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七十一章激光制导!(第1/2页)
“林默,‘风暴’的测试数据非常完美,全面达到甚至超过了预定设计指标。”
秦老走到林墨身边,脸上带着笑意的说道。
“你看,我们是不是尽快将测试报告整理出来,上报省工办和部里?申请正式验收,准备列入装备序列?南疆前线正等着呢,”
在秦老看来,如此成功的武器系统,理应尽快交付部队,形成战斗力,这也是军工研发的最终目的。
然而,林默望着远处那被火箭弹彻底犁过一遍、满目疮痍的靶区,却缓缓地摇了摇头。
“秦老,上报和验收的事情,暂时不着急,得缓一缓。”林默的声音平静。
“不着急?”秦老愣住了,脸上写满了不解,他不太明白:
“这……这是为什么?刚刚测试的性能已经足够优秀了!”
“是有什么新的事情吗?”
林默转过身,看向秦老:“‘风暴’的性能是很好,但它还能变得更好。”
“而且我有一个新的想法,或许能借着‘风暴’这个平台,给上面那些还在争论‘大炮真理’的老同志们……好好上一课。”
“上一课?”听到这里,秦怀民更加困惑了。
“准确的来说是让他们开开眼界。”
林默说道:“王部电话里的说的情况,您也知道了。很多人认为我们搞信息化,搞无人侦察是异想天开,认为发展更大、更猛的火力才是王道。”
“那么,我们就用他们最能理解的方式——极致的火力打击效率,来告诉他们,信息与火力的结合,究竟能爆发出怎样的威力!”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地吐出了他的新目标:“我准备,为‘风暴’火箭炮,攻坚激光制导技术!”
“激光制导?!”秦怀民闻言,花白的眉毛紧紧拧在了一起。
他对这个词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印象深刻,但这份印象并非美好。
“林默,你可知道,激光制导技术,在国内并不是空白。”秦怀民语气沉重地说道:
“大概十年前,代号‘7712工程’的激光制导炸弹项目就启动过,当时汇集了国内光学、电子领域的不少精英力量,试图攻克难关。”
“但是……很遗憾,最终因为技术基础太薄弱,尤其是激光指示器的稳定性,导引头的抗干扰和灵敏度、以及恶劣天气下的作用距离等核心难题迟迟无法突破,项目最终……下马了。”
他叹了口气,眼神中带着一丝对往昔艰难的感慨:“目前国内确实有几家顶尖的光电研究所还在继续这个方向的探索。”
“但无一例外进展缓慢,公认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我们红星厂虽然近来发展不错,可毕竟底子还是太薄了,直接冲击这种高精尖领域,是不是步子会不会迈得太大了?”
秦老的担忧合情合理。
激光制导,在这个时代,是妥妥的高科技壁垒,涉及精密光学、自动控制、半导体器件、大气物理等多个尖端学科,其难度远超改进一款现有枪械或者研发一款新的火箭炮。
比微光夜视仪还要高出一个等级。
然而,林默的脸上却看不到丝毫的畏难情绪,他大手一挥,语气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自信与魄力:
“秦老,十年前不行,不代表我们现在不行!”
“十年前的基础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
“没什么技术难关是注定攻不破的,关键在于决心、方向和资源!”
他进一步分析道:“而且,您别忘了,我们在激光相关的光学系统上,并非什么基础都没有。”
“‘启明星’微光夜视仪项目,让我们积累了高性能光学镜片加工、镀膜和像增强管的核心技术!”
“激光制导的核心之一,就是高精度、高透光率的光学镜头和稳定的激光发射接收系统,这与我们在微光夜视仪上攻克的技术,有相当程度的共通性!”
“这就是我们的突破口!”
林默的这番话,让秦怀民怔住了。
他仔细一想,确实如此!
微光夜视仪的核心在于捕捉和增强极其微弱的光线,而激光制导则需要精确控制和接收特定波长的强激光。
两者在光学设计、材料、精密加工上,确实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更重要的是,”林默压低了声音:“对于激光制导的整体技术路径和关键难点,我脑子里已经有了比较非常清晰的脉络。”
“我们需要做的,不是从零开始的摸索,而是有目标的复刻和优化!”
他这话半真半假。
真的是,他确实掌握着超越时代的技术原理,假的是,他必须将其转化为这个时代能够理解和实现的技术语言。
“好!既然你如此有信心,那我按照你说的来。”秦老用力地点了点头。
他知道一旦激光制导技术真的被红星厂攻克并集成到“风暴”火箭炮上,那带来的将不仅仅是武器性能的跃升,更是对整个军队作战理念的一次强力冲击!
这堂课,足以震撼所有人!
想到就做,回厂区之后,林默立刻召集了电子与信息工程研究室,光电技术研究室的核心骨干,连同从轻武器研究室临时抽调来的几位精通机械结构和弹药设计的工程师,组成了“激光制导火箭弹”紧急攻关项目组,代号“点睛”。
在项目组的第一次会议上,林默没有过多铺垫,直接站在黑板前,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向还有些茫然的团队成员阐明了激光半主动制导的基本原理:
“同志们,这一次我们的目标很简单,但也很艰巨——让‘风暴’火箭弹长出‘眼睛’,指哪打哪!”
