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文豪1983> 第42章 国际写作交流

第42章 国际写作交流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42章国际写作交流(第1/2页)
    余切后来看到管谟业的“道歉信”也很惊讶。
    管谟业是一个能为了文学之外的任何事情道歉的人,比如他的火了,邻居找上门来:我明明是杀猪的,为什么在你笔下变成了剥人皮的?
    管谟业因此很惭愧,设宴向邻居道歉。
    有人批评管谟业样貌长得丑,管谟业也诚恳道歉;管谟业成名后开书法展,被怼“字写的太难看”,他又道歉了,之后很少给人题字。
    但他从来没有为道过歉,他宁可封笔退圈也不愿意道“文学上”的歉,然而,他第一次道歉是亲口对余切讲的,当着许多朋友的面;第二次是在报刊上发出来的。
    所以余切很惊讶啊。
    卧槽!《潜伏》这书真就写得连管谟业也服气了?
    两人共同的朋友余桦,写了封信来告诉余切:“管谟业是个很矛盾的人,活的很不通透。一方面,他为了革命史诗而哭泣,另一方面,又总怀疑这一切是否是艺术化的——他渴望写一部像《潜伏》一样的谍战,歌颂信仰的美好,然而,他怎么也写不出来。当你写出来的时候,他又如痴如醉的阅读。”
    这让余切想起来了:新世纪后,当谍战登顶茅盾文学奖时,记者采访作为评委的管谟业。
    本以为管谟业要发表一些批评的见解。没有料到,管谟业竟然表达了对红色谍战的喜爱,并且希望自己也能写一部合格的谍战。
    人真是复杂。
    十一月,余切回首都。
    来接他的是诗人流沙河,就是马识途那个在川省作协的同事。流沙河年纪比马识途小,今年才五十来岁。流沙河的笔名是流沙河,他的真名也是流沙河。
    三十年代,流沙河当时还姓余,和余切是本家。流沙河决定写诗,此时有个很出名的作家叫“流沙”,于是,他只好把自己笔名改为“流沙河”,五十年代,《日报》有一篇号召治理冀省流沙河的文章《坚决和流沙河做斗争》……把他差点吓尿,以为要搞自己了,结果是虚惊一场。
    这之后,流沙河就鬼使神差的在身份证上也填“流沙河”,这就是他的真名字。
    余切看到流沙河就想到了管谟业,这两个人的性格都同样的“愚”,只是因运气好,没闹出过什么大差错。流沙河本人比管谟业还要更幸运的一点是,他的“愚”使得他误打误撞成了两岸之间的友谊人物。
    流沙河是诗刊《星星》的创始人,在诗坛的地位如雷贯耳。82年,《星星》复刊之后的两年,流沙河忽然决定要向国内读者介绍宝岛诗人:余光钟、洛扶、郑愁宇等一批宝岛诗人因此进入大陆人的视野。
    这在当时难以用逻辑解释,流沙河几乎是一意孤行的做成了这件事情。
    总共十二期,一期一个,把这宝岛十二位诗人介绍完毕之后,流沙河顿时就成了友谊的代表,在宝岛也享有盛誉。眼下离宝岛和大陆正式破冰还有两年,但学术界已经开始交流,你侬我侬了。流沙河和余光钟两人写信,借着私人信件抒发爱国之情,又都刊登在杂志上。
    先是余光钟看到自己被介绍到大陆很感动,写出《蟋蟀吟》:“就是童年逃逸的那一只吗?一去四十年,又回头来叫我?”
    流沙河看后立刻写出一首《就是那一只蟋蟀》的诗:“就是那一只蟋蟀,钢翅响拍着金风,一跳跳过了海峡,从宝岛上空悄悄降落,落在你的院子里……在木兰的织机旁……在姜夔的词里……劳人听过,思妇听过。”
    诗写的怎么样先不谈,想法还是很好的。
    他们的诗词对唱都被选去了大陆的语文教材。
    他这一次来接余切,实际上也和这有关。流沙河道:“你老师有没有给你提过,《潜伏》在宝岛很受欢迎,当局本想要管制这一,然而实在是太受欢迎,连载版已经流传得到处都是。现在你的单行本出来,我想一定会有宝岛人去买。”
    “马老师给我提过。”
    “是这样的,余光钟你知道吗?我的那个宝岛朋友,他也看了你的……”说到这里,流沙河忽然激动起来,“你事实上在宝岛已经有很多书迷,有很多佩服你的作家!虽然也有不喜欢你的,但已经无伤大雅。大家都渴望和你进行交流。”
    余切道:“有哪些作家?”
