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数小时后,中国的深夜,美国的白天。
当陆思文疲惫地走下跨国航班,踏上洛杉矶的土地后,却在“到达出口”看到有举着自己中文名字的牌子...
陆思文和随行几人都迷糊了...难道是书迷?
他...
“是的,后期可能会遇到阻力,但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窗口期。”程墨语气坚定,目光扫过会议室内的众人,“现在是2011年,全球资产还没被注水,技术专利的门槛也还没被彻底抬高。如果现在不行动,等到几年后,我们面对的将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市场。”
“我们研究院的定位不是单纯的技术输出,而是要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核心玩家之一。”翟达接过话头,补充道,“我们已经有碳化硅领域的技术优势,接下来的目标,是硅基半导体。虽然这条路更难,但一旦突破,就能形成真正的技术壁垒。”
孙婷点了点头,翻开了手中的报告:“我刚才提到的建厂成本只是冰山一角。硅基半导体的产业链复杂,从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巨额投入。但研究院的优势在于,我们已经掌握了部分核心技术,比如电力模块中的碳化硅应用,这可以作为我们切入硅基半导体的跳板。”
“没错。”倪杰行插话道,“我们不是从零开始,而是站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突破。比如IGBT和MOSFET这些传统功率器件,唐晓峰虽然在市场占有率上占优,但他们的技术壁垒并不高。如果我们能通过收购和专利布局,快速掌握核心专利,就能形成对他们的反制。”
“那问题来了。”周墨皱眉道,“我们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些收购?国际并购本身就充满不确定性,更何况我们是来自中国的买家,很多国家对这类技术交易都有审查机制。”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用‘隐蔽控股’的方式。”翟达解释道,“通过设立海外子公司,利用第三方平台进行收购,避免直接暴露身份。研究院的资金充足,只要方法得当,完全可以绕过这些障碍。”
程墨点头:“而且我们不需要一次性买下整个公司,只要掌握关键技术专利和核心团队即可。股权投资和专利买断是两条并行的路径,前者可以稳定控制技术来源,后者则能快速补齐我们的短板。”
“那具体怎么操作?”孙婷问道。
“第一步,筛选目标。”程墨打开PPT,展示出一份详细的清单,“我们已经锁定了几家欧洲和日本的中小型半导体公司,它们在特定领域拥有关键技术专利,比如德国的某家公司在光刻机的电力系统方面有独特优势,意大利的一家公司则在封装测试环节有成熟的技术。”
“这些公司规模不大,估值相对合理,而且目前市场关注度不高,正是出手的好时机。”翟达补充道,“我们会先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逐步渗透,等到时机成熟,再进行全资收购。”
“那研发方面呢?”倪杰行问道,“即使我们拿到了专利,也需要时间消化和转化。研究院目前的研发力量主要集中在碳化硅上,硅基半导体这边,恐怕资源不够。”
“这正是我们要调整的方向。”程墨看向倪杰行,“研究院的研发体系需要重新规划,碳化硅依然是我们的核心业务,但硅基半导体将成为新的增长点。我们会从碳化硅团队中抽调部分人员,组建专门的硅基半导体研发小组,同时也会从外部引进高端人才。”
“另外,我们还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翟达补充道,“比如清华、北大、中科院这些单位,在半导体材料和器件方面都有深厚的积累。我们可以通过联合实验室、技术转让等方式,快速提升我们的技术储备。”
“听起来是可行的。”周墨点头,“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资金。100亿美元只是入场券,后续的研发和建厂成本可能会更高。我们研究院的资金虽然充足,但也不能无限制投入。”
“这一点我们已经考虑到了。”程墨说道,“研究院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股权投资收益和碳化硅产品的销售。我们会在未来三年内逐步增加对硅基半导体的投入,同时保持碳化硅业务的稳定增长。这样既能保证现金流,又能稳步推进战略布局。”
“还有一点。”倪杰行补充道,“我们不能忽视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这几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已经开始对中国的高科技产业进行打压。如果我们动作太大,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关注。”
“所以我们要低调行事。”翟达说道,“收购和投资都要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避免直接暴露身份。同时,我们也要加强与国际合作伙伴的联系,比如与欧洲、日本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借助他们的渠道进入国际市场。”
