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625章独家风投基金(第1/2页)
晚上八点。
汇丰沈、大通根、花旗生、以及其他五家银行的大班,都到了。
无疑,楚千钧还是非常有面子的。
不同于其他行业巨佬。
即便是商界一哥,这些大班也不放在眼里。
因为面对商人,大班是绝对的主导地位。
商人得求着他们办事,不是他们求着商人。
即便港岛十富,也一样。
他们真就团结一心,商议商议,卡死你的贷款,分分钟搞垮你。
楚千钧不同,他是众所周知的国际黑帮大哥。
与银行没什么往来,大伙儿卡不住他。
而他又隐隐有了国际巨佬的风采。
澳门赌神大赛,大班们也看了。
知道这人关系网复杂,是一个值得认识的人。
“沈先生,你好。”
“威廉先生,你好。”
“加利先生,请坐!”
众人稍加客套之后,纷纷落座。
早就吩咐过的服务生开始上菜,很快就摆满了一桌。
这个时间其实大家都吃过饭了,纯粹的形式而已。
“楚先生,你的大名,我也是久仰了。”
“20多岁的年龄,就已经成为港澳最大工会的主席。”
“生意遍布东南亚。”
“前几天李先生的晚宴,我还以为会见到楚先生。”
“没想到,楚先生似乎没到。”
汇丰沈在场身份最高,也是第一个开口的。
这人是老牌英国绅士的作风,又融合了港岛人的圆滑,风格独特。
“我其实去了。”
“不过临时有点事,所以没等见到沈先生就先走了。”
“今晚特意请各位来,即是道歉,也是有一笔生意想同各位聊一聊。”
楚千钧也不绕圈子,大家都是聪明人,用不着兜。
“生意?”
一听这两个字,摩根大通银行大班说话了:
“楚先生也玩股票的吗?”
“不知道买的什么?”
这摩根银行大班是一个五十多岁的港岛人。
长得肥头大耳,戴着金丝眼镜,矮矮胖胖。
他叫沈威廉,同霍景良的私人关系非常好。
常常支持老霍,去狙击抢夺别人的公司。
这也是诸多银行大班不同的地方。
汇丰沈喜欢实业,他更愿意借钱给做实业的老板。
谈股份,聊条件。
大通威廉,他更喜欢玩金融的老板。
讲究快进快出,追求最短时间,最大的收益。
而且整个摩根大通银行,投资大方向都是股票。
他们甚至很喜欢我们的股票。
巅峰时期、中人寿、中煤电、中石油、各种中字头,都握着百分之10左右。
08年套现一些,也不过减持了点人寿。
即便如此,还有7.99%。
中字头尚且如此,更别说其他那些公司了。
企鹅那里,摩根4.78%,另外28.9%是阿美的,小马不过8.9%而已。
剩下那些,也基本被外资瓜分。
很多人不懂,还在那儿吹呢。
我们的公司厉害啊,这个第一,那个第一。
是,名头上确实第一。
可你要去看看公司的股份是怎么划分的,都是谁的。
名头是你的,利润全是人家的,有屁用啊。
华为的牛,其实从来不是因为什么技术问题,而是成分。
是那个人!
任总霸气非凡,不让华为上市,不给外人一点好处。
他自己只拿了百分之1.42%的股份。
其余98%的股权,分给了旗下15万员工。
让每一个华人职工,都享受到了分红。
每一笔个税,都交给了自家。
这种才是货真价实的国产。
不像很多集团,它们说的那个国产,其实是产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25章独家风投基金(第2/2页)
盈利呢,是外人的。
利用完我们的廉价劳动力,还玩一波爱国主义。
甚至连税都不是交给我们。
“沈威廉先生,你可能有点误会。”
“我不玩股票,也不是要贷款。”
“相反,我这里有一笔钱,想要存款。”
“钱不算多,三亿美金多一点。”
“换成港币,可以凑到二十四亿。”
“在座八位大班,我打算每家银行都存入三亿港币。”
“算是我送给诸位的一份见面礼。”
“我知道,这段时间,外面的人都非常缺钱。”
“各位的储备金,也一定很有压力。”
“三亿港币不算什么,但在这个时期,凭借各位大班的本事。”
“我相信一年之内,三亿变五亿,轻而易举。”
楚千钧一脸笑容,侃侃而谈,奉承起了八人。
“哦?”
花旗银行大班,是一位美国人。
这人只有四十来岁,比起前面两位无疑更嫩,非常直接道:
“楚先生,三亿美金这么多。”
“是不是还需要我们保密,做一些风投基金?”
渣打银行大班,笑眯眯道:
“楚先生,我们渣打银行的风投基金,向来不错。”
“年盈利百分之百,是常有的事。”
眼见这两位大佬都表态了,其他银行大班也纷纷暗示道:
“是啊是啊,风投基金,无论盈亏都很大的。”
“楚先生,我们银行也有不少好的基金。”
“年盈利百分百不敢说,但百分之六十应该没什么问题。”
“…………”
除了汇丰沈、摩根大班之外,小银行大班都说话了。
如楚千钧所说,现在是股灾期间,正缺钱呢。
他们每家银行,这几天都放出了很多,已经快没了。
眼看着好生意做不上,真是心如刀绞啊。
三亿港币不算多,也不算少,白给为什么不要?
至于什么风投基金,其实是在问楚千钧。
你这是不是黑钱,想要直接存银行里面漂白。
这点事对银行大班来说,其实非常简单。
说风投基金呢,是设置了一个门槛。
比如你有100万白钱,存入银行。
大班就可以给你做一个风投基金出来,年盈利百分之百。
那你就可以光明正大取出200万。
但一般人不会这么干。
第一,没那门路,够不上人家大佬。
银行大班,无不是一方大佬。
他们做这事儿很简单,其他人做起来很难。
一般的银行经理,只能和你谈利息。
存过大额的人,应该很清楚。
公布出的那个利息,其实也就是看的。
利息一直都是可以谈的,不过会按照其他方式给,不会写明。
第二是,银行洗钱,手续费太高。
他给你做风投基金,要上重税。
还有各种关系需要疏通。
监管部门得打理吧,大班帮你忙了,你得安排一下吧。
另外还有七八个部门,需要一笔风险金。
最后搞好,人多口杂,消息还容易泄露。
所以银行洗钱,在明国初期,就被诸多大佬们舍弃了。
民国之前,洗钱一直都是银行的事,而且很简单。
时代在发展,什么都在发展。
不过有些顶级大佬,势力太大,照样在银行里直接漂。
比如你看到那种新闻里面,买风投基金。
动不动盈利百分之几百,从无失手的巨佬。
仔细一查,他买的那款基金,属于独家的。
银行压根儿没推出过。
就他一个人买了,其他人听都没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