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41章破译(第1/2页)
苏彤问:“你拿摩斯电码的书来干什么?你本来是个医生,没听说你做过特务啊。”
余桦说:“破译!”
“啊?”苏彤懵逼了。
余桦不紧不慢道:“你到底做的什么编辑啊,余切这几本《潜伏》之所以卖的贵,就是因为封面上有故事最后的结局。”
苏彤顿时想起来了,他所在的苏市离沪市比较近,好像听人提过。余切这几本书不仅仅是修订了一下故事,还搞了一些新花样。
然而,要论到破译这个事情,余桦还是很不如苏彤。
余桦的高中成绩并不理想,他所在的小县城只录取了40多个考生,应届生只有几个。他们对志愿填报也没有基本的了解,甚至有几个同学填报了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哈佛大学,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笑柄。而苏童却是个理科成绩很好的中文系大学生,当年,他正是凭借极好的数学成绩考上的燕京师范。
苏彤这辈子买的第一本书是《微积分》,他整个高中阶段,参加学校的数学、物理、化学比赛都能拿到前三名。毕业的时候,因数学功底不错,非文科的单位也要他,足足有八个单位可以供他挑选。
要不然为啥是“小余切”呢,实在是太像了。苏彤不会写诗,投了好多次刊都被退稿,余切在文学上唯一的短处,也是不会写诗。
这两个人买到书之后,就在金陵东路这个新华书店一层里面,席地而坐,当场研究起怎么破译。
摩斯电码本身不直接对应中文,需要先转换成英文,然后再翻译成中文。余桦搞清楚这个事情的时候就有点破防了:“这个摩斯密码太复杂了,怪不得李涯被余则成算死了,既要会摩斯密码,还要会英文,余则成确实是党国需要的人才!”
苏彤看《潜伏》的封面正起劲,让他别做声。
这个封面真是很有巧思,传闻是余切来设计的。勋章、电台、摩斯密码和光影的明暗变化,如刀割一般,把整张图画分割为两面。仅凭这一幅画,就让苏彤再一次回忆起了余则成的潜伏生涯。并且,感受到了他那种“名字无人知晓”,但功绩十分卓越的情况。
然后,苏彤开始把摩斯电码翻译成英文。这一串摩斯电码通过不同排列顺序的点和划来表达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苏彤按照工具书上的密码本一个一个找出来,写在纸上,最后变成一句话。
苏彤把这话直接念成中文:“深邃的海……仍然在潜伏。”
余桦听到后立刻道:“你是说,深海仍然在潜伏?”
“是的,深海仍然在潜伏。”苏彤重新念了一遍。忽然,他在这里感受到一种难以形容的力量感,意识到这就是余切那没有写出来的后面几十年,他情不自禁落泪道:“深海仍然在潜伏!余则成真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余桦也受到他的感染,沉声道:“我终于知道这本书为什么卖得好!因为他有一种‘突袭感’,苏彤,好的的剧情,都有一种‘突袭感’,是情理之中,但你绝对预料不到的。”
苏彤也点头道:“对,就是这么一回事!我之前看过一本书,说这个人和他的父亲关系一直不好,十分冷淡,他父亲死之后,他以为自己并不会怀念他的父亲,某一天他收拾父亲的遗物时,看到父亲用过的刮胡刀,那个刮胡刀一推开,咔擦……”
“落出一些胡须渣?”余桦道。
“对,落了这些胡须渣,我顿时就被感动了,我知道他在后悔没有多和父亲相处,这个写的人,一定回忆起了自己的父亲。我就知道他不是为了骗稿酬来写的,他是真的有生活,很可能他真的死了父亲才写出来!”
