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秦浩猛地抬头:你想让我回去求华创?
不是回去,是合作。王志强解释道,华创有技术但缺乏商业化经验,你们有想法但缺技术基础。互补共赢。
苏晓若有所思:这确实是个思路...但华创会同意吗?毕竟秦浩是离职创业的。
我可以试着牵线,王志强说,但最终还得靠你们自己谈。
送走王志强后,秦浩站在窗前久久不语。与华创合作意味着妥协,但也可能是唯一的机会。
你怎么想?苏晓走到他身边。
秦浩深吸一口气:我想赌一把。不找华创,我们自己干。
可是资金...
把我的房子抵押了,秦浩下定决心,再加上车子和股票,应该能凑出三百万。够我们再撑三个月。
苏晓惊讶地看着他:你确定吗?万一失败了...
那就从头再来。秦浩转向技术路线图,我相信我们的方向是对的。量子加密是未来,只是世界还没准备好看到它而已。
苏晓沉默片刻,突然笑了:好吧,既然CEO都押上全部身家了,COO也不能落后。她从包里掏出一张支票,这是我个人积蓄的两百万,入股。
秦浩震惊地看着支票:苏晓,我不能接受...
不是给你的,是投资公司的。苏晓调皮地眨眨眼,记得给我写股权证明书。
##第四章:突破与曙光
抵押房产的手续办得异常顺利。有了这五百万资金注入,浩宇量子终于有了喘息的空间。秦浩重新调整了研发计划,决定集中火力攻克最核心的量子密钥分发算法。
如果这个突破成功,我们就能做出最小可行产品。在临时改装的实验室里,秦浩向剩下的五名团队成员解释。
实验室是苏晓通过父亲的关系租到的,位于清华大学附近的一个科技园区,虽然设备简陋,但至少比之前的办公室强多了。
秦总,量子噪声问题还是解决不了。首席工程师赵明递过来一份测试报告,按照这个误差率,密钥分发的可靠性只有87%,远低于商用标准。
秦浩接过报告,眉头紧锁。量子噪声是量子系统固有的问题,但要将其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需要极其精密的技术。
我们再试一次,他说,调整激光脉冲的间隔时间,减少退相干效应。
团队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测试了数十种参数组合,但进展微乎其微。第五天的凌晨三点,实验室里只剩下秦浩和苏晓两人。
你应该去休息了,苏晓递给秦浩一杯浓咖啡,三天没回家了。
秦浩摇摇头,眼睛布满血丝:再试最后一次。我有个新想法...
他调整了实验装置,加入了一个小型超导环。这个设计在理论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量子态,但从未在如此小型的设备上尝试过。
准备记录数据。秦浩启动了系统。
令人惊讶的是,这次量子比特的保持时间明显延长了。经过六小时连续测试,密钥分发的可靠性达到了99.2%,远超行业标准。
我们成功了!赵明看着屏幕上的数据,难以置信地喊道。
团队成员互相击掌庆祝,有人甚至激动得流下眼泪。这个突破意味着浩宇量子终于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不再只是一个空壳公司。
秦浩却异常平静。他盯着实验数据看了很久,突然说:还不够。
什么还不够?苏晓疑惑地问,99.2%已经比市面上任何产品都好了。
但还不够简单,不够便宜。秦浩解释道,量子加密要普及,必须像安装WiFi路由器一样简单。我们需要进一步简化系统架构。
庆祝的气氛顿时冷却下来。团队成员们面面相觑,不明白为什么CEO在成功之后反而提出更高要求。
苏晓理解秦浩的想法。她拍拍手吸引大家注意:秦总的意思是,我们不仅要技术领先,还要产品化。这是浩宇量子的核心竞争力。
有了方向指引,团队重新投入工作。两周后,他们成功将复杂的实验装置压缩成了一个鞋盒大小的设备原型,并将其命名为量子盾1.0。
现在,我们可以去见投资人了。秦浩看着这个不起眼的小盒子,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苏晓父亲介绍的第一位投资人是个硅谷回来的风险投资家,名叫马克·黄。他在燕京最贵的餐厅订了包厢,要求浩宇团队来做演示。
量子加密?国内市场还早吧?马克一边切着牛排一边漫不经心地问,外国也才刚起步。
秦浩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包里取出量子盾原型,连接到餐厅的WiFi网络:马克,能用你的手机拍张照片发给我吗?
马克疑惑地照做了。照片通过普通网络传到了秦浩的手机上。
现在,请再发一张,这次通过我们的量子加密通道。秦浩启动了原型设备。
两张看似相同的照片在秦浩的笔记本电脑上并列显示。然后,他运行了一个解密程序。普通网络传输的照片轻易就被破解了内容,而通过量子加密通道传输的照片即使动用超级计算机也无法破解。
有意思,马克放下刀叉,但企业为什么需要这个?现有的加密技术已经足够安全了。
去年全球数据泄露造成的损失超过两千亿外元,苏晓接过话题,量子计算机的出现将使现有加密体系彻底失效。浩宇的产品不是为今天准备的,而是为明天的威胁准备的。
马克的眼神变得认真起来:你们需要多少资金?
首轮两千万,出让15%股份。秦浩报出了与苏晓商量好的数字。
估值一亿三?对于一个只有原型的公司来说太高了。马克摇摇头,一千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