“总之,这是一个长期的战略布局。”程墨总结道,“我们需要在未来的几年内,完成从碳化硅向硅基半导体的过渡,同时建立起自己的技术壁垒和市场优势。这不仅关系到研究院的未来,也关系到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整体发展。”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众人陷入深思。片刻后,孙婷开口道:“我同意这个计划。虽然风险不小,但回报也足够诱人。只要我们稳步推进,未来一定能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那就这么定了。”程墨站起身,环视众人,“接下来,大家分头行动,翟达负责并购和股权投资,倪杰行负责技术评估,孙婷负责研发规划,周墨负责市场分析。三个月内,我们要拿出一份完整的执行方案。”
众人纷纷点头,气氛逐渐热烈起来。一场关于中国半导体产业崛起的序幕,正在悄然拉开。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周墨翻着手中的资料,眉头紧锁,“我们目前掌握的专利虽然不少,但真正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专利并不多。尤其是在硅基半导体领域,欧美日韩几大巨头几乎垄断了所有关键专利。如果我们只是收购一些边缘技术,可能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技术壁垒。”
“这个问题我们也有考虑。”翟达点头,“所以我们这次的并购策略,不是以公司规模为目标,而是以技术专利为核心。我们会优先选择那些拥有核心专利、但市场表现不佳的公司。这些公司往往因为资金问题陷入困境,正是我们出手的好时机。”
“举个例子。”程墨接过话头,“比如德国的那家光刻机电力系统公司,虽然他们的整体市场份额不大,但他们在DUV光刻机上的电力模块设计拥有几项关键专利。如果我们能拿下这些专利,就能在未来的交叉授权谈判中占据主动。”
“交叉授权?”倪杰行皱眉,“那不是意味着我们也要拿出自己的专利去交换?可我们目前的优势主要在碳化硅领域,硅基半导体这边的技术储备还不足。”
“没错。”翟达点头,“所以我们的策略是‘以碳化硅换硅基’。我们研究院在碳化硅领域拥有大量核心专利,而这些专利对唐晓峰等传统功率器件厂商来说,是绕不过去的门槛。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专利,与硅基半导体领域的厂商进行交叉授权谈判,从而获取我们所需要的技术。”
“这确实是一个可行的思路。”孙婷若有所思,“不过,我们也要考虑专利的时效性问题。半导体行业的技术更新换代非常快,今天的核心专利,可能几年后就过时了。我们必须确保我们收购的专利具备长期价值。”
“这一点我们也有评估。”程墨说道,“我们这次筛选的目标公司,都是在特定技术领域深耕多年的,他们的专利布局相对完整,且多数处于技术链的上游。即便未来技术迭代,这些专利依然具备很高的参考价值。”
“那接下来就是资金分配的问题了。”周墨翻看着财务报表,“如果我们要在三年内完成这批并购,预计需要多少资金?”
“初步估算,第一批目标公司的收购成本大约在15亿美元左右。”翟达回答,“如果加上后续的研发投入和建厂成本,预计在五年内总共需要投入约60亿美元。这还不包括可能的溢价和谈判成本。”
“60亿美元……”周墨倒吸一口凉气,“这个数字可不小。”
“但也不是不能承受。”程墨语气坚定,“研究院目前的资金储备足够支撑这个计划。而且,我们还可以通过股权融资、技术转让等方式补充资金。更重要的是,一旦我们成功进入硅基半导体领域,未来几年内的市场回报将远超投入。”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倪杰行突然开口,“人才。即便我们拿到了专利,也需要足够的人才来消化和转化。研究院目前的研发团队主要集中在碳化硅领域,硅基半导体这边的人才储备远远不够。”
“这一点我们也在同步推进。”翟达点头,“我们已经启动了‘海外人才引进计划’,重点从欧洲、日本等地吸引有经验的工程师和技术专家。同时,我们也会加强与国内高校的合作,提前培养一批具备硅基半导体背景的研发人员。”
“此外,我们还计划设立一个专门的‘半导体研究院’,作为未来技术研发的核心机构。”程墨补充道,“这个研究院将独立运作,拥有充分的自主权,专注于硅基半导体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
“听起来是可行的。”孙婷点头,“不过,我们也要注意节奏。不能因为急于扩张而忽视了内部管理。毕竟,研究院目前的规模已经不小,如果再增加一个独立的半导体研究院,组织架构和管理流程都需要重新调整。”
“这个我们也有考虑。”翟达笑道,“我们会采用‘矩阵式管理’,在保持研究院整体架构不变的前提下,赋予半导体研究院足够的自主权。同时,我们也会引入一批有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协助管理新成立的部门。”
“总之,这是一个长期的战略布局。”程墨总结道,“我们需要在未来的几年内,完成从碳化硅向硅基半导体的过渡,同时建立起自己的技术壁垒和市场优势。这不仅关系到研究院的未来,也关系到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整体发展。”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众人陷入深思。片刻后,孙婷开口道:“我同意这个计划。虽然风险不小,但回报也足够诱人。只要我们稳步推进,未来一定能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那就这么定了。”程墨站起身,环视众人,“接下来,大家分头行动,翟达负责并购和股权投资,倪杰行负责技术评估,孙婷负责研发规划,周墨负责市场分析。三个月内,我们要拿出一份完整的执行方案。”
众人纷纷点头,气氛逐渐热烈起来。一场关于中国半导体产业崛起的序幕,正在悄然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