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二百四十八章赶集(第1/2页)
“你用的话,就不用给钱了。”柴米笑着回答:“到时候,你自己买了管子什么的,自己浇地就是了。我们家水泵和管子,都是我爸去买的。有啥不懂的,你去问问他,他熟悉。”
“嗯。”刘志敬也没浇过庄稼,虽说这东西好像没太多技术含量,但是还是要学习一些基本的吧。
拖拉机很快,就进了乡里。
乡里的集市,就在乡里街里的西边的一大块空地上。这个集市的历史,可有好多年头了,要追溯到大明朝以前的互市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
不过虽说存在的时间比较久,规模也比较大,但是整体还是特别落魄且零散的。
简单说,就是除了人多之外,一切还是乱糟糟的。
特别是集市上,有好多小绺(这个字应该读LV,三声。实在找不到字,老用汉语拼音又不太好。就按着通俗的小偷来说了。),这些小偷职业的,专门割包偷钱。
所以下车之前,柴米就告诫苏婉:“妈,一会儿去买东西,你把钱可拿好了。千万别留神,这地方小偷多。人多的地方你别去,去一次丢一次。”
苏婉索性就拿了几块钱,随后把钱又给柴米了:“我就少拿点,买完我回来。不够我再去。反正也是溜达。”
其实,柴米也丢过……所以,柴米也不确定自己会不会丢。
主要是那群小偷实在太专业了,神不知鬼不觉那种,就很难搞。
柴米于是决定先去把准备买大项的钱花了,之后再去逛集市。
碰巧,刚出去就看见柴米的大姨苏锦也来赶集了,大姨走路都不太稳当,虽说不会倒,但是还是特别慢的。
苏婉看着大姐,于是两个人就先去逛了。
刘三两口子也赶集,不过人家卖货去了。
剩下柴米三个人,柴米就建议先去买两个水泵,之后送到刘志敬的店里放着,这样便好了很多,省的拿了一堆钱,再丢了就不太好了。
卖水泵的自然在五金店里,而且嗷嗷贵。
卖水泵的大哥,那和刘志敬做生意一个性质——整个街里就他卖,就那种南方自己手工作坊缠的水泵,直接六百多……
比特么抢钱还离谱。
但是这种事情,就没什么办法的。毕竟就它一家卖,要不就得去县城……
最后柴米好说歹说的,两个九百块买了。
买完,刘志敬开着拖拉机,拉到店里了。
柴米又顺带去了一趟变电所,把那个破证明送过去。
柴米有时候,就感慨,别人重生一大堆空间一大堆金手指的,自己啥也没有,就很难赚钱。
赚钱是真难。
办事更费劲。
“哎呀,要不去喝碗豆腐脑?”宋秋水开始出幺蛾子了:“烧饼,豆腐脑,或者羊汤或者牛杂或者馄饨,反正我饿了。”
柴米蹙眉:“姐妹儿,不是刚赶集,你就要吃东西?咱们好歹逛一圈,你再饿呀……”
“早晨没吃饭。”
“我也没吃。”刘志敬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家里刘志敬母亲薛海燕是不做饭的,父亲刘长贵是不会做饭的。
头两年吧,刘志敬觉得爸妈离婚自己苦。现在爹妈复婚了,刘志敬有时候都觉得他俩当年离婚离的对呀……
这俩人,都不做饭,硬靠着……
之后刘长贵跑别人家混饭,薛海燕吃泡面……
刘志敬干饿着……
刘志敬:就他俩,其实复婚是对的,可别祸害别人了。
“去哪?”柴米问道:“我二姑家五叔他们两口子烧饼做的不错。”
宋秋水直摇头:“她家豆腐脑凉,我要去就是换老爷们那家。”