余桦也立刻再念了一遍这句话:深海仍然在潜伏。
那种无所适从的“突袭感”也被他感受到了,余桦终于明白为啥余切非得弄一个有花样的封面,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为了让读者破译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代入感。
摩斯电码在今天看来十分简单,其实在当年就已经非常简单了,所以才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暗语、密码本,然而对没有接触过的普通人来讲,要按照它规定的格式转化为最终的答案,有一个繁琐求索的过程。为了这一句话,余桦和苏彤两个知识分子,在亚洲最大的书店里面,尚且花了大几十分钟,对那些没有处在书店、不具备条件的人来讲,恐怕要花好几天,甚至是几个月,几年来求证。
当他们花了很大心思,终于看到答案时,正是这一句话:深海仍在潜伏。
你是否想到了余则成在对你微笑。
这是余则成发给你的一句话。你就是余则成要联络的同志。
此时不仅有种巨大的震惊——因为大家理所应得的以为,做了富商的余则成,这一句摩斯电码,应该是他的银行密码、他的家当放在什么地方云云,却想不到是这样一句话。
而且,自己为了这一句话,就用了那么久,而余则成却处在这种环境中,过了几乎一辈子……那种震撼和感动,立刻如同潮水般涌来,这种情绪也构成了阅读体验的一部分,使得故事在最后完成闭环。
真真是天才啊!
事实也是这样,书店里面不断有人破译出密码,叹气声和惊呼声此起彼伏,然后,破译者却陷入到“深海一般”的沉默当中,泪流满面,他们不愿意把自己得出来的结果,轻飘飘的告诉别人,而是让别人也来参与到破译的过程中来。
如果有人问他们:“余则成最后到底怎么样了?他已经在港地做了富商,生活得怎么个精彩法?”
他们就说:“你自己去破译吧。”
在这一天傍晚,《潜伏》上架的各大沪市书店全部脱销,无数邮局、国营书店和书摊个体户,到印刷厂,到出版社,询问下一批《潜伏》何时能够到货。
“同志,第一批印出来了三十万册,难道一天就卖光了吗?这怎么可能呢?你们是不是投机倒把,偷偷把藏起来,弄到黑市去卖!”
印刷厂也很无奈啊:“三十万册已经全部被拉走,为什么卖得这么快,我们也不知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1章破译(第2/2页)
“那还要等多久?我们等米下锅,我们快饿死了!”
“一个星期!”
“一个星期?我们怎么能等得了一个星期?!”
“我们的工期已经排满,不等也得等。”
聪明一些的人,忽然反应过来:“没有《潜伏》,给我摩斯密码的工具书也行。”
印刷厂的负责人苦笑道:“工具书也卖完了!这种书全国一年都卖不了多少本,都是一些机构来采购,我们上一次印刷都是三年前,本来以为能用个十年……没想到连密码本也被抢空了!”
忽然,有人反应过来:“我们现在的印刷流程完全依赖于国营书店,说得再直白一点,主要是依赖于新华书店里面扎辫子的售货员,她们要填书籍销售情况的单子,然后隔一段时间,把单子交给总部,总部再来评估需要采购多少……然后出版社向印刷厂下订单!所以,我们首先要让那些售货员,立刻把单子交上去!”
“对!”
“说得对!”
大家都明白了,通通往最近的新华书店跑去。等他们真的去了新华书店,又发现这些国营书店早就把单子交上去——《潜伏》这种当天就卖光的书,书店又怎么能注意不到?
一时间,整个沪市都陷入到了摩斯密码热。大众对这种有趣的游戏闻所未闻,竟然要读者自己来破译余则成发给你的“情报”!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消息,又有传言说:“摩斯密码可以用来开发孩子的智力!”
于是,学校也专门把余则成最后那句发出来的摩斯密码,摘抄到墙角的流动报上,附上摩斯码的转换表,让小学生们来破译。
破译出来奖励一个大红花!
