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410章丈夫心有白月光(18)(第1/2页)
元初休息了一天就回去接着上班了。
一大早就接到了一个重磅消息:厂里正式向上级主动请缨,请求承接1.2万千瓦发电机的研究和试制工作了。
元初惊讶道:“这么快就批了?”
“暂时还没有,不过应该没什么问题。专家们明天就到,6000千瓦只要通过验收,1.2万千瓦肯定就落到咱们头上了。咱们有经验、有实力,舍我其谁!”
郑伟豪气干云,“所以,哪怕现在还没批,我们也可以开始着手了。这事呢,总负责是我,但我不干涉具体工作,就给你们提供整体保障,有什么事我扛着。大家只管干活,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更不要有什么后顾之忧。有困难提出来,厂里帮忙解决。”
大家都没意见,一个个干劲十足。
郑伟跟元初说:“这个项目刘工和你负责技术部门,有问题吗?”
“没问题。感谢领导和大家给我机会,我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信任。”
她只是个技术新人而已,厂里能让她和刘工一起负责,算得上是不拘一格用人才了。
第二天,机械工业部专家抵达电机厂,没有休息,也没有寒暄,直奔试制车间开始验收工作。查看发电机资料、核对轴承间隙、72小时连续性工况演练,要检查的内容不少。
五天之后,6000千瓦发电机通过专家验收,可以正式投产了。
为了能够满足生产需要,部里还给电机厂拨了一笔钱。用于厂房扩建、招募工人。
这个时候全国一盘棋,没有专利一说,砚山电机厂完成了产品设计和研制,成果归国家所有,部里还要委托其他有条件的电机厂一起去生产。
国家在高速发展,对发电机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仅仅靠砚山电机厂一家根本满足不了全国需求。
更别提这个研究和试制工作本来就是部里下的委托任务了。
大家都很高兴自己可以为国家发展出一份力。
还有报社记者跟过来采访、拍照,《我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的6000千瓦发电机试制成功》的新闻很快就登上了报纸。砚山电机厂因此而声名大噪,成了全国最有名的电机厂。
通过验收之后,趁着部里的专家还没有走,厂里举办了一个集体表彰大会,让专家们对电机厂全体职工进行了一番表扬和夸奖,对大家的努力和付出进行了肯定。
全体职工都很受鼓舞,从此以后工作更加努力了。
***
元初全身心投入到了1.2万千瓦发电机的试制工作中,她“不眠不休”三天,提出了关于新型发电机的构想,并画出了详细的图纸,还做了详细说明。
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都有解释、有说明。她还列出了参考书目,就是刘工之前借给她的那一批。
画出来之后,她和刘工又对方案进行了详细的拆解和论证,一点问题都没找出来。
刘工坐在办公室里怀疑人生。
怎么有人能有天赋到这个程度呢?
能把理论活学活用到极致,还能发现问题,并在现有理论框架内解决问题。几十年的老技术员可能也做不到这一点。
刘工对元初佩服得五体投地。在随后的研制工作中,不自觉地就把第一工程师的位置拱手相让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10章丈夫心有白月光(18)(第2/2页)
所以,1.2万千瓦发电机,从一开始事实上就是元初主导的。
她不但能做设计,还能手搓零件,最有经验的老师傅也不如她厉害,不如她精确度高。
这也是因为我国发电机工业整体起步太晚,至今只有不到二十年的历史,所以技术工人的数量非常少,大部分都是建厂以后才开始学习、开始实践的,整体的技术水平还不是太高。
在亲眼见到了元初的精确度之后,技术工人们斗志昂扬,他们就不信了,他们都干了三年多了,还比不上只干了三个月的小祁?
没这个道理。
他们一定要超越她!
元初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活靶子,被工人师傅们当成了参照物。
但是,挺好的。
她会鼓励每一个人,指出他们每一次的具体的进步,并且指导他们更快的进步。
虽然跟她还是不能比,她毕竟都干了不知道多少年了,说出来吓死人的那种。
领导看着厂里的氛围,每天都高兴地合不拢嘴。他们觉得砚山电机厂有望成为全国第一电机厂。
虽然砚山只是一个在全国排不上号的小城市,但是,他们砚山电机厂将会摆脱这种地域束缚,冲出砚山,走向全国,为国家工业的腾飞做出贡献,在国家的工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郑伟同志打的是青史留名的主意呢。
***
转眼就到了1955年春节。
这时候的春节还是很热闹的。一些传统活动还没有消失。
大街上有拉洋片的,有卖各种小吃、小玩意儿的,小年一过,大街上就时不时响起炮竹声了,都是小孩子们放的单个炮。
各个单位、工厂会组织自己的庆祝活动,有的还不止一场。
电机厂就安排了一次联欢会,职工们自己编排节目、上台演出,有唱歌的,还有跳舞的,还有演奏乐器的。元初还加入了这个临时乐队,在里面负责吹唢呐。
唢呐一响,震撼全场。
大家都惊叹于元初超强的肺活量。
还有一场交谊舞会。职工们和家属们都来参加,大人孩子都有,非常热闹。
大年三十那天,好几位同事邀请元初去她们家过年,元初都婉拒了。
她一个人过挺自在的。
结果,午饭后开始,好几位同事派出自家孩子给她送年货,都是自己做的炸货、自己炒的花生,小朋友们端着碗过来,要请小祁姐姐吃好吃的,元初拒绝不了,不过呢,她会给小孩子们发个小红包,再给他们兜里揣几块糖,装几块饼干,再给他们端来的碗里放一些肉丸子、蒸包子之类的东西,让他们带回去。
“谢谢你们来给我送东西,也谢谢你们的爸爸妈妈。回去跟你们的爸爸妈妈说,小祁姐姐家里就一个人,吃不了那么多东西。我吃了你们的,你们就得吃我的,不然放的时间长了就会坏掉了。好吗?”
元初本来就招小孩子喜欢的。她给出去的东西,小朋友们根本拒绝不了,一个个都乖乖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