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老龙城。
在这位青年修士现身之後,偌大一座城池,就陷入了光阴停滞,哪怕是待在铺子里的阮秀,也有些行动缓慢。
宁远也是如此。
这还是因为,他前不久吃下了一份神格,炼化为一把本命飞剑,虽然不算正统的神灵,但半个怎麽都算得上了。
即使这样,面对一名十四境修士的“止境”神通,他还是有些难以行动。
所以他还保持着那个作揖姿势。
所以街对面的那个青年修士,同样有模有样,回了一个儒家礼仪。
恍惚间,宁远眼前一花,那个青年就站在了自己身旁,後者拍了拍他的肩头,笑道:“随便坐,你我皆是客,就不用计较什麽了。”
我此行,是过客,你此行,同样也是,以後是不是,另说。
肩头一松,宁远没有多想,坐在青年修士身旁的台阶上,神色肃然,正襟危坐。
三山九侯先生好奇问道:“宁远,怎麽不怀疑我的身份,你我以前也未见过,就不怕我是假的三山九侯?”
年轻人想了想,反问道:“敢问前辈,在道法层面,是邹子更厉害,还是三山九侯先生更为高明?”
青年修士微笑道:“这要看是哪种道法了,论符籙炼丹,自然是三山九侯,论阴阳五行,天底下就没人比得过他邹子。”
宁远说的清晰了点,“小子是问前辈,这两位十四境的厮杀本事,孰强孰弱。”
青年修士看了眼年轻人,拍拍大腿,笑道:“自然是三山九侯来的厉害些。”
宁远拱手抱拳,跟着笑道:“前辈道法通天,晚辈仰慕已久。”
三山九侯先生摸了摸下巴。
这小子,马屁功夫这麽厉害的?
宁远想了想,补了一句,“老先生,小子言语,是真心话。”
确实是真心话。
宁远见过的十四境,真不算少了,可要是按照他自己的亲疏,去给他们排个名,那麽除老大剑仙和齐先生以外……
这位三山九侯先生,少说也能挤进前三。
虽然在今天之前,两人从未见过。
事实上,登天之後,这位三山九侯先生,万法宗师,符籙一道的祖师爷,几乎就销声匿迹,从不在人间行走。
宁远为何如此敬重这位前辈?
因为人间处处都有他留下的痕迹。
不说脚下这座浩然天下,单是把剑气长城拎出来,就有不少事能说道说道。
最初的剑气长城,其内刻画的数千种符籙阵法,玄之又玄,就是出自三山九侯先生之手。
南北城池的格局布置,有他参与,连接两座天下,屹立万年而不倒的镜面大门,也是他的大手笔。
现在那道空间大门,虽然比以前更加宽大,但因为没了阵法加持,老大剑仙就只能时不时递出一剑,撑开通道。
这些老黄历,搁在剑气长城,不算什麽隐秘,全数记录在昔年隐官一脉的档案中,任何人,只要有心,都可以去翻阅。
宁远分得清什麽是恩,什麽怨,重重叠加之下,他自然就会对这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三山九侯,心生敬仰。
各自沉默片刻。
宁远轻声道:“老先生?”
青年修士笑着点头,“我已经看完了,所以有些话,也不必多问,难得下山一趟,你可以问我几句,
当然,回不回答,如何回答,在我。”
宁远早有腹稿,遂问道:“前辈,桐叶洲的那个君子锺魁?”
三山九侯笑道:“锺魁命中,本有一死,不死不成仙,不过在你这个变数插手后……又没死成。”
他摆摆手道:“暂且就是如此了,我也不会因为此事,而怪罪於你,各人有各人的命数,皆有缘法。”
说完,青年修士又有些好奇,问道:“怎麽不问问那座镇剑楼?”
“那可是难得的造化,整个浩然天下,论雄镇楼,也只有九座,而宝瓶洲的镇剑楼,更是重中之重。”
宁远伸出一手,“那小子就斗胆,请先生为我解惑。”
想了想,年轻人又掏出一壶酒水,递了过去。
“这酒对前辈来说,肯定寡淡无味,不过在小子这边,就弥足珍贵了,还望先生莫要嫌弃。”
青年模样的三山九侯,不以为意,随手接过,拨开壶嘴,小抿一口。
“还行,虽然相比南边那个臭牛鼻子以东海水精酿造的仙酒,差了点意思,可搁在一般的山上,也是极好了。”
言罢,他又笑着说道:“等会儿走之前,你再送我两坛。”
宁远故作犹豫,但还是点了点头。
青年修士笑意不减,直接拆穿道:“别装了,你那方寸物中,可是有不下十坛,送你一座镇剑楼,要你两坛酒而已,不过分。”
“我虽然看不透你,但是看透一件方寸物,还是没问题的。”
宁远挠了挠头,讪讪一笑。
回归正题,先生缓缓道:“你曾去过骊珠洞天,自然就见过那座十二脚牌坊楼,这个东西,其实就是一份契约书。”
“三千年前的斩龙一役,结束之後,三教一家的几名圣人,就挨个坐在那儿,论功行赏。”
“不过其实在斩龙之前,更远的年代,那牌坊楼就存在了,它的真实名字,应该叫做镇剑楼。”
青年修士说道:“镇什麽剑,想必你猜得出来,我就不过多赘述,但是除了镇剑楼这个名号,还有一个。”
宁远问道:“飞升台?”
三山九侯笑道:“是了。”
“金甲洲那边,其实也有一座镇剑楼,也是世人所熟知的,
可归根结底,那座雄镇楼,只是仿品,虽然镇压之剑,是货真价实的仙兵,但对比小镇那把,还是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青年问道:“你曾去过骊珠洞天,可还记得那座牌坊楼,总共有几句话,几个字?”
宁远点点头,“自然记得,分别是当仁不让,希言自然,莫向外求,还有气冲斗牛。”
“更是对照三教一家。”
三山九侯又问,“可曾猜得到,我今天来,是代表这四句中的哪一句?”
这就给年轻人整不会了。
宁远轻声询问道:“敢问先生,您是属於哪一教?或䭾是哪一家?”
青年修士晃了晃手中酒壶,笑道:“不妨先猜猜看。”
年轻人看了眼身旁之人。
一袭正儿八经的儒衫,束发别簪,身材修长,颇多的书卷气。
仅看这个,按照正常眼光来看,都不用想,肯定是儒家。
但最不可能的,恰恰就是儒家。
因为在这件事中,礼圣已经先一步找过他,而礼圣,在“读书人”这个身份上,是要远远大於三山九侯先生的。
所以“当仁不让”,就可以直接排除了。
道教的“希言自然”,也不对。
西方佛门的“莫向外求”,差别更大,估计也不是。
略微思索后,一袭青衫嘴唇微动,给出了答案。
“三山九侯先生,此行是代表兵家?”
“气冲斗牛?”
搜书名找不到,可以试试搜作者哦,也许只是改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