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恐怖灵异> 世子稳重点> 第854章 功过任评

第854章 功过任评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854章功过任评
    赵孝骞果然赢了!
    许将两眼放光,捋须刚准备大笑几声,然而想到自己如今被囚禁的处境,现在发笑好像立场不对,于是只好咳嗽几声,一张老脸涨得通红,忍得很辛苦。
    相比许将的喜悦,陈松龄却面色惨白,双目无神,仿佛失去了魂魄似的,无力地瘫软在石凳上。
    「赵孝骞他……登基了?这怎麽可能!」陈松龄失神地喃喃道。
    郭成瞥了他一眼,道:「官家登基,天命所归,有何不可能?朝廷都已发下邸报了,不信自己看。」
    说着郭成从怀里掏出一份邸报递给陈松龄。
    陈松龄接过,双手颤巍巍,仔细看着上面的字字句句,终于,陈松龄彻底绝望,扔了邸报嚎啕大哭起来。
    「这不对!这不合祖制,赵孝骞不过宗亲出身,他怎有资格继承皇位!定是他以兵威压境,胁迫满朝文武……」
    话没说完,郭成突然瞋目厉喝道:「陈松龄!官家已是大宋皇帝,天威岂容冒犯!若再敢有污蔑官家圣名者,斩!」
    许将看向陈松龄的眼神透着几分同情,叹道:「大势所趋,众望所归,人力岂可逆天而为?认命吧。」
    陈松龄双目赤红,牙齿咬得格格响。
    他不过是一介书生,赵孝骞已登基称帝,他还能如何?当然只能认命了。
    郭成懒得理他,而是对许将行了一礼,道:「有旨意,着罢许将河北西路经略安抚副使之职,即日启程回京,调任枢密使。」
    许将一愣,接着两眼泛红:「官家他……」
    郭成点头:「官家不会忘记任何一个功臣。」
    接着郭成又对陈松龄冷声道:「着罢陈松龄河北西路经略安抚使之职,改任蓟州团练使,即日启程赴任。」
    话音落,许将和陈松龄表情都变得复杂起来。
    一个是即刻回京,就任枢密使。
    一个是贬谪蓟州,任团练使,即民兵教头。
    二人的待遇天差地别。
    果然,朝堂官场上站对位置很重要。
    郭成心里更清楚,若非大宋立国以来,历代帝王有善待士大夫的传统,汴京刚经历了残酷的皇位争夺,以陈松龄顽固坚持的立场,可能连性命都不保。
    现在官家只是将他贬为团练使,已经算是很宽容了。
    许将看着陈松龄黯然失落的表情,他的表情也很复杂。
    「陈贤弟……」许将欲言又止。
    陈松龄却哂然一笑:「什麽都不必说,老夫不需要任何人可怜,还是那句话,官家即位,于制不合,非礼也!这话当着官家的面我也敢说,但既然太后和朝臣们无异议,老夫也认了!」
    说完陈松龄起身就往屋里走,道:「老夫这就收拾行礼,走马上任,不管谁当皇帝,老夫始终是宋臣,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而已。」
    看着陈松龄潇洒又显几分落寞的背影,许将沉默半晌,朝他的背影长揖一礼,久久不曾起身。
    直到陈松龄的身影已消失在院中,许将才直起身,看着郭成道:「既然官家旨意上说即日启程,老夫也收拾行礼准备回京了。」
    郭成这时才露出几分笑意,道:「恭喜冲元先生再任使相,往后还请枢密院对燕云边军多多照拂。」
    许将淡淡地道:「燕云边军是官家的家底,枢密院自然不会怠慢,一应粮草军械战马兵饷等,朝廷会按时拨付。」
    「末将多谢冲元先生了。」
    许将刚准备迈步,却突然停了下来,道:「按礼制,新君登基要册封功臣,官家可册封了郭将军?」
    郭成咧嘴一笑,脸上满是喜意:「皇恩浩荡,官家晋末将为厢都指挥使,并赐男爵。」
    许将嘴角一勾:「倒是要恭喜郭将军了。」
    「官家刚即位便任冲元先生为枢密使,可见官家对先生何等看重,相比之下,先生比我更重要。」
    许将的脸上并无升官的喜意,只是拍了拍郭成的肩:「老夫走了,大宋的北疆便拜托郭将军守护了,切记日夜提防辽人,官家召老夫回京,若无意外的话,枢密院可能要开始筹谋北伐了。」
    郭成闻言大喜:「真的吗?官家终于准备对辽国动手了?」
    许将摇摇头:「莫要心急,此战是灭国之战,不可能轻率发动,将士们还要再等等,等朝廷各个方面准备妥当了,才会正式动手。」
    郭成笑道:「末将不急,今日起我就把自己当成一根钉子,死死钉在幽州这块地面上了,只等官家下旨北伐的那一天。」
    许将悠悠叹道:「若官家在位之时,真能平灭辽夏,实现江山一统。这份功绩足以名垂千古,但愿老夫此生有幸……」
    赵孝骞夺得皇位,此举究竟是篡位,还是名正言顺,当代难论功过,只能留到千百年后,让那些后人们去评判。
    可赵孝骞若真能在治下一统华夏,那麽夺位这件事根本不会有人提起,后人只觉得很正常,甚至会认为天佑大宋,让他成功了。
    不夸张,唐朝的李世民玄武门弑兄杀弟,够残暴吧?
