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485章船队的进步(第1/2页)
二妮似懂非懂地点头:“那他们自己也能出名?”
“对喽。”林宇捏了捏她的脸颊,“你想啊,把比赛办得越大,全世界的钓鱼人就越认这个主办方。以后再办比赛,赞助商会更积极,选手也更愿意来,名气大了,挣钱的路子就更多了。”
他拿起桌上的奖牌,借着晨光晃了晃:“对他们来说,发奖金就像咱开铺子进货,看着是往外掏钱,其实是为了赚更多回来。咱们拿的奖金,在他们的收益里可能连零头都算不上。”
二妮这才明白过来,忍不住咋舌:“怪不得能拿出十五万美金当奖金,原来背后有这么多门道。”
她把奖牌放在手心掂了掂,“这么说,这比赛不光是比钓鱼,还是个大生意?”
“可不是嘛。”林宇笑着把奖牌收进盒子,“不过对咱来说,能借着比赛拿点奖金,让日子好过点,就够了。”
他低头看二妮隆起的肚子,眼里漾着暖意,“等孩子生下来,咱用这笔钱把院子围个篱笆,种上你喜欢的野菊,再买个小摇篮,就放在窗边,让他听着海浪声长大。”
二妮靠在他肩上,嘴角弯得像月牙。
......
天刚蒙蒙亮,码头就热闹了起来。
渔船的引擎声、船员们的吆喝声混在一起,渔网被摊开在青石板上,像铺开的巨大蛛网。王大春正叉着腰指挥大伙检查渔具,看见林宇从巷口走来,立刻笑着迎上去。
“哟,咱们的大英雄可算来了!”他一把搂住林宇的脖子,故意挤眉弄眼,“咋来这么晚?是不是昨晚跟二妮......嘿嘿,小别胜新婚,没搂住?”
林宇没好气地推开他,眉头皱了皱:“你这脑袋里一天到晚都想些啥乱七八糟的?二妮大着肚子呢,我能整那事儿?你当我跟你一样没心没肺?”
王大春讨了个没趣,摸了摸鼻子笑了:“跟你开个玩笑嘛,还当真了。”
“我是去了趟厂子。”林宇走到船边,手指划过冰冷的船帮,“让大勇哥跟村民们说一声,最近的小黄花鱼收购价提高两毛。这次要两千斤,光靠咱们船队,三天怕是凑不齐。”
“费那劲。”王大春不以为然地摆摆手,指着码头旁的电线杆,“瞧见没?那上面有大喇叭,二妮是村里的广播员,让她对着喇叭喊一嗓子,全村人都能听见。保管今天出海的渔船,个个都往有黄花鱼的海域扎,不用两天就能给你凑齐。”
林宇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还是你脑子转得快,那我回去说一声,你们等着我。”
正说着,二妮扶着墙根慢慢走过来,手里还拎着个保温桶。
“我猜你们没吃早饭,妈煮了鸡蛋和玉米粥。”她把桶递给王大春,又转向林宇,“刚才听大勇哥说要提高收购价?我这就去广播室说一声。”
“说二妮,二妮就来了,这下不用回去了!”王大春拧开保温桶,香气立刻飘了出来,“兄弟们,谁没吃饭,都过来,二妮给咱送吃的了。吃饱了饭,才有力气干活~!”
他的声音刚落,顿时几个人围了上来。
林宇摸了摸二妮的肚子,说道:“这事儿不急,一会儿你往回走慢点儿。”
“行,那我去广播室了!”
林宇点了点头,看着二妮挺着肚子往广播室走。
等他们的船出发的时候,村里的广播也响了起来。
“喂喂......各位乡亲们,注意了啊。林宇水产加工厂今天起,收购小黄花鱼的价格提高两毛钱一斤,有多少收多少,主要收新鲜的......”
她的声音透过喇叭传出去,顺着海风飘向村里的各个角落。
码头上的船员们听见了,都纷纷叫好。
“哟,涨价了?那今天得多捞点!”
“正好我知道一片海域,黄花鱼多着呢!”
“这下能多赚点了!”
