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纥石烈良弼看着再次溃退回来的甲士,不顾身在大军正中央,直接感叹出言:“果真是天下豪勇之士。”
“这些趁着北地大乱,而趁势而起的山东贼军首领,没有一个是好相与的。”
“不说魏胜,就连那被逼着进入蹈济水而死的耿京,也不是简单人物,更别说还有刘淮这等豪杰了,放在史书上都得不世出的人物。
“与这般人物厮杀,终究还是要打起十二分小心的。”
面对纥石烈良弼的感叹,夹谷清臣有些无奈的说道:“良弼相公,如今不是长他人志气的时候,又败了一阵,如今还要攻吗?”
纥石烈良弼却是反问:“完颜璁那五千兵马现在是否已经在上游渡河?”
夹谷清臣点头:“刚刚传来讯息,完颜璁已经建立起了一个简易浮桥,而且上游一处水势稍缓,浮马渡河也不是不可以。”
纥石烈良弼:“那就无妨了,我军继续攻打此地营寨即可,一定不要让忠义贼反应过来。而且......
说着,纥石烈良弼指了指刚刚从营寨中冲杀出来,此时已经撤回去的魏字大旗:“那必然是山东贼首领魏胜的旗号,只要解决掉此人,此战就算胜了一半。
本相刚刚听到禀报,说魏胜麾下皆是长刀甲士,即便勇力过人,也不得长久,继续派兵攻寨吧!”
夹谷清臣得到准确的军令后,稍微舒了一口气,随即拱手离去了。
金军攻势虽然连绵不绝,中间却还是有些空档的。
趁着金军进攻的间隙,不仅仅鱼元所部完整渡过了涣水,李火儿所部同样踏上了浮桥。
魏胜在击退两次金军进攻后,也没有坚持把守营寨缺口,而是一边让亲卫四处放火,一边引着亲兵向后撤去。
夹谷清臣见到营寨中火起,方才晓得忠义大军已经撤退,连忙下令进军,却又被火势所阻,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忠义大军全军踏过浮桥,回到了蕲县城中,随后更是一把火将浮桥彻底毁掉。
夹谷清臣一时间无能狂怒。
不过纥石烈良弼似乎早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况,或者说这位金国左相一直都准备着后手。
忠义大军全军过河之后,刚刚布置完城防,从上游渡河的完颜璁就带着五千甲骑杀来,先是驱散了出城探查消息的游骑,随后清扫周边村镇,以一种围城的姿态,将县县城围住,并且建立营寨。
与此同时,纥石烈良弼率领主力兵马,放弃依旧燃烧中的忠义军营寨,转向上游,沿着完颜璁开辟的浮桥渡河。
魏胜想要率军截击,却因为两天一夜的大战,外加连战连退,忠义大军疲惫至极,士气也有些低落,因此只能在蕲县中继续整军。
天色将黑之时,一万五千金军全军渡河,彻底围困县,将忠义大军围困在其中,形势一时间恶劣到了极点。
不过由于县紧挨着涣水建立,有这么一条水道,虽然无法大规模行军,但传递消息还是没人能拦住的。
很快,宿州的具体军情就通过军使向四面八方传递出去。
当然,这个时代信息传递速度慢的令人发指,无论下蔡还是大名府,都不可能立即得到准确的情报。
但这也不妨碍心思灵敏之人通过少数情报,来对天下大势作出判断。
大名府府衙大堂。
原本乃是金军的指挥所,如今已经被汉军所占据,?字大旗与靖难大旗前后并立,已经将此地归属何人展示的一清二楚了。
五鹿军统制闻人子期志得意满的行走在官道上,对着一群降将昂首挺胸的介绍汉军中的情况。
“你们虽然立下了些许功劳,保全了元城,也勉强能算是一次临阵起义。命算是保住了,却终究不是十分妥当。”
“只有继续立功,立大功,立奇功,方才能站的稳当。”
“都统郎君是一个实在人,眼睛里揉不得沙子,在都统郎君那里,有功就会赏,有过就会罚,你们可万万莫想要用小手段来打马虎眼,到时候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如今正是都统郎君改天换地的时候,千万要跟上脚步。能不能公侯万代,就看这一哆嗦了。’
闻人子期泼皮性子不改,大咧咧的说着话,直到府衙门口时方才严肃起来,与其余匆匆赶来参加军议的将领们互相行礼。
面对在汉军踏入河北就主动来投,并且完整参与过大名府之战的闻人子期,大多数人还是比较客气的。
不过只有一人连回礼都没有,眼睛一翻,就走入了府衙之中。
不过闻人子期却没有恼,只是含笑再次拱手。
“闻人老大,那人是谁?”
