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在周迟的飞剑悬草洞穿白垩肩膀的当口,其实那边白垩,也并没有就这么坐以待毙,而是在那些鳞片纷飞之时,重重砸出一拳。
这就是一位修行多年的“老前辈”和寻常人不同的地方,寻常修士在这个时刻,挨了一剑,道心必然生乱,则会越来越接近败亡,但白垩虽然同样大怒,但下意识里,还是一拳砸出,绝没有说要白挨这一剑的道理。
周迟被一拳砸中,身形摇晃,却没有立即倒飞出去,反倒是伸手抓住悬草剑柄,硬生生握剑下掠。
飞剑已......
雪落无声,破庙中余温未散。陈昭抱着那根竹杖,久久无法入眠。窗外风声如诉,似有低语在耳畔流转,却又抓不住只言片语。他低头看着手中《心剑录残篇》,纸页泛黄,字迹斑驳,唯有首页四个朱砂大字清晰可辨:“心即剑源”。
他喃喃念出,声音微弱却坚定:“心即剑源……心之所向,剑之所往。”
这句话他曾于城墙之上怒吼而出,引动九雷降世,逼退敌军三十里。可那一夜之后,他再试数十次,却再也无法重现那等天地共鸣之象。仿佛那一瞬的觉醒,是命运借他之口、之身所行的一次馈赠,而非真正属于他的力量。
“是因为……还不够纯粹吗?”陈昭握紧竹杖,指节发白。他想起盲眼琴师离去前的话:“真正的试炼,永远不在归墟之内,而在你面对黑暗时,是否还能选择光明。”
此刻,庙外马蹄声渐远,官兵已过境而去。少年终于松了口气,缓缓靠在墙角。然而就在他闭目之际,怀中《心剑录残篇》忽然微微震颤,一页未曾开启的夹层竟自行翻起,露出一行极细小的墨字:
**“凡执此录者,必历三问:一问己心,二问苍生,三问天道。不成三问,不得见剑。”**
陈昭心头一震,猛然坐直身体。他还未来得及细看,那行字便如烟雾般消散,仿佛从未存在过。但那股从书页中透出的寒意,却顺着指尖蔓延至全身,让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战。
与此同时,南方溪边,那位背着药箱行走乡野的年轻郎中正坐在石上,望着水中倒影沉思。月光洒落,水波轻漾,那四位模糊身影依旧并肩而立,宛如守护神?。他忽然开口:“你们曾是谁?又为何选我?”
话音落下,水面涟漪骤然扩大,一道清冷之声自虚空中传来,非耳所闻,直入心神:
**“我们不是选择你,而是你选择了我们。”**
郎中浑身一僵,抬头四顾,空无一人。但他明白,那是来自某种超越形体的存在??是记忆?是意志?还是早已陨灭却仍不肯散去的道痕?
“我不懂修行,不懂剑诀,甚至连真气都感知不到。”他低声说,“我只是不忍见人病死,所以才一路走来,一碗汤药一碗情。”
**“正因如此,你才被看见。”**那声音再度响起,带着一丝欣慰,“剑不择人,唯择心。你以仁心行医,便是持剑者。”
郎中怔住,良久无言。他低头看着自己粗糙的手掌,上面布满裂口与药渍。这样一双手,竟能承载“剑”之名?
