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50章要多走,多出去看(第1/2页)
沈薇早就想吃烧烤了。
只是这个时候的京城连夜生活都很欠缺,所以还没有街边的那些烧烤摊,烧烤店倒是已经看到有两家了,但菜品比较单一,几乎都是牛肉、羊肉之类。
这次弄了这么多海鲜,她肯定要自己弄一次来吃吃。
除了海鲜外,她还拿了些羊肉、牛肉、猪排骨,素菜有青椒、玉米、茄子。
看到茄子的时候,杜小龙跟黄芩都感觉有点不对:“沈教授,茄子也能用来烤?”
“当然了,”沈薇把一整个茄子放在烤架上,道,“烤茄子可是我的最爱,等下你们吃过就知道了。”
“那玉米呢?”黄芩问,“我也在街边看到过麦烤玉米的,但别人都是一整个放火旁烤,没见过像您这样一粒一粒剥下来,还要用竹签串起来的,这得多麻烦啊。”
虽然沈薇是北方人,但对于烤玉米到底要怎么吃,却跟大多数北方人不一样。她喜欢南方这种把玉米粒串起来烤的方式,主要是吃起来方便。
至于麻烦,确实有一点,但为了美食麻烦一点又咋了?
她还听说过一道传说级的菜,人家还把鲤鱼的胡子剪下来,专门炒成一盘菜呢。
“沈教授,这边铁板烧热了,”杜小龙道,“接下来怎么弄?”
“先倒点油,把铁板润一下,再换油,直接把鱿鱼压在上面。”
沈薇这边烤着茄子、玉米,黄芩烤着肉串,杜小龙就负责铁板烧。很快各种香味散发出来,让三个人都忍不住冒口水。
沈薇上一世就喜欢吃烧烤,不过烧烤刚开始普及那会儿,梁远河很反对吃,说是什么致癌物多。其实她心里明白,那是因为梁远河舍不得花钱。
后来她自己赚了钱,可以买烧烤吃的时候,身体又不行了。
常年的劳累、三餐不定时外加营养不良,让她的肠胃变得很弱,就算吃也只能很少地尝试一下。
不过现在就完全没这个担心了,别说一点烧烤,就算是巴蜀那边的特辣……还是微辣吧,微辣火锅她也想吃就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烤串更是想怎么撸就怎么撸。
杜小龙和黄芩人生第一次吃海鲜烧烤,瞬间就爱上了。
来之前沈薇用大量灵泉水把海鲜泡过了,所以烤出来也没有腥味,只有焦香和鲜甜,外加上各种撒料,估计这香味都能飘出几里地。
吃饱喝足后,让杜小龙两人去休息,她则来到了实验室开始工作。
已经冷却的材料不能立即使用,还需要重新放回炉子里,用低温回火去除材料内部的应力,这样材料才能成功被拉成细细的长丝。
三个多小时后,她打开了拉丝的机器,看着原本手指粗细的材料经过一道道的滚轮和模具,然后变成直径只有0.01毫米的细丝,而且一直没断,沈薇知道至少在机械性能上已经成功了。
等拉丝结束后,杜小龙和黄芩也睡醒了,三个人开始根据要求测试材料的电阻率。
这是一个简单但又非常漫长的过程,考验的就是细心和耐性,经过整整四个小时的操作后,长达一千米的细丝终于被布置妥当。
接下来就是最后一步了。
“室温20度,受测材料温度20。”
“电压稳定。”
“端口连接完好。”
“测试用电流表已打开。”
“所有测试条件具备,合闸!”
瞬息间,测试用电流表的指针突然一个大幅度的偏转,然后略微回弹、稳定。
“数值出来了,快计算。”
当看到纸上算出来的那个数字时,杜小龙和黄芩完全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第二次!开始。”
两人压抑着内心的激动,又使用不同的电压进行了十几次测试,最终得到的数值还是一样。
“天啊,”黄芩捂着剧烈跳动的胸口,道,“真的能有这么小吗?”
“沈教授,您看看呢。”杜小龙都不敢确定自己算对了,赶紧把演算纸送到沈薇面前。
“怎么,”沈薇笑着道,“这不过是初中的知识,你一个研究生还不会了?”
“不是不会,是不敢相信。”杜小龙道,“我们算出来只有0.11,但上一次还是1.1,这足足小了十倍啊!但我们只对配方进行了2%的调整,真能有这么大的效果?”