    “林清轩、李傲、余光钟……这些人。”
    这些人确实不错,经常出现在语文阅读题里面,和当前的宝岛政府也不对付,但又没有到被通缉的程度,似乎可以接触。
    莫不要说他们,就是写出《逆水寒》的温瑞安同样被通缉了,也不影响啥。
    余切觉得还行:“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明年,美国爱荷华大学有一个国际写作交流会,余光钟就要去这里,他来信邀请你去。”
    国际写作交流会?
    这名字很熟悉,但是,余切一时间有点没想起来。
    但是接下来,流沙河一提到“王安亿”,又提到“聂华令”,余切顿时想起来了。
    这个写作交流在后世毁誉参半,是美国基金资助的交流项目,参与的作家当时很风光,后来就很少提这件事情了。
    聂华令是个无政府主义者,找了个白人老头当老公,自己也是华人白左,她过多的把自己想法灌输到交流项目中,特别爱促成“敌人结为朋友”的剧情,有时她专门请那些敌对的作家来交流,促成他们的个人友谊,用以表达“文学之爱超越了国界”。
    有两个原先敌对的作家,来她这之后,愣是被撮合成了情侣,还生下了孩子,到了交流项目结束后,双方又要回到各自的国家,只好把孩子送给聂华令来抚养。聂华令不觉得这是悲剧,反而认为是功绩。
    大众对文坛那些疯批、乱来的刻板印象,正和这些奇葩有关联。
    这种烫手山芋自然不能沾了!
    余切直接拒绝了。“我听说这个计划用时太久,要大半年到一年,我没这么多时间。”
    流沙河相当失望,说:“爱荷华大学是美国一流的大学,写作方面在全美国排名前列,这样的机会,你怎么会不去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2章国际写作交流(第2/2页)
    余切笑道:“真要到了去美国那一步,我自然有方法体面的去。”
    “聂华令不是一般人啊,她很早就在美国闯出名头了,你不要看她是个女作家,我们现在去美国,不论哪一派的,都要拜访她。就连那些东欧、苏联的作家也这样。”
    余切道:“她是厉害,和马尔克斯比如何?”
    流沙河见他这么说,只好作罢。
    流沙河是川省作协的副主席,目前住在作协名下的招待所,余切跟着他去取马识途带给自己的那一面旗:五颗星星分别杵在四个边角和中间,边上的四个小星星的角对准中间的大星星。
    这正是渣滓洞的地下党连夜绣出来的。他们得知首都的消息,又得知国旗的设计样式,误打误撞绣了一幅“错”的。
    余切捧起这面旗,真是百感交集。
    原先他需要在博物馆看到的东西,现在却成了他的私人收藏。流沙河道:“你老师很重视这面旗子,平时都不让人去看,也不肯带到其他地方来,没想到竟然送给你了。”
    余切道:“这是我的师门圣物,将来,我也要格外珍重的对待它!”
    ——————
    85年的年末,艺术界有两件大事。
    一件是余切《潜伏》的出版完结,这一成为当代谍战的开山之作,之后开创性的和趣味游戏相结合,更使得受到广泛欢迎,不仅在大陆受到追捧,在邻国的日本、以及东南亚也很受追捧。
    一批左翼作家将翻译成所在国的语言,余则成的魅力果然超越了国界,此后,模仿余则成这样的角色来创造的数不胜数。小孩子看到的是有趣的冒险和游戏,而大人看到的是,一个原本对政治没什么想法的知识分子,不得不参与进去,并最终为自己的信仰坚持一生的事迹。
    令人想到时代洪流裹挟下的小人物,这种不由自主又只好拼命逆流而上的感觉……许多人都有同感。
    余则成这一角色,也被认为是余切目前为止,最像是他自己的角色。文艺理论家纷纷去寻找证据,书中,有一幕是余则成对翠萍说:“你真像林黛玉。”
    考虑到余切现实中的未婚妻,就是《红楼梦》剧组的演员,很难不让人觉得这是余切埋了一个“彩蛋”。
    当然,这一幕被张俪和陈小旭两人看到,恐怕又是不一样的心情了。
    被央台的《联播》主持人录制为广播剧,成为继《大撒把》之后的第二部大型连续广播剧,剧中的男声旁白“赵中祥”用浑厚磁性的声调,给带来了一种莫名的“纪录片”感觉,竟然意外的合适,就像是真实发生过一样——当时,负责接洽海外华商的商务部门收到大量群众的来信,希望他们“找到余则成之后,一定要对余则成好一点。”
    还有人堵到商务部门的门口,痛哭道:“我们都已经改开了,为什么还要让余则成苦下去,让他回来吧!”