而在东海风暴平息后的清晨,老船夫跪在甲板上,用铁凿一笔一划将“人间有剑,常在人心”刻入桅杆。阳光洒下,湿痕渐干,那行字竟隐隐泛出青光,如同被某种古老之力浸润。他浑然不觉,只觉心中安宁,仿佛千钧重担悄然卸下。
就在此时,极北冰原之上,一轮圆满皓月高悬。石碑前积雪自动退开三尺,那句“吾等虽无名,然剑常在”再次浮现,比以往更加清晰。风中低语汇聚成一句断续之言:
**“第九问……将启。”**
这声音跨越万里,落入西北小镇破庙之中。陈昭猛地睁开双眼,只见竹杖顶端竟渗出一缕血珠,顺着纹理缓缓流淌,滴落在《心剑录残篇》上。书页吸血而动,整本册子腾空而起,在空中急速翻转,最终定格在一页空白处。
血迹化作文字,逐字显现:
**“第一问:汝为何持剑?”**
陈昭呆立当场。他知道,这不是幻觉,也不是巧合。这是试炼的开始。
他深吸一口气,对着虚空答道:“为护所爱之人,不让无辜者流血。”
话音刚落,竹杖轰然炸裂,碎片四散飞溅。可在中央,一柄通体漆黑、长约三尺的短剑缓缓凝成,剑身无铭,唯有内里似有星河流转。它悬浮不动,仿佛在审视他。
陈昭伸手欲握,却被一股无形之力弹开。耳边响起冷漠之声:
**“答案近理,然未达真境。剑非为‘所爱’而动,乃为‘当护’而起。若仅凭私情执剑,则易堕偏执,终成杀戮之器。”**
少年脸色苍白,双膝跪地:“我错了……请再给我一次机会。”
**“三日内,心诚则现。”**
语毕,黑剑隐没,竹杖残骸化为灰烬随风而去。陈昭伏在地上,泪水滑落。他第一次明白,所谓“变强”,并非只是挥剑杀人、震慑敌人那么简单。真正的剑,是有重量的??那是千万人的性命、是是非对错的抉择、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
三日后,小镇遭匪劫掠。火光冲天,哭喊遍野。陈昭本可躲藏,但他听见一个孩童在烈焰中呼救。他没有犹豫,冲入火海,背起孩子奔逃。身后梁柱倒塌,几乎将他掩埋。就在生死刹那,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我不想任何人再经历我小时候的痛苦??父母死于战乱,自己沦为乞丐,被人践踏如草芥。如果这世上还有谁能免于此苦,哪怕只有一个人,我也愿挡在刀前!”
这一念升起,天地骤静。
一道清鸣响彻长空,那柄黑剑破土而出,稳稳落入他掌中。这一次,不再排斥,反而如臂使指,温顺如故。
**“第一问,通过。”**
剑身微颤,映出他眼中泪光与坚毅。陈昭站起身,怀抱孩童走出废墟。百姓见之,纷纷跪拜,称其为“救火之侠”。他摇头不语,只是紧紧握住那柄剑。
同一时刻,南方疫区最深处,一名垂死老妇抓住郎中的手,断续道:“大夫……我家三代单传,如今只剩这孙儿……求您……救他……”说着,气息几绝。
郎中心头剧震。他已经连续七日未眠,体力耗尽,药草也已用尽。最后一味主药“寒心莲”生长于万丈悬崖之下,采之必死。但他看着眼前瘦弱孩童和老人哀求的眼神,忽然笑了。
“您放心。”他说,“我去采。”
不顾劝阻,他独自攀下绝壁。寒风刺骨,岩壁湿滑,数次险些坠落。当他终于摘得一朵幽蓝莲花时,右手已被冻伤,鲜血淋漓。返回途中,体力不支昏厥于半路。
就在意识即将消散之际,他感到一股暖流涌入体内。睁开眼,发现自己躺在溪边,身旁放着一碗热汤,还有一张纸条:
**“你的仁心,已是良药。剩下的,交给我们。”**
他环顾四周,无人踪影,唯有风拂柳枝,沙沙作响。他捧起汤药,发现其中竟含有完整的“寒心莲”成分,且配伍精准,远超他所学。
**“第二问:汝为何行道?”**
冥冥中有声询问。
郎中沉默良久,终答:“非为名利,非为功德,只为不忍。”
**“善。”**
那一夜,星空格外明亮。溪水倒影中,四位身影齐齐颔首,随后缓缓融入他的影子里。
而在东海,渔村突遭海啸预警。数百艘渔船尚在海上,若不及归港,必将全军覆没。老船夫年迈力衰,无法登塔吹号,只能仰天长叹。
忽然,一道青影掠过海面,竟是那艘刻着“人间有剑”的渔船自动启航,逆浪而行。船上无人操纵,却如灵性附体,穿梭于惊涛骇浪之间,逐一撞击其他船只,唤醒沉睡渔民。
待众人回港清点人数,竟无一伤亡。人们惊疑不定,唯有老船夫抚着桅杆,老泪纵横:“它还记得……它还记得我们的约定。”
**“第三问:汝可愿舍身成道?”**
海风送来这一问。
老船夫跪倒在地,叩首三下:“我这一生,捕鱼养家,从未修仙问道。若真有所谓‘道’,我想,就是让每一个出海的人都能平安归来。为此,我愿献此残躯,代代守望。”
话音落下,整艘渔船化作一道青光,融入大海深处。从此每逢风暴,总有一艘虚影渔船浮现海面,引领迷途者归岸。
三年后,中州皇城重建,新帝登基。此人年少勤政,废苛法、减赋税、兴学堂、赦冤狱。百姓称颂,以为盛世将临。
然某夜,金銮殿内,他独坐龙椅,凝视星图阵法残迹,眼中闪过不甘。
“朕虽不能夺归墟之力,但天下人心,岂非亦是一股滔天伟力?”他低声自语,“若有朝一日,我能以教化统御万民思想,以律令塑造众生认知……那岂非另一种‘五归同体’?”
