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四十四章陈词(第1/2页)
“军爷”是客客气气的“同志”,是会叫他们“乡亲”,会给他们帮忙的。
老师是态度尊重耐心,会一点点教他们西洋字母似的拼音和缺胳膊少腿的华夏字的。
就连新“陛下”也是随时会刷新在夜校或是工厂,不必跪拜,还会反过来关怀他们这些小老百姓的。
新陛下,好人啊!
这不赶紧供起来?!
殷灵毓对此也很是头大,只能反复强调不要叫陛下,然而很多人还是按着以前的习惯私底下这么叫,还因为她来了之后日子更好过了,叫的更心甘情愿。
只能慢慢教了。
对于有些读书人坚持的“主公”叫法,殷灵毓倒没有像“陛下”一样特意阻止,毕竟从在东北的时候,说不会称帝的时候,她就与他们很认真的沟通过。
她和扎根于百姓中,起于山匪间的华夏,从一开始,就不会,也不应该成为又一个高高在上的压迫者。
他们现在还在这么叫的,更多的是他们在认同她的同时,保留着他们自己的传统情怀,文化习惯,比起其他人叫的首领只是折中了一下。
算是一些奇奇怪怪的,给他们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吧。
但陛下不行。
都已经走了这么久,做到了这个地步,有了充分的必要条件,而非客观上做不到,她怎么可能会主动退回去。
这个陈旧的词汇,应该跟着旧社会一起,从此只存在于笔下,戏中,而非依旧悬在这片土地的人们头上。
关于易发移服和缠足的问题,总体上其实进展的还算顺利,关外清军的接收,整编也算得上井然有序。
稍稍腾出手来的华夏不断向外接手城镇,留下一地又一地的欢呼。
“太好了!咱们终于等到了!”
“是啊!好日子终于要来了!”
“哈哈哈哈!那林扒皮跑了!跑了!我家的地被分回来了!我就在这里等着!等着他能逃到哪里去!华夏万岁!”
路过的华夏战士笑着纠正她。
“是人民万岁!”
“还有啊,我们也不会放弃对他的追捕的,大娘您就安心吧!”
妇人笑着哭着点头,又拉住这路过的姑娘:“来!来!好孩子!大娘家有新煮的红糖鸡蛋,来吃一个!对身体好呢!咱们华夏的糖又便宜又甜,大娘请得起你!”
姑娘哭笑不得使劲儿抽手:“别!大娘!千万别!我们有纪律!再说了我晌午饭吃可饱了!真吃不下了!”
“哎哟!吃一个!就吃一个!你们一天到晚为我们跑前跑后,多辛苦!吃个鸡蛋补补咋了?又不是啥金贵东西!你看你瘦的!”
那女战士身手灵活,终于把手抽了出来,后退两步,脸上仍旧是笑模样儿,语气却格外认真。
“大娘,真不行!咱们首领说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红糖鸡蛋啊,您留着给家里小孩子吃!”
旁边又围过来几个看热闹的乡亲,七嘴八舌地帮腔。
“军爷…啊呸,瞧我这嘴!同志!”一个老汉拍了自己嘴巴一下,笑道:“你们这规矩也太死了!乡亲们的一点心意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十四章陈词(第2/2页)
“就是就是!以前那些官爷,咱们想送还送不出去呢,送少了都不行!你们这送上门的还不要!”
女战士假装板起脸,眼里却全是笑意:“王大伯,李婶子,咱们打仗,干活,就是为了让大家都能吃上饱饭,穿上新衣,可不是为了占大家便宜的!”
“再说了,我们当兵的啊,也是从咱们百姓里走出来的!我们的责任就是让大家过得更好!所以该有的待遇我们都有!我们有首领贴补呢!用不着从大伙儿嘴里省!大家伙儿的日子过好了,我们比吃啥都高兴!”
另一个背着枪巡逻过来的男战士也凑过来笑道:“大娘,您的心意我们领了!但这鸡蛋啊就算了,您要是真想谢我们,就帮我们去照顾照顾那些被救出来的孩子吧!”
妇人擦了擦眼角,信心十足打包票:“你放心,大娘我最会哄小孩儿了!保证一个都不带哭的!”
一片欢快的笑声中,先前那女战士趁机道:“那大娘,王大伯,李婶子,我们还得去下一处巡逻呢!你们忙!”
“哎!好!好!你们慢点走!路上当心!”乡亲们不再拉扯,纷纷笑着挥手。
看着战士们整齐离开的背影,妇人对旁边的人叹道:“真是……真是从来没见过的兵啊……”
李婶子亦叹气道:““是啊……这世道,是真变了。”
真正引起反抗的反而是禁鸦片。
不,倒也说不上反抗,因为做这行当生意的人其实还没敢闹起来,主要是买烟土的那些人。
侥幸逃过公审的这些大烟鬼们可不管别的,只知道自己要抽不上烟了,仅剩的神志不足够他们认清现实,对于他们这些已成瘾的吸食者,强制戒断如同下地狱。
他们被集中起来看管戒断,痛苦的哀嚎声时有所闻,有人苦苦哀求,有人试图逃跑,有人不断的叫嚣着,还有人拿刀意图刺杀华夏的战士。
结果当然是被当场制服,丢进牢房里等着判刑去了。
有人试图藏匿鸦片,有人转入更隐蔽的地下交易,但华夏一方对鸦片同样是零容忍的态度,反复宣讲,执法严厉,再加上大部分人是受害者,很快,出售和吸食鸦片之人便人人喊打了起来。
每到一地,华夏便公审恶人,废除贱籍,解救正在受苦的百姓,维护当地治安的稳定,同时审查可用之人,拉到华夏的队伍里。
殷灵毓接到的最多的报告就是缺人和缺粮,被审查和教育完毕的昔日官员们开始陆续上岗,各地的粮仓也不断被统筹和拨粮。
华夏的动荡虽小,但改朝换代依旧让一些人有了不该有的心思。
清廷的崩溃使得许多土司看到了摆脱控制的机会,叛乱之势再起,只是碍于华夏强大的武力,使得大部分土司选择观望和试图谈判,而非直接起事。
听闻清廷中枢崩溃,准噶尔残部亦大喜过望,试图趁机扩大地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