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四十九章戾南侯(第1/2页)
王婉在描述的时候忽略了一些她和戾南侯的争吵,但是章文和裴旭依旧听得哈哈大笑。
许久,笑声逐渐小了下去,倒是章文使劲琢磨回味起来,只摇晃着脑袋嘀咕:“匪夷所思。”
裴旭笑够了,安慰王婉:“王夫人,不用太过忧心。这事儿说到底还是君侯做得有些欠妥,反正你也拒绝了,就不要想太多去。”
王婉叹了一口气,神态有些颓丧:“我倒也不是……就怕那日驳了君侯的面子,往后生活里多有难处啊。”
章文笑着摇摇头:“这个且不用担心,戾南侯资历虽浅,到底是忠厚仁义之人,善名广播四海,不会多计较的。”
说着,裴旭却感慨似的叹了一口气:“真是可惜啊……”
章文叹了一声:“什么可惜不可惜的,都是命罢了。”
王婉没太听懂那些哑谜,左右看了看有些疑惑:“二位大人,这话是什么意思?”
章文瞟了一眼王婉:“王夫人,你知道戾南侯爵位的由来吗?”
王婉摇摇头:“还请大人赐教。”
“这戾南侯本来是庄肃皇帝的后人,两百年前……”章文说到这里,就看到王婉一脸懵地瞧着自己,有些意外地看着她,“奇怪平时听你引经据典的,怎么说起我朝历史反而一副茫然的模样?这不应该啊?”
王婉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方面的确是我疏懒了,还请大人不吝赐教。”
“罢了罢了,就跟你从头说起吧。”
“四百年前,大越起于中原,圣主平定天下一统四海,而后百年间四海升平,民不闭户路不拾遗。不过世事总有起起落落,约莫三百年前,世家大族林立,朝廷衰微,赋税日益加重,民怨沸腾。这种局面持续了几十年,等到桓仁帝在位时期,才借助北川杨氏在内的一脉力量重振朝纲。”
“随后,也就迎来我们大越真正意义上的盛世——明庄盛世。”
提起那个时代,不管是裴旭还是章文,脸上都流淌出极为怀念又喜悦的神态,章文放下茶盏,不由得一声叹息:“那是个天下无人不怀念的好时候……那七十年间四海太平、五谷丰收、朝堂清明、国富民强,简直仿佛是一场美梦似的。”
“明庄盛世?”
“桓仁帝的长子晋王与三子广王,便是庄肃皇帝与明献皇帝,他兄弟二人执掌朝政的五十多年以来,是大越最为兴盛的时代。”
“兄弟俩做皇帝?”王婉有些犯嘀咕。
大约是看出她的疑惑,章文笑了笑:“你这女子,怎么连这个也不知道?当年先皇受小人蒙蔽,又大兴巫蛊,将当时还是太子的晋王贬为庶人不说,还残害了朝中不少忠臣良将。为拨乱反正,晋王万般无奈之下联合宣威将军唐戬发动了上元政变,将先皇软禁于正阳殿内,开城门迎接广王入京。”
“当时,本该是晋王继承大统,但是晋王却坚持不受,他以为,无论是否无奈,他都行了政变之实,行不忠不孝之事,不应当承袭皇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十九章戾南侯(第2/2页)
王婉点点头,有些了然地嘀咕了一句:“是程序正义必要性啊……”
“广王继位之后,的确没有辜负兄长的信任,他勤政爱民、轻徭薄赋,还主持修改了越律,南抚百越北和匈奴,的确是一代明主。只可惜明帝子嗣凋敝,虽然有四五个孩子,但是不知道为何都十分短寿。他去世之时,新册立的太子年仅七岁。”
“幼主悍臣,局面不可谓不危险。当时晋王将自己的职权交给长子,从北川回到京城,以摄政王身份暂领朝纲。大约十五年之后,新帝逐渐成熟,他又将皇权完璧归赵,奔赴琼州一代平定百越。”
“哇哦……”王婉都有点佩服了,“真是好有活力的人类啊。”
“庄帝一生没有领受帝王身份。他一直坚称,无论理由如何,一个弑父篡权之人,绝不应当坐上皇位,我如此,后人亦如此。然而庄帝去世之后,新帝却以与父亲明帝相同的规制将其葬在鯀山以西的玄陵中,并追谥为庄肃宣德武皇帝。”
裴旭听得连连点头:“庄肃帝与明献帝不仅能兄弟互相信任,还能将这份情谊延续,不亚于周公吐哺,太伯入吴。真乃是万古难见的美谈啊!”
王婉听得也点点头,似乎颇有同感:“我也喜欢坚持程序正义的人。”
忽然她似乎意识到什么,猛然抬起头:“这故事虽然好,但是跟戾南侯有什么关系?”
“庄帝回京摄理朝政,其长子周云承袭晋王爵位,统领北川三郡。可惜哎……”
章文摇摇头,叹了一口气:“北川本是大越北地第一雄关,两百年前,晋王周璟与忠武侯唐戬曾经此地发展民生、建立功业,北川因此壮大繁荣,南通隆山,北御匈奴,土地丰饶,物产富庶,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然而,五十年前,哀帝沉迷巫蛊,在皇都大兴土木,为筹措钱粮、防止兵变,他收回唐家军兵符,将北川拱手让给匈奴。当时晋王爵位已经传了四代,正好传到如今戾南侯周志的祖父手上,北川封地失守,晋王只能暂时回到京城。”
“然而,也不知道当时到底怎么想的,晋王回京之后,某一日忽然起兵造反,围了正阳殿,将玉玺偷走,说庄肃皇帝才是正统,这天子之位应当是他的。”
这突如其来莫名其妙的开展听得王婉一阵皱眉:“……啊?”
别说王婉,就是章文和裴旭表情也复杂了不少:“这事儿真是……”
“哀帝心软,不忍心杀死手足兄弟不说,甚至都将晋王一脉贬为庶民。只是夺了广王封号,贬为戾南侯,将其流放到徽州一带,给了几百亩地,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王婉听完,挠了挠下巴,小声嘀咕起来:“有种汉武大帝看到一半忽然转台去看张勋复辟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她想起来那个年轻的贵族,再听到这一翻身世,不由得喟叹一声:“都说坑爹,这人倒好,被爷爷辈坑死了,想想也蛮唏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