“这就是材料学。”沈薇道,“我们就像在漫天的星河中,寻找一个完美的点,在找到这个点之前,一切都是失败品。”
杜小龙和黄芩两人听得浑身都起了鸡皮疙瘩,心里对材料学,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同。
“沈教授,我这辈子就死磕材料学了。”杜小龙道。
黄芩也跟着道:“我也是。”
“加油吧,”沈薇道,“往后咱们需要的特殊材料会越来越多,这种高导电率材料,不过是个小小的开胃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50章要多走,多出去看(第2/2页)
“那下一步我们做什么材料?”黄芩感觉已经迫不及待了。
“别急。”沈薇道,“0.11虽然足够用了,但还不是最完美。还有几天时间才开学,还有时间把配比做最后的细微调整。”
说着她在纸上写了几组数字,交给了杜小龙:“我拟定了五种调整方案,你们争取这几天全部做完,挑选出最好的一种,开学后就可以给司马教授交差了。”
“是!”
“以后这个课题也不能停,在做别的课题时,也要抽时间多想想。”沈薇继续道,“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制造出常温超导体。”
两人眼睛都快掉地上了。
现在全世界的物理科学家,都在争相研究超导体,据说国外已经有人成功了。
但环境要求特别高,需要零下两百多度,根本没有办法在现实中应用。可要是能造出常温超导体,那绝对会给应用物理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好了,你们继续吧,”沈薇道,“这两天我家里的事情比较多,就不过来了。你们做完之后好好休息一下,等着开学。”
离开实验室,沈薇又去了姑姑的裁缝店,给了几套衣服的设计方案,又去了婚庆公司。
这个季节结婚的人相对较少,今天也不是周末,所以崔海涛非常难得地在公司,两个股东终于碰上面了,崔海涛便迫不及待地拿出了一个新的婚庆方案。
“西式婚礼,我觉得很有搞头。”崔海涛道,“就是那种在教堂里,让牧师巴拉巴拉说一通,然后交换钻戒之类的。出去后找个环境好点的草坪,摆上吃的喝的,客人想吃什么自己挑那种。”
沈薇当然知道西式婚礼是啥样子,而这个年代,大家对西方的膜拜几乎到了一种狂热的状态,越来越多的追求西方的那种生活方式。
而传统文化被很多人贴上了糟粕的标签,直到几十年后才正本清源,重新得到大家的认同。
而这一切的主要原因,不是文化的高低,而是国力。
国家强大了,人们有了自信,才能有自己的文化,甚至文明。
沈薇选择材料学帮助国家发展军事,也是想让国家早点强盛起来,但在那之前,她也只能跟着时代的步伐走。
“我同意你的提议。”沈薇道,“不过你设计的流程有点问题。”
“说真的,我也没亲眼见过外国人是怎么结婚的。”崔海涛笑着道,“能搞出这个流程,我还专门去请教了好几位在国外留过学的人。这不听说你回来了,今晚还准备去找你,一起商量一下这个事。”
沈薇倒是可以给他一个正确的,并适合国内的西式婚礼流程,包括各种细节都能给到。
但她觉得这样不是很妥当。
有些事情没有亲眼见过,没有亲身去体会现场的氛围,只是按照别人的方案做出来,多半会缺少神韵,甚至画虎不成反类犬。
让他出去多走走,多看看,多了解一下异地的风情,这对公司以后的经营有绝对的好处。
“为什么不自己去看看?”于是她问道,“别人结婚的时候你去教堂看,不就知道人家到底是怎么结婚的了?”
崔海涛一愣,问道:“我跟人家又不认识,突然就跑进婚礼现场,会不会不礼貌?”
“正好相反。”沈薇道,“只要你不是去捣乱,并送上祝福,他们反而会很高兴。当然了,前提是你要会点外语,还要学点‘上帝祝福你’、‘圣母玛利亚与你同在’之类的话。”
崔海涛眨了眨眼,最后把心一横:“好,那我去!不过出国有点麻烦,公司的事情也比较多,可能没那么快。”
“你也是时候安排一个经理,来帮你管理公司的事务了。”沈薇道,“不要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这样你只会累得半死,最后发现公司的规模还停留在原地。”
“好,这事就听你的。”崔海涛道,“那我就先找经理,再出国。”
崔海涛把新方案顺手就丢进了垃圾桶。
他觉得沈薇没有直说,但意思很明确,这种不完美的东西坚决不要。
“快中午了,”崔海涛道,“难得你来公司一趟,今天大家也没啥事,中午就一起聚个餐吧。新来的好些个员工,都还没见过你这个股东,正好让大家都认识一下。”
既然是公司团建,沈薇自然就不推辞了。
于是崔海涛把公司所有人都叫到一起,去不远处一家新开的饭店吃午饭。
前台的接待员从抽屉拿出一串钥匙,对着大家晃了晃,道:“你们先走,我来锁门。”
等所有人都出去后,接待员从垃圾桶里,捡起了崔海涛扔掉的那份不完美的新方案,飞快地藏进她的抽屉,这才拎着小包出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