破译不出来也不打紧,这时期的家长几乎都能正常下班。他们下了班就来帮自己孩子破译密码,而且往往都有购买《潜伏》的想法,一听到还有游戏可玩,还有余则成最后发来的情报,夫妻俩都在想办法破译。
余切眼下正在火车上,还不知道沪市爆发出的破译热,要是他知道了,恐怕也不会觉得奇怪。
这一套正是原先出版商使用过的计俩,曾影响了一代八零后九零后。
在千禧年前后,有一批讲述少年侦探的解码书被引进大陆,书里面让读者跟随几个主角进行冒险,推理,运用了大量摩斯电码、印第安民俗、暗号、几何解密……这一套丛书原先是美国人写的,当时在娱乐文化丰富的美国,并没有引起轰动,美国青少年过早的接触了大量娱乐活动,然而意想不到的是,书引进到大陆之后,竟然得到巨大的成功,整个书籍全系列销量达到数千万册。
学生痴迷于破译游戏,幻想自己已经加入到探险当中,连他们的父母也手痒难耐,成了三十岁四十岁的大孩子,不少家长在接受采访时匿名表示:我其实是买给我自己玩的。
沪市文艺这种需要摩斯密码书来配合的玩法,还是太高端太苛刻了。《潜伏》这本书拢共有十多家出版商,川省有个“川省出版社”,旗下以“走向未来”丛书为招牌,主打青少年科普……这个出版社立刻意识到,《潜伏》这书的销量中,有相当一部分纯粹是冲着解密的噱头来的。
因此,他们后来拿到余切的授权,把进行低龄化改编,将余则成收到的组织情报通通改为解密益智游戏,又在书籍的附页中,标明解密的暗码,使得《潜伏》在青少年中,也得到极大的欢迎。
文质彬彬的知识分子余则成,成了青少年们眼中的战友和保护神,当故事结束,大家都要合上书离开,余则成最后的情报传给你:深海仍然在潜伏!不可思议的结局,顿时影响了这几代人。
……
最后看到的是管谟业。因为余桦写了封信给他,让他务必要破译出密码,管谟业手头条件不足,花了很久才破译出来。
他看到最后那句话的时候,感受和一般读者是不一样的,更多感受到的是余切这个作者创造的角色,在讥讽他。
他不是之前发了悲天悯人的言论嘛,余则成自己却宁可继续潜伏下去,也就是不领他的情。
管谟业看到这句话后,感情相当复杂,他既被余则成的纯粹所打动,余则成是一个敌人也佩服的人,但他觉得十分委屈,人们都在曲解自己,最终他选择写了一封悔过信,信上面这样写道:
“我年少时很喜欢看‘红色经典’,我把它当做一种英雄永远胜利的冒险书来看,后来随着我岁数渐渐长大,大人们让我看一些‘既不算成功也不算失败’的书……我看了一本描写孟良崮战役的《红日》,一开始写的是我军失败,部队情绪悲观,干部心情沮丧,我嚎啕大哭,我认为这太不革命,太不舒服,我本能的反感。”
“后来,欧阳山写了一本《三家巷》,我读得如痴如醉,读到区桃牺牲时,我感到世界末日到了,趴在牛栏上哭起来。我那时十分多愁善感,还在语文课本的所有空白处写满了‘区桃’的名字。我不明白,为何人们要互相残杀,为何好人要无辜的死去。”
“——我还借过一本《青春之歌》,接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明知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羊饿肚子我自己就可能被罚饿肚子,但我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里,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
“我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我听到羊在圈里饿得狂叫,心里忐忑不安,魂不守舍。我以为我妈妈会打我一顿,但她看到我那浑身是伤的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也没打,叹道:你真是个傻子!她宽容了我,我顿时感受到了一种真正的幸福,这是我第一次做了‘大错特错’的事,不但没有被批评,反而把别人震撼住了。”
“我从余则成身上搞地下工作的忠诚中,看到了我自己,但余则成当然不会像我母亲一样的宽容我,我们想法也不一样,但我还是要对他道歉,我确实被他震撼住了……不论余则成在什么地方,我都对他报之以最大的敬意,并且希望他能过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