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523章年前还会发一次(第1/2页)
“合作愉快。”陈浩点头,跟周高廉握住了手。
谈判有波折,但总体还算顺利。
这个结果甚至比他预想的还要好些,原本想着一个月拿不到这么多投向市场的茅台酒,但最终谈下来的有9吨。
加上之前每个月的2500瓶,一个月有10吨的茅台酒。
“如果没有红旗生产队这事,合同还真不好签,幸亏是有了这事,双方才能签下这个合同,继续深入合作。”周高廉道,“头一批的茅台酒,要不了一个月,半个月的时间就会送过来,一瓶12块钱,9吨有1万8千瓶,要21万6千块钱的款项。”
“没问题,我会尽快准备好,到时你们派个会计跟着,当场点清就行。”陈浩点头,应了下来。
这个方面不是问题。
“一个会计还不行,得多喊几个人跟着一起,这不是笔小数目,得要小心谨慎。”周高廉道。
异地存取款条件很苛刻,只对工作调动,或者是户口迁移的职工,能办理储蓄存款异地托收手续。
但像这样有业务资金结算的,异地办理不了,只能现金结清,单位的会计拿回去,款项大了,还得多找几个人陪着一起,怕半路被偷被抢了。
很不方便。
“小心总没错。”陈浩道。
“我看报纸上,红旗生产队给村民发福利,发了毛毯,油,面粉,还有自行车,肉之类的?”周高廉问道。
他摸出烟,给陈浩递了一根。
“发了,年前还会发一次。”陈浩点头。
他摸出火柴,先给周高廉点着,再才把自己嘴上的烟点着。
“年前还要再发?”周高廉看着陈浩,“还是这个标准?一次发下来,要花不少钱了。”
“看怎么比,跟分田到户前比,的确算不少钱,但分田到户后,这点钱就不算啥了,作为副业队长,作为村干部,不能只对上负责,还得要对下负责。”陈浩道,“为人民服务,农民也是人民。”
周高廉半天没说话,抽了好几口烟。
“今年年前,茅台厂也该发点福利,搞几斤肉,发些面粉,再发点油。”周高廉说道。
“来得及,送过来一批茅台酒,款项拿回去后,就能用来购买福利需要的货品。”陈浩道,“这些东西也要不了多少钱,茅台厂是大厂,以前出不起,现在肯定出的起。”
福利这东西,有些时候跟经营好坏没关系,就只是领导一句话的事情。
“真想去红旗生产队看一看,报纸上还是不够具体。”周高廉道,“不过茅台厂面临的事也挺多,就说这次合作,哪怕刚刚在电话里,跟上级领导说妥了,回去还得要安抚其他人,得要联系铁路那边,安排运力,把茅台酒运送到江城来。”
这次合作的有9吨茅台酒,加上先前的1吨,总计10吨的量,再用卡车运送就不方便了,得寻求铁路运输才行。
“无妨,后面周厂长有时间了,再去红旗生产队,随时都欢迎周厂长过去。”陈浩道。
晚上,周高廉和司机小王在帅府大酒店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天才蒙蒙亮,两人就开车回茅台厂。
陈浩送走了周高廉,开着小汽车到了市酒厂,找到朱茂林。
“我跟周高廉厂长见了面,谈了新的合作,茅台厂也改革了,会拿出10%的酒水投放到市场上去。”陈浩示意朱茂林到厂里没人的角落说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23章年前还会发一次(第2/2页)
茅台厂的变革不算啥机密,但很多人并不知道。
朱茂林的办公室不是他一个人,还有别人在,他没单独的办公室。
两人谈话的内容,陈浩还不想让旁人知道。
两人在市酒厂的一处厂房墙角,边抽烟,边聊着。
“茅台酒赚钱的很,放在黑市上,一瓶酒也得要十多块钱,凭票购买才8块钱,这里头的利润有好几块钱,茅台厂愿意把这么多酒水给你卖?”朱茂林很惊讶。
“就是周厂长跟你关系好,但茅台厂其他的领导不一定会同意吧,茅台厂还有上级单位,没那么好说话吧?”
如果拜佛有效,那么普通人压根进不了庙门。
黑市的茅台和正规渠道的茅台,价格差距很大,谁手上要是有茅台,放到黑市上卖,能赚不少差价。
这么大的利润,会给陈浩?
这是朱茂林不理解的地方。
“黑市也是有上限的,不可能吃下那么多的茅台,量少,黑市的茅台价格才会那么高,如果量多了,黑市茅台的价格自然会下跌。”陈浩道,“上头给茅台厂10%的酒水自主权,为的就是让茅台厂自筹资金,少开口向上头要。”
“这种情况下,茅台厂自然希望批发价越高越好,我拿的批发价是12块钱一瓶。”
除了这几点,还有一点是红旗生产队的分田到户,给陈浩撑起了脸面。
“12块钱一瓶?这个价格太高了吧,还是批发价,黑市上卖,估摸着也是12块钱,这么高的批发价,你零售出去,怎么定价?”朱茂林吃了一惊。
怪不得陈浩能拿到这么多茅台酒水,怪不得茅台那边会将市场投放的酒水都批发给陈浩。
12块钱的批发价啊!
茅台厂能赚不少。
“事在人为。”陈浩道,“本来就没啥大的背景,想虎口夺食,肯定要下重码,不然人凭啥给你?”
“说的也对,茅台厂的那些领导,哪个没有关系?这块肥肉,肯定都想咬一口,你想拿到茅台酒,得有他们不敢提出来的条件才行,12块钱的批发价,应该没人敢提。”朱茂林点头。
他看着陈浩,“不过这么多的茅台酒,在江城怕是卖不出去,得要往别的地方寻找顾客才行。”
两人如今是同盟,陈浩帮了他很多忙,他也想帮陈浩的忙。
只是有心无力,只能是提些自己想到的建议。
“是这个道理,这方面我心里有了主意。”陈浩点头,“你这边,关于酒水方面的文章和报告,还是要多写。”
“过来就是给你说下这个事,让你心里有底气,茅台厂的这一步是酒水行业的先锋,后续相关的酒水厂肯定会陆续跟进。”
“在这个过程中,是获取资历,获得进步机会的绝好时机。”
他过来除了跟朱茂林叙旧,再就是这个意思,让朱茂林步伐往前,给对方增加信心。
“嗯,我知道,我还会继续写文章,你找人给我寄的那些书,的确让人思路打开了,都说老外的东西不行,但也不尽然,老外不少东西都还是不错的,尤其是管理方面。”朱茂林道。
看的那些国外管理,还有酒水方面的书籍,让他茅塞顿开,一瞬间豁然开朗,看待事物的方式发生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