    可他当皇帝后,治下了名垂青史的贞观之治,盛世气象,万国来朝,藩属邻国上表尊「天可汗」。
    有了这赫赫功绩,对于玄武门之变,史书和后人骂过他半句吗?
    这天下终究是实力决定一切,包括身后名。
    当光芒足够耀眼,便可掩盖一切阴暗。
    所以,赵孝骞会不会是第二个李世民?
    许将没有答案,他只想赶快回到汴京,赶快上任枢密使,踏实本分做好自己的事,为这座江山倾尽自己的精血。
    …………
    汴京。
    政事堂拟出了官员下放的名单。
    名单共计百人,下放的地点是京畿范围内的州县乡村。
    之所以将地点定在京畿,是因为这是一条全新的陌生的政策,前无古人,只能摸索尝试,首先拿京畿地区试点,如果可行,这条政策将会推行全国,成为常制。
    耐人寻味的是,这份百人名单里,新党官员大约占据三分之二,旧党官员占据三分之一。
    这个比例恰好跟朝堂上新旧两党的占比差不多。
    而所有的人并不全部是主动要求参与,也有政事堂强行指派。
    这是赵孝骞的意思,他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同时也要让这些官员下放到地方上忆苦思甜,认真且清楚地体察大宋民间的疾苦。
    如今的大宋商业经济发达,朝廷对官员也是高薪养廉的政策,这就导致大宋官场上奢靡之风渐盛,官员们每日都跟泡在蜜罐里似的,对贫苦的民间现状浑然不知,跟百姓完全脱节。
    长此以往,大宋终将渐渐腐朽,直至某天,某个人,因为某件事,伸指轻轻一推,偌大的帝国轰然倒塌。
    所以正好借着修正新政的机会,赵孝骞才做出下放官员的决定,一举两得。
    前提是,这件事没有那麽多与权力利益党争等阴暗面有关的破事。
    于是赵孝骞才会让皇城司遣出眼线密探,暗中监视那些下放的官员。
    如今的赵孝骞才渐渐明白,为何历朝历代的帝王都有自己的一套甚至几套特务机构。
    真的,人性经不起考验,任何时候都是。
    这便说明了特务机构存在的必要,「监察」和「法律」形成的制度,才能最大限度地压制所有人心中的「恶」。
    名单确定了,接下来便是按既定的计划下放官员。
    这些都交给政事堂安排,赵孝骞是皇帝,没那麽多功夫事无巨细都要管。
    当初看赵煦不分昼夜批阅奏疏,可以说赵煦的身体就是被永远堆积如山的奏疏拖垮的。
    赵孝骞不会干这种傻事,从现代管理学来说,皇帝只需要管理好政事堂里的宰相,以及枢密院,御史台,六部等一些首官,再往下一级的人和事,皇帝就不应该过分干预了。
    当了皇帝后,赵孝骞确实比以前忙了许多,但也不至于像赵煦那样,到了不分昼夜的程度。
    他只盯着政事堂的宰相们,然后宰相们帮他盯着其馀的官署的官员,一层层把权力和具体的事务下放。
    这才是正常且健康的管理方式。
    政事堂忙着召集百名官员,分别跟他们谈话,并且分配百名官员具体的下放地点时,赵孝骞竟然还有闲心在延福宫的后花园里散步。
    凭良心说,延福宫的规模不算大,可以说在历朝历代的皇宫里,它算是排名倒数的小。
    前宫范围的大庆殿,文德殿,秘阁,崇文院等,后宫范围的宫殿稍多一些,但宫殿的占地面积并不大。
    从福宁殿出来,绕道坤宁殿,往北穿过迎阳门,便是延福宫的后花园,名叫「后苑」。
    后苑种满了各种花卉绿植,名贵的,普通的,大部分是赵孝骞连名字都叫不出来的花花草草。
    毕竟一个大男人,谁没事关注这种东西。
    今日赵孝骞闲逛后花园,主要是为了认路。
    登基不少时日了,他却连皇宫的整体面貌都没仔细研究过,如果他的下半生注定要住在这座皇宫里,身为主人却连自己家的路都不认识,传出去别人会以为这个皇帝是天生弱智,江山要亡。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梅战千里 末日生存方案供应商 改嫁绝嗣大佬后,假死丈夫悔断肠 灵笼:十二符咒?我什么都不缺了 大不列颠之影 娇软主播一撒娇,神豪血槽已清空 惹纨绔 穿成六零大小姐,搬空家产去西北 赛博朋克里的锻体独狼 战神殿 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娇软娘子勾勾手,冷情郎君掐腰宠 无尽杀戮游戏,技能无限升级 贫道要考大学 打猎:带甲百万,你说是普通县令? 囚春台 从家族弃子到权利巅峰,我赌赢了 龙潭五虎 武道界炸了!那个男人居然会修仙!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