柴米自然知道是谁家了。
这个集市有个卖油条豆腐脑的,那家老爷们呢,养了一头牛,下雨天牛跑了,他穿着拖鞋追,结果摔倒了,命苦的是,正常人摔倒一般啥事没有。他直接脖子插在了一棵树杈子上,当场就噶了。
从此以后,这女人不炸油条了,只卖豆腐脑了。要不然忙不过来。
不过,好在术业有专攻,她职业卖豆腐脑,就会做的更好吃一些。
“那不是还得搁我那个五叔那里买烧饼?”柴米无奈摊手。
毕竟,干喝豆腐脑,也不太好。
宋秋水和刘志敬都没有意见。
于是,三个人就把拖拉机,放在刘志敬店里了,走着进了集市。
前边说过,这个集市特点就是很大,缺点就是很乱。
卖菜的,卖肉的,卖东西的,那真是乱特么摆地方。还有人推着自行车卖东西。
路还土的,搞得到处鸡飞狗跳的。
用一句话形容就是人多的挤不动搡不动的。
“这人咋这么多,真特么的难受,我都怀疑刚刚有人偷摸摸我屁股了……”宋秋水骂骂咧咧的说道。
“别怀疑,是真有人摸你屁股。”
“特么的,谁这么缺女人,这光天化日朗朗乾坤的……”
“小偷……”
宋秋水顿时一脸尴尬:“小偷摸的呀……幸好我没钱。要不然,不就丢了。”
柴米点点头:“我知道,我都看见了,不过懒得提醒……”
“你这人,应该提醒提醒我的,抓住那个小偷,揍他一顿解解气。反正大志在这么,还怕打不过小偷呀?”宋秋水气鼓鼓的。
“拉倒吧,我想提醒小偷:别特么偷我家秋水了,她兜里比你们脸还干净呢……”柴米笑着说道:“不过那个人速度好快,就那么一眨眼我就看不着他了,要不我就抓着他,揍他一顿了。最近正想打人,就是打别人犯法,打小偷,光明正大……”
几个正想偷钱的小偷目瞪口呆:卧槽!这娘们没安好心呀……别人赶集买东西,她特么赶集是为了打小偷来的……速度告诉同伙,远离这娘们,别为了偷点钱,把命搭上……
柴米自然分不清哪个是小偷,哪个是赶集的。她又随便看了一眼,就发现又有小偷把手伸进了宋秋水裤子的口袋……
人太多了。
柴米和宋秋水其实,就是前后脚。
柴米一伸手,就把那个人的手给抓住了:“哎哎哎,干啥呢?刚刚就是你,我都看见了,还偷?给脸不要脸……”
小偷想要挣脱,却摆脱不了柴米的手。
下一秒,小偷还没等狡辩,就被柴米抄起旁边卖菜的一杆秤的秤杆砸了过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百四十八章赶集(第2/2页)
咔嚓一声。
秤杆折了,小偷捂着脑袋痛苦倒地。
柴米本来最近心情就不太爽,想打人舒服一下,直接下脚开始踢:“我特么让你不学好,偷东西。”
人群并没有因为柴米抓住小偷,暴打小偷而有人看热闹。
反正人特别多,谁也不知道里边咋回事,继续赶集呢。
宋秋水回过神来,拿着摊上的西红柿,就往小偷身上砸:“你特么偷钱,也就算了。摸我屁股……老娘是你能惹的吗?”
于是,集市上,就出现了,两个漂亮的女孩子,对一个小偷大打出手的局面。
小偷这辈子没受过这种委屈,问题他还打不过,甚至连还手的能力都没有。
直打的小偷满脸是血,不停求饶:“两个姑奶奶,我以后再也不敢偷你俩钱了。”
柴米:“我特么不信,狗改不了吃屎……”
宋秋水:“特么的是钱的事吗?你摸我屁股,我一个黄花大闺女,让你摸的?”
于是,两个人又把小偷暴打了一顿。
一旁的刘志敬看的脸都僵住了,他有点懵逼了:不是,画风突变的这么快吗?