闻人子期摆手说道:“还能是谁?博州王九呗!俺与他也无甚大仇,只不过这厮总是将他当作河北武人之首,在他面前摆架子。”
“其实仅仅是口舌之利也就罢了,毕竟咱们初来乍到,伏低做小也是应该的。”
“然而都统郎君如今虽然有横扫天下之势,却终究只有一个山东,半个河北,半个中原,他想要当整个河北武人首领,是想要作甚?俺反而不敢凑上去亲近了,早晚会自取祸事的。”
闻人子期根本没有压低声音,不止周围数名军将与参谋军事都听得一清二楚,就连已经走出数步的王友直都听全了。
王友直回身看来,脸色有些青白不定,但最后还是冷哼一声离去了。
闻人子期只当没看见。
那些降将而已面面相觑,其中一个机灵的连忙打圆场,生硬的转变了话题:“闻人大哥,大名府是有金主行宫的,都统郎君既来,为何要选在府衙,而不直接住在行宫呢?
那里地方宽敞,宫殿高大,前两年才从周边调集民夫修缮过,正是当用之时,而且还可以屯兵。
闻人子期扶着腰带,一边走一边说道:“马老五,平日让你多读一些书,你总是装傻充愣,现在又糊涂了吧?
当日汉高祖入关中的时候,为什么不直接睡在阿房宫,将女子财货尽归己有。而是财货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呢?无非就是其志不在小。”
“今日都统郎君若是住进了行宫,岂不是对天下人表明,他的志向只在于此吗?”
马老五连连点头,却又心中有些腹诽。
这不就是戏文《鸿门宴》中的言语吗?不知道的还真以为你闻人子期饱读诗书一般。
唯独此时尽是来到府衙参加军议的文武,有不少真的是饱读诗书的,尤其是《史记》这种史家绝唱,无韵离骚,皆是通读过的。
他们立即就意识到这是鸿门宴之前,范增对于刘邦的半句评价。
然后,他们脑海中纷纷浮出下半句来。
正是:“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
想到此处,不少人干脆驻足,目光越过府衙院墙,向着西方落日晚霞望去,心中莫名激动起来。
是啊,当日高皇帝攻入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就得以成天子基业了,如今刘淮雄踞河朔山东,又如何没有天子气呢?
当然,在这个时代,汉朝时期的谶纬五德之说基本上都已经被儒家放弃了,所以众人也只是想一想,没人立即根据谶言展开行动。
天子兵强马壮而为之,争天下终究还是要讲究地盘多少,军队多寡,士人是否效命,将领是否忠勇。
可谁也不能说自我激励算是个错处。
就在所有人怀着一种莫名兴奋的心情,走入府衙之中,准备参加军议之时,却猛然发现,府衙之中气氛阴沉的吓人,根本不像是刚刚打了一场胜仗的样子。
而气氛阴沉的源头也不言自明。
坐在首位的刘淮翻看着边角沾染血渍的文书,面沉如水。
而梁肃,辛弃疾等坐在前列的高阶文武官员似乎也知道内情,脸色同样阴沉。
不是没人想要打听一二,然而坐在下首的李铁枪刚刚凑到辛弃疾旁边,想要询问,就被辛弃疾当场呵斥退下。
李铁枪连个屁都不敢放,立即乖乖坐回去自己的位置上。
“人到的差不多了,梁先生,先来说一下今日战果。”
刘淮出言之后,堂中的气氛总算是稍有松缓,而梁肃同时站起,指着案几之侧的文书说道:“各支兵马送来的札子都在此处,参谋部粗略统计了一下,斩得首级两千四百一十二颗,俘虏七千二百余人,战马三万六千余匹,盔
甲兵刃粮草以及其余军资仍在统计。此战乃是确确实实的大捷,也是实实在在的上获!”
梁肃做了个定性之后,众将无不振奋,刚压抑的气氛也一扫而空。
大名府作为金国在河北南部的战略支点,自然不可能只是屯驻兵马,甚至不能只是囤积军粮、兵器等军资。
布匹、皮子、牛筋、牛角、甲片、箭头、鹰羽,乃至于最为基础的,在夏日可以解暑的酸梅干,都有大量贮存。
至于金军正经辅兵也是有许多的,比如军医、铁匠、马夫、兽医、工兵等百业人才加起来,人数也超过了万人。
这些全都被纥石烈志宁放弃在了元城,可以说就算他麾下两万正军全都逃出去了,仅仅这些损失就会让东金元气大伤,短时间发动不了会战了。
有许多东西根本就是不可再生资源,比如箭矢尾羽,都是大型禽类的羽毛,哪里有那么容易收集的?
更何况两万金军也没逃出去。
梁肃继续拍着身侧儿子说道:“不过我这里依旧有几句言语作告诫,参谋部是会现场检点缴获与首级的。谁敢谎报军情,就一定会吃挂落,还有没有人想要更改,或者拿不准的?”
这也是例行询问。
毕竟各军的参谋军事与军法官都是中枢派遣下去的,不会跟统军大将沆瀣一气,不过军事当谨慎,总还是要确认一句的。
见没人说话,梁肃干脆让参谋军事进来,将所有文书札子一律封存。
这只是粗略统计,想要真正统计出此战战果,最起码要等到将周围溃兵全都清理干净之后了再说了,无论如何也得有十几日工夫。
这个道理众将也懂,或者说正因为懂这个道理,众人方才有些诧异,为什么要在此时如此急迫的召开军议。
这时候,刘淮开口了:“闻人大郎,你带的那些人,就是此番反正的豪杰吧?”
被堂中气氛弄得有些紧张的闻人子期立即打了个激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