他在黑板上画出了示意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七十一章激光制导!(第2/2页)
“核心原理,可以概括分为两部分:”
“第一是激光指示器。由前沿侦察员携带,发现目标后,向目标发射一束编码的,人眼不可见的特定波长和频率的激光,这束激光会在目标表面形成漫反射。”
“第二弹载导引头,安装在火箭弹头部。”
“它内部有光学系统和激光敏感元件,火箭弹发射后,在飞向目标区域的途中,导引头会不断搜索、捕捉从目标区域反射回来的那束特定的编码激光信号。”
“一旦锁定信号。”林默在导引头后面画了一个控制回路,“导引头内的控制电路会根据接收到激光信号的能量中心偏差。”
“实时解算出火箭弹与目标之间的方位误差,然后生成控制指令,驱动弹体尾部的鸭式舵面进行偏转,不断修正弹道,直至……精准命中!”
他将复杂的制导原理拆解成了清晰的逻辑链条。
钱学明、李卫国、孙伟良等技术骨干听得目瞪口呆,随即眼中爆发出狂热的研究兴趣。
“原理就是这样。”林默放下粉笔,目光扫过众人:“接下来,就是开干!我们的时间非常紧迫,必须用最快的速度拿出样品!”
为了缩短研发周期,林默再次发挥了他在体制内调动资源的惊人能力。
他直接要通了赵建国办公室的保密电话。
“赵主任,又要麻烦您了!”林默开门见山。
“你小子,又有什么新花样?‘风暴’不是刚测试完吗?听说完美超过原来的预期,可以直接准备报告部里等待列装了。”赵建国那边似乎心情不错,笑着问道。
“赵主任,‘风暴’是好了,但我还想给它加点‘料’,目前还远远不够。”林默说道。
“还要加什么东西?”赵建国疑惑的问道。
“我们需要研发一套配套的激光制导系统,需要您帮忙协调一些现成的技术和部件。”
“激光制导?”听到这个词,电话那头的赵建国明显吸了一口凉气,声音都提高了八度:
“林默!你小子是真敢想啊!那玩意儿……可是个无底洞!比你们搞彩电、搞火箭炮难多了!你要那东西干嘛?难道……”
他脑子里瞬间闪过一个惊人的念头,声音都带着一丝颤抖:
“不对,你……你想搞激光制导火箭弹?!”
“没错!”林默肯定地回答,“所以需要您帮忙,协调一些基础部件,比如特定波长的掺钕钇铝石榴石晶体,高灵敏度硅光电探测器,小型化高精度陀螺仪,还有相关的一些半导体元器件和特殊光学玻璃材料。”
“我们主攻最核心的编码激光器、抗干扰导引头和控制算法。”
赵建国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好几秒,显然被林默这个大胆到近乎疯狂的想法震住了。
他虽然不是技术专家,但也知道激光制导的难度和意义。
这小子,刚搞出个大炮仗,转头就要给这炮仗装上眼睛?
这思维跳跃得让他这个老军工都跟不上趟!
“你……你小子……”赵建国半天才憋出一句话,“真他娘的是个天才!老子算是服了你了!”
他虽然不明白林默具体要怎么做,但基于对林默能力的盲目信任,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拍了板:
“行!我不管你要干什么,既然你开口了,我就去给你跑!”
“我这就联系科学院光电所,还有几个搞激光和半导体的重点单位!就算去求爷爷告奶奶,也给你把这些东西协调过来!”
这就是林默的策略:
利用现有的、相对成熟的技术和部件,集中全所力量,猛攻最核心、最关键的几个技术堡垒,实现快速突破。
这远比从零开始全链条研发要高效得多。
说完激光制导的事,赵建国语气轻松了些,告诉林默另一个好消息:“对了,你上次要的那个小型活塞发动机的生产线,有着落了!”
“哦?这么快?”林默心中一喜。
“嗯,省里出面协调,从赣北一家濒临关停的摩托车发动机厂调剂过来的。”
赵建国解释道:“那家厂子以前生产过一批军用挎斗摩托的发动机,后来军品订单减少,效益不行了。这条生产线是七十年代末引进的,技术还算可以,能生产排量从50cc到150cc的小型活塞发动机。”
“虽然精度和材料可能比不上国外最先进的,但基础是有的,正好符合你的要求。”
“设备正在拆卸打包,大概七天后就能运到你们厂,价钱也谈好了,连同部分技术资料和库存配件,一共二十八万人民币,省里给你们出一半,算是支持研发。”
二十八万人民币,在这个年代不是小数目,但相对于一条完整的、能立刻投入使用的发动机生产线而言,无疑是极其划算的。
林默表示感谢,这条生产线,将直接关系到“天眼”无人机项目的动力心脏!
挂断电话,林默精神大振。
发动机和激光制导两线并进,资源正在快速汇聚。
他回到“点睛”项目组的临时实验室,团队成员已经按照他划分的方向,热火朝天地投入了工作。
钱学明带着电子组的人开始研究编码激光的驱动电路和抗干扰算法,李卫国和光电组的人则开始设计激光发射器和导引头的光路。
孙伟良则领着机械组的同事,开始根据林默提供的草图,设计能够承受火箭弹发射过载和高速旋转的控制系统.......
实验室里,黑板上的公式和电路图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不断更新着,图纸更是铺满了整个桌面。
计算尺和手摇计算机的声音此起彼伏,每个人都清楚任务的艰巨,不敢有丝毫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