    港英政府里面懂汉语的鬼佬看到此书也吓一跳:“叼!原来大陆一直在商会里面安插有内奸,这个余则成有枪有脑子,会英文,还会摩斯电码,怎么玩得过他!”
    爱国商人霍营东是余切的书迷。他来大陆访问,到首都之后,面见到乔公,几个人打起了桥牌。气氛正佳,他忽然按耐不住的问:“我有个可能要犯错误的问题,但我实在想要知道……”
    “你想要知道什么?能说的,我就说给你听。”
    “是不是真的有个余则成在我们这边?”
    乔公和其他人对视,忍不住哈哈大笑:“这个,我也不晓得。你怕是要去问余切才得行。”
    南方的鹏城,也有弄虚作假的中年骗子,假装是港地富商余则成,竟然骗走了数十万的贷款,还好在飞离鹏城的最后一刻,被真正的港地富商识破。这种事情屡次发生,以至于当地不得不下达文件,特地购买一批《潜伏》沪市文艺版发给每一个人,并且在每一本书的封面后第一页写上:
    “本书如有雷同,纯属虚构。”
    落款是余切本人的名字。
    恰逢八十年代,各种cult片盛行,各大制片厂为了卖电影票什么都敢拍,他们看到余切写出来这个“免责”的话,也学着放到自己的电影开头。如果有观众因看到了此片,胡思乱想,做了什么不该做的,那就是“如有雷同,纯属虚构”。
    尽管新一届茅盾文学奖还没有开始评选,凭借题材和影响力,《潜伏》已必定霸占名额之一。85年这一年,正是文学极盛的时候,一批新人作家如雨后春笋出来,新题材、新故事层出不穷,老作家们纷纷被淘汰,《潜伏》却超越时空的夺得名额。
    《文艺报》搞了个“我心目中最好的作品评选”,余切年初写的《小鞋子》,年中写的《落叶归根》和年末的《潜伏》霸占了读者投票的前三名……《文艺报》的编辑部只好撤掉这一评选,说:“从1983到1985这三年,我们还未诞生可以和余切真正相提并论的作家。”
    作协在京召开会议,宣布于87年主办第一届评选长篇的“鲁迅文学奖”,评选标准需三十五万字及其以上,因这时期长篇并不多,被认为是专门给余切设立的奖项。
    今年,因通货膨胀和币值在海外汇率的贬值,有一段时间,学界有是否要继续同海外贸易的争论。南方沿海已经开放,自然不会忽然停下,但内地广大区域如今仍然处在原先的情况中。
    内地有干部上任后,审查该地乡村地区的经济状况,考虑是否像南方沿海一样进行开放。《光明报》派了记者全程随行,准备写出一篇报告文章。
    几年前,这里是全国最穷的区域之一,有领导先后视察了几户贫农,一阵嘘寒问暖之后,发现有两个大姑娘缩在床上不愿站起来,原来是因为全家只有一条裤子,又去另一家调查,这一次主人家有裤子穿,坐在炕头上和领导说的话。然而,绕到炕口,发现又有几个小孩没裤子穿,借着坑口的余温缩在一起取暖……
    就是这么一个贫穷的地方,如今迎来了新一轮视察。《光明报》的记者想要知道,当老百姓有钱后,究竟把钱花到了什么地方去。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魔法使苍崎青子事件簿 晦朔光年 柯南:我燕双鹰画风哪里不对? 半岛:才不是梦女呢 从属性面板开始的超神级学霸 镜观其变 我有一个修仙世界 我脆皮大学生?全网直呼真难杀! 唐僧不想取经,只想水群 美利坚:我来是留学,不是留情啊 港综世界的警察 我的训练家模拟器 重生末世:开局中奖3000万 狐妖:女妖精们都喜欢我 九阳武神 全长安都盼着我被休 从填线炮灰到横扫千星 开局剑落南海,我布局天下九洲 诸天恶兽,我以牛鬼蛇神为食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