一听到这个信息,码头上准备的渔民们都忍不住兴奋,都想着这几天多捞黄花鱼,多卖钱。
此时的林宇站在码头的高处,目光扫过自家的三艘渔船。
船身被擦拭得锃亮,渔网叠得整整齐齐码在甲板上,连船舷边的缆绳都系得规规矩矩,透着一股利落劲儿。
他看见林海正蹲在船头检查罗盘,手指在刻度上灵活地滑动,嘴里还念叨着潮汐时间,那认真的模样,完全看不出两个月前还是个连方向盘都握不稳的毛头小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85章船队的进步(第2/2页)
不远处,小虎正发动引擎,轰鸣声平稳流畅,他转动舵盘时手腕发力均匀,船身稳稳地往泊位外挪了半米,动作娴熟得像开了十几年船的老把式。
王大春则站在另一艘船的甲板上,指挥着船员往舱里搬冰砖,嗓门洪亮,调度得井井有条。
“不错啊。”林宇走下台阶,笑着拍了拍林海的肩膀,“我这两个月没回来,你们就把船队的所有程序都摸透了,尤其是小海和小虎,你们两个现在开船的技术可以出师了!。”
小虎脸一红,挠了挠头:“都是小海哥教得好。”
听到这话,林宇看向林海。
林海的确是好学,自己教了几遍,然后就自己摸索,他走之前就几乎摸索的差不多了。
想来,他不在家的这断时间,小海肯定也没少琢磨这船。
“不光是开船。”林宇看向那几个船员,他们正低头检查渔网的网眼,发现有磨损的地方立刻拿出针线修补,动作麻利,眼神专注。
“你们几个也成老手了,什么时候该下网,什么时候该收网,门清。”
一个皮肤黝黑的船员咧嘴笑了:“嘿嘿,咱们也都是渔民家孩子,又跑了这么多趟,这么长时间过去了,要是还摸不清该干啥活儿,那有点儿说不过去了。”
其他船员也跟着点头。
林宇望着整装待发的船队,心里颇感欣慰:“看来以后这船队没我盯着,你们也能自己出海了。”
王大春听见这话,从船上跳下来,手里还拎着个测鱼器:“开船掌舵、撒网收网这些活儿,我们确实练得差不多了,小心点不回出岔子。但要说捕鱼,离了你可真不行。”
他指了指远处灰蒙蒙的海面:“就拿这次捕小黄鱼来说,村里其他船队出去,多半是看着哪儿水色对劲就随便撒网,能不能撞上鱼群全看运气。可你不一样,你知道哪片海域是小黄鱼的洄游路线,知道涨潮时它们爱躲在礁石区,退潮后会往浅滩凑,甚至能根据水温判断鱼群的大小。这些门道,我们学了半天也只摸着点皮毛。”
林海在一旁点头附和:“上次跟大春哥去捞鲅鱼,按你说的坐标下网,一网就捞了两百多斤,换了我们自己找地方,顶多捞几十斤。”
林宇笑了,“这好说,你们多跟我出海,时间长了,你们也就都懂了!”
“说真的,这次咱往哪片海域去?”王大春的嗓门被海风刮得有些发飘,“村里老辈人说,这几天小黄鱼都爱扎堆在三礁湾,可我昨儿让小虎去探了探,网里就捞着几条小的,怕是鱼群早挪地方了。”
林宇正弯腰检查测鱼仪的显示屏,闻言直起身,从船舱里翻出张泛黄的海图。
图上用红笔圈着十几个小点,旁边标注着日期和鱼获量,都是他这些年记下的记号。
“三礁湾是上个月的鱼道,这阵子水温降了两度,鱼群早往深水区去了。”他指尖点在海图右下角的一片海域,“看见没?这儿叫月牙滩,滩底全是细沙,没有礁石挂网,而且有股暗流从外海过来,会带来不少浮游生物,小黄鱼最爱往这儿凑。”
王大春凑过去瞅了瞅,挠了挠头:“我咋没听说过这地方?听名儿像是片浅滩啊,深水区能有细沙?”
“你忘了?去年台风过后,这儿的海底地形变了。”林宇笑着指了指海图边缘的注释,“当时我特意驾着小舢板来测过,浅滩下面藏着片洼地,水深足有七八米,正好成了鱼群的避风港。”
他顿了顿,补充道,“而且这片海域离航道远,没多少船来搅扰,鱼群能安安稳稳待着。”
正说着,测鱼仪突然发出“滴滴”的轻响,屏幕上跳出一串波纹。
林宇盯着看了几秒,眼睛亮了:“说曹操曹操到,你看这信号,密集得很,像是大群鱼在活动,深度正好在七米左右,十有八九就是小黄鱼。”
王大春探头一看,顿时乐了:“行啊你,这都能摸得门儿清!那咱赶紧开船,别让别的船队抢了先。”
“别急。”林宇收起海图,往船舱里喊,“把活虾饵多带点,小黄鱼这会儿正饿,闻到腥味准来。”
“放心,这事儿安排给我~!”
“兄弟们,都打起精神来,马上干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