他提起朱笔,在奏折边缘写下八字批语:**“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刹那间,天地感应。江南湖心,漩涡再现;西域沙漠,剑冢轻鸣;北方草原,仙泉泛黑;南方书院,墙上箴言竟自行剥落。
一股新的裂痕,悄然出现在归墟边缘。
此时,西北边陲,陈昭已成长为一名游方剑客。他不再执着于招式神通,而是每到一处,便助人解难,扶危济困。有人问他姓名,他只笑而不答。直到某日,一位小女孩递给他一朵梅花,说:“哥哥像故事里的大侠。”
他接过花,轻声道:“我不是大侠。我只是……不想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坏。”
话音未落,眉心忽感灼热。他抬手一摸,竟浮现出一枚淡金色印记,形状如剑,隐隐与北斗呼应。
与此同时,南方郎中放下药箱,东海渔夫收起渔网,北方牧民停下马步??他们额上,皆浮现同样印记。
四光升腾,遥相辉映,最终在虚空交汇,形成一幅完整的星图。灰袍人的声音穿越时空,轻轻响起:
**“第九问重启,守道者归位。”**
陈昭仰望苍穹,终于明白:所谓“心剑传者”,从来不止一人。它是无数平凡灵魂在关键时刻的选择汇聚而成的洪流;是每一次善良、正义、牺牲所点燃的薪火。
他拔出黑剑,指向天际,朗声道:
“我在此,剑亦在此!”
其余三人虽未言语,却在同一瞬间心有所感。一人煎药时炭火成剑形,一人撒网时水纹化阵图,一人牧羊时群羊自动排列成北斗七星。
归墟裂隙剧烈震荡,仿佛有无数残魂在呐喊。湖心九座剑台再度浮现,这一次,台上站着的不再是失败者的虚影,而是九道崭新身影??皆由人间善念凝聚而成。
黑袍帝王残魂咆哮:“你们以为,凡人也能承大道?!”
灰袍人残音回荡:“大道本就属于凡人。因为道,生于人心。”
最终决战并未发生在云端仙境,而是在每一寸土地、每一户人家、每一个人的心中展开。
当孩童将最后一块干粮递给流浪狗,
当士兵放弃追杀溃逃的敌军伤员,
当官员撕毁掩盖真相的奏章,
当母亲宁可饿着也要让孩子吃饱……
一道道微光升起,汇成银河,贯穿天地。
归墟彻底闭合。
帝王野心湮灭。
九剑归一,化作无形之刃,沉入大地脉络。
多年以后,一座无名墓碑立于山巅。碑上无名,唯刻两行小字:
**“此处安眠者,皆非英雄。**
**但他们,曾为人世间点亮过一盏灯。”**
春来花开,花瓣随风飘向四方。
某座小镇学堂里,老师正在教孩子们读一首新编童谣:
“人间有剑,不在高山,
不在庙堂,不在神仙。
它在你扶起跌倒的手,
在你说出真相的口,
在你明知危险仍前行的脚后跟,
在你愿意把最后一口饭留给别人的那一刻??
它一直都在,
只要你心中还有光。”
教室窗外,梅花纷落如雨。
一个男孩突然举手:“老师,什么是剑?”
老师微笑:“当你长大就会知道??
剑,是你不愿低头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