又过了几分钟,柴米和宋秋水才放开小偷。
小偷已经被打的面目全非了。
看柴米二人住手,他撒腿就跑。
柴米倒也不在乎,反正这年头,打小偷,不犯法……而且身为小偷,也有觉悟的,被打也是家常便饭,反正动不动偷钱就被抓,被抓就挨揍。
这个时代不同于后世,也不能说打人不犯法,主要是小偷也不能自己报警说:我特么偷钱被揍了……
如果那么说,估摸着还得多挨一顿揍……
柴米倒不是今天有点暴力倾向,而是这个小偷太离谱了,在几个人眼皮子底下硬偷。最主要的是,他还偷着钱,还真偷摸摸了人家宋秋水几下,这点就让人很反感。
处理完小偷,一旁卖菜的大爷才缓过神来:“我的菜……我的秤……”
柴米无奈,赔了大爷一些钱,才算把这事给了了。
由于这事,说起来很多,但是也就是三五分钟的事情。大家又都是在人挤人的集市中,故而虽然有一些影响,但是过了片刻,人们便也不知道到底谁打了人,谁又受了伤。
“烧饼,烧饼……”
几人不一会儿,便进了集市里边,到了柴米二姑丈夫的弟弟和弟媳妇卖烧饼的摊位。
柴米的二姑父家里排行老四,而这位卖烧饼的排行老五,故而从辈分上讲,柴米还要叫他们一声:五叔、五婶。
他们这个烧饼摊,开的年头很久了,可以追溯到柴米小时候。
那个时候,吃大米白面,简直太难了,基本上没有,过年能吃一顿饺子都是艰难的,平时若是吃上白面,是极为奢侈的。
偶尔赶集,母亲苏婉便会攒下一点钱,给柴米买两根油条亦或是买两个烧饼。
那个时代的买两个烧饼,和后世买两个烧饼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后世,完全是因为他只想吃两个烧饼,故而买两个。
而在十几年前,那就是单纯的没钱,只能买两个吃。
以前的时候,柴米觉得那就是赶集时候,最大的希望了,能有两个烧饼吃,就心满意足。
“五婶,多少钱一斤了?”
“一块二了……”
“来五块钱的吧……”
装烧饼的妇人很富态,但是满脸都是慈眉善目的感觉,而五叔看起来,也是老实人。
秤了五块钱的之后,五婶又多塞了两个烧饼在里边:“多吃点,柴米你都瘦了。”
柴米确实最近都瘦了,担心的事情多了一些,食欲便不是很好。
柴米付了钱,正打算离开,却被五婶忽然问道:“听说……你爷爷上报纸了?”
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柴忠孝这事,传播的速度够快的了。
“那可是个丢人的事,我现在都不敢说你二姑是我们老张家的媳妇了……”
“净瞎说,那我四嫂子,怎么着,也是我们老张家的媳妇,你别乱说……”
柴米只是推说自己不知道,避免了五叔五婶的纠缠。
好消息就是:柴忠孝现在的丑事,人尽皆知。
坏消息是:现在柴米也不敢说自己姓柴了……
好特么丢人现眼!
柴米三人又在集市走了一圈,顺带买了一些小的东西。至于其他的,还是等喝完豆腐脑再说了。
柴米只是买了几根铅笔橡皮文具和书本,准备回头让柴秀用。
宋秋水却买了一些油炸糕……
刘志敬啥也没买,只是跟着,他本来是要回店里的,但是刚刚柴米和宋秋水两个人和小偷打起来了,他便忘记了他要回店里的事情。
当然了,一切太平长安。
虽说小偷被打的很惨烈,但是柴米没什么事情,他也就不怎么关心。
卖豆腐脑的是一个在集市路边的摊子,摊子旁边摆了三四张小桌子,此刻桌子旁边坐满了人,桌子上有一些辣椒面和酱油醋的瓶子,也有韭菜花和蒜泥,还有一些其他的诸如油条烧饼。
当然了,她只卖豆腐脑。
油条,烧饼都是客人从其他地方买的。
也有人,只是单纯的喝豆腐脑,顺带喝点酒。
是的,这个摊子也卖酒,散装的白酒。
“老板,三碗豆腐脑。”
柴米有些皱眉身旁的酒味,不远的地方,两个七八十岁的老头,一口一口抿着酒盅喝酒,全然不顾其他人的感受。
当然了,这里本就卖酒,倒也无可厚非。山野之地,大家为了一口生计,已经是筋疲力尽,能喝二两小酒,也是好的。
哪怕,是假酒。
有时候,喝的,就是这要失去了的岁月吧。
老板娘忙了半天,才把豆腐脑端上来,倒也不分什么咸口甜口,这边统一都是咸口。
宋秋水喝了一口豆腐脑,浑身舒爽起来,很热很烫,也很辣。
“舒服,还别说这要整几个大肉包子,喝二两小酒,这日子甭提多好了。”
“哎哎哎,行了吧你,有烧饼吃又惦记包子了,一会你是不是还惦记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