢,就连混混也少,估计是找的人太多了不够用了。
她与君惊鸿交换了一个眼神,君惊鸿示意让她放心,二人把小白阿玖留下打听消息,他们则回到了客栈。
“这是怎么回事?”柳黎迫不及待地问,盖行宫的人早就已经都定好了的,都是一带地区的人过去盖,即使人手不够要补充也是需要上报的。
因为越多的人意味着越多的开支。
怎么柳黎一点消息也没收到?户部工部的奏折她都有看过的啊。
什么情况。
君惊鸿表示行宫补充人手这件事是真的,但是没有上报给朝廷。
没有上报给朝廷,那负责工人伙食等等的开销费用怎么解决?不给饭吃?
柳黎内心脑补了许多暗黑大戏。
君惊鸿叹气道:“五皇子六皇子是心急了。”
皇帝没有明着催要行宫快些修好,但是行宫的进度不对劲是谁都看得出来的,建到现在开支已经超出了,可是进度却不符合花出去的钱数,想来五皇子六皇子也是焦头烂额了。
所以他们要更多的工人,连夜赶工,可是更多的工人意味着更多的开销,二位皇子又不敢上报给朝廷,只敢偷偷在附近派人去召集工人。
“你说说看,这样有何不妥?”君惊鸿歪着头笑着问柳黎。
“他们没有上报工人的事,那朝廷拨给工人的费用就不会多,那多余工人的伙食怎么办?”
伙食是最大的开支,还有其他的各种事情都需要钱,他们打算从哪儿弄来这笔钱?还是打算不管不顾了?
很危险啊。
柳黎想到这层恨不得马上插上翅膀飞回到京城处理这件事,但是她觉得这件事现在还不是最要紧的时候,现在插手太早了。
君惊鸿很欣赏柳黎现在的气度,不再是以前那个坐不住的柳黎了。
君惊鸿评价道:“这两位皇子还是太年轻,被人哄骗了,日后要吃大亏的。”
柳黎不在乎他们吃不吃亏,相反,倘若这两个人是单纯的傻白甜的话她还会高兴点,因为这就意味着他们大概率不会成为自己的敌人,以后用不着兵戎相见。
她可不想为了什么帝位和别人刀剑厮杀,那样她心里会愧疚的。
过了一会莫白阿玖也回来了,他们打探得消息都是的确有人过来招壮力去修盖行宫,不过都是低调行事。
君惊鸿让莫白赶去行宫调查,看看让百姓去行宫盖房子的事是不是真的。
二人又在锦州城待了两天,看了看锦州城如今的风土人情后才回了京城,此时莫白还没有回来。
虽然没有准确消息,但是直觉告诉柳黎,这件事一定不简单,搞不好这两位皇子还会因为这件事受到皇帝的申饬从此落寞。
就像现在还闭门不出的四皇子一样。
莫白在中秋节当天赶回来王府,他带来的消息是行宫的确多了很多不在册上的工人。
给盖行宫的工人做花名册是柳黎的主意,她的目的是以防工人在盖房子的时候出现个生病到时候没人给他们好好看病乃至于一条人命这样无声无息的没了。
这项规定以前也有,可是从来没有好好实施过,直到柳黎下了硬性规定下面的人才做了册子交上来。
万万没想到,当日柳黎的这个决定现在起了如此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