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823章边军进城
不可否认,赵颢是个渣男,他渣了一辈子,祸害了不知多少寡妇。
也不知是不是报应,一生中拥有那麽多女人,偏偏却子嗣不旺,只有赵孝骞唯一一个儿子。
今日赵颢冒险进宫接应太后,不一定出自真心,渣男是没有真心的。
更大的动机,是太后不能落到赵信手里,否则事情就更麻烦了。
这才是赵题勇敢进宫的原因,
都是成年人,而且都是一把年纪了,情情爱爱的怎会太放在心上,利益才是驱动力。
对赵颢来说,我特麽不过是睡了太后,而且只睡了一次,怎麽可能就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了。
这麽算的话,整个汴京的寡妇有一半他都得负起责来。
如果一定要说私心的话,赵颢救太后除了利益之外,唯一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没睡够。
尊贵的后宫之主,人间富贵花,又是他的嫂嫂,还是个寡妇——
各种身份都长在赵颢的心巴上,太后的各种BUFF叠加起来,赵颢确实有点舍不得。
尤其是平日里高高在上的清冷孤傲,和那啥的时候,太后表现出来的妩媚风情,两者的反差简直令赵颢鸡动难抑。
如此极品的女人,只睡一次未免可惜了,所以他也想要一个活的太后。
未来日子还长,赵颢这个空巢老人也是需要陪伴的。
骑在墙头上,赵颢拍了拍梯子,朝墙下的太后低声道:「爬上来,自己动。」
太后:
「.......
风情妩媚地白了他一眼,太后还是拎起裙角,小心地爬上了梯子。
快爬上墙头时,赵颢拉住了她的手,让她学自己的样子,双腿分跨在墙头上。
这个姿势很不雅,太后颇为抗拒,半天没动弹,
赵颢不耐烦了,一巴掌狠狠拍在她的屁股上,怒道:「都啥时候了还矫情,逃命知道吗?这是要面子的时候吗?落在赵信的手里,成百上千个男人排着队轮你,你就舒服了?」
太后身份尊贵,虽然被强迫与赵颢发生过一次关系,但长久的上位者身份,骤然被人如此无礼拍了屁股,太后还是无法接受,顿时又惊又怒。
「赵颢,你好大的胆!」
啪!
屁股又被赵颢狠狠拍了一下,太后浑身又酥又软,骨头仿佛都化了。
「拍你咋了?你不服?老子是你男人,想对你干啥就干啥,以后给我记住了!」赵颢恶狠狠地道。
「想不想活命?不想活命自己滚下梯子,让赵信带着禁军轮你,成百上千个男人排着队,喷!
寡了半辈子,今日让你吃饱喝足,你愿意吗?
:
想到落到赵信手里后的严重后果,太后顿时悚然一惊,也顾不得姿势不雅,双腿立马分跨墙头。
围墙外的人很快搭上梯子,将赵颢和太后接应下来。
此时的延福宫里,到处是宦官宫女惊恐的尖叫声,赵信带兵入宫后,整个皇宫都乱了,其中发生了多少杀戮和抢掠,根本无法统计。
从皇宫的围墙下来,太后听着宫里的尖叫声,脸色一变再变。
这时的她,终于朝赵颢投去感激的眼神。
尽管清楚赵颢救自己的目的不单纯,她也不敢想像赵颢救她是因为爱情,但她与这个男人有过一夕之欢,心理上已渐渐向他靠拢。
至少,落在赵颢手里,总比落在赵佶手里强多了。
毕竟这个男人他跟别人不一样。
「我儿孝骞此时已下令燕云大军攻城了,放心,不出两个时辰,燕云大军定能进入城内,掌控朝堂局势,赵信和曾布也跑不了,咱们找地方躲两个时辰便脱险了。」赵颢安慰道。
太后叹了口气,道:「没想到曾布竟如此胆大,早知如此,昨日登基大典时就应该先把他拿下,否则怎会发生这桩变故。」
赵颢轻挑地伸手捏了捏太后的脸颊,笑道:「你这杀伐果断的样子,我很喜欢,以后记得保持,本王就喜欢这调调儿。」
太后白了他一眼,被他捏过的脸颊不知为何红了起来。
赵颢转身,朝手下的黑衣人摆了摆手,沉声道:「民宅可安排好了?」
一名黑衣人抱拳道:「安排好了,距离皇宫很近,民宅内有挖好的地洞,藏身此处断无人发现赵颢点头,处心积虑多年的他,曾经做过不少准备,不仅暗中发展了势力,也在汴京城买了不少偏僻破旧的民宅,里面挖了宽的地洞。
本是打算未来事败后,他和儿子逃命时所用,地洞里面准备了丰富的粮食饮水,足够在里面待一个月之久。
「安全屋」的概念,不是后世才有的,古人并不笨,居安思危的想法付诸行动后,他们会比现代人做得更细致。
于是在赵颢的带领下,太后跟着他穿行街巷,朝民宅前行。
汴京兵祸,无可避免。
但在赵孝骞的刻意控制下,这场突如其来的兵祸被燕云大军努力降低到了最低的混乱程度。
当金耀门被宗泽所部攻破时,汴京另一边的东城百姓甚至都不知情,他们只知道今日的城内有点乱,或许这两日经营不了生计,只能等上面的风头过了再说。
至于恐惧害怕的情绪,普通百姓倒是很少,城里是大宋的殿前司禁军,城外是大宋的燕云边军,说到底都是大宋的军队。
上面的大人物们到底在斗什麽,百姓们无从知晓,不过他们知道无论谁赢了,都不大可能拿普通百姓开刀。
这是内斗,不是外族入侵,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金耀门已破,宗泽所部三万燕云将士涌进了城内,这也代表着汴京城已失守。
城外,赵孝骞仍统领着剩馀的五万兵马,其中拨出两万给折可适,令他阻截上三军禁军。
折可适深知责任重大,领兵出营后,当即便率军朝北而去。
赵孝骞交代过他,尽量不要制造太大的杀戮,以阻截防守为主,只要能撑过半天,汴京城里的局势就能稳住,上三军的兵马不攻自破,
既然是防守战,折可适自然要改变战术,于是果断下令在汴京北郊十里外布下密密麻麻的拒马,鹿角和铁藜,用来阻止上三军兵马的前进,而魔下的两万将士则在防线后方从容布阵。
之所以选择被动防守,还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曾布以殿前司的名义发出的调令。
这调令本身就很不正常,枢密院和殿前司确实能调动汴京禁军兵马,可它缺少了重要的手续,
那就是太后的懿旨。
皇帝未立,眼下是大宋的特殊时期,无论任何将领接到朝廷的调令,都会非常谨慎。
上三军的主要将领已被赵孝骞鸿门宴上杀了,军中几乎是群龙无首的局面。
骤然接到曾布的调令,没人会那麽傻,啥都不想就乖乖地全军出动,尤其是调令上说得明白,
上三军调动是为了对阵剿灭燕云边军,这就更不正常了。
昨日登基大典上,太后和群臣已说得明明白白,燕云边军是奉了太后的旨意,以及政事堂和枢密院诸臣共同商议,才决定调燕云边军回京。
人家是名正言顺的朝廷王师,汴京的上三军兵马却突然要去进攻他们,剿灭他们,这对吗?
所以上三军的将领们接到曾布的调令后,都觉得很诡异,一时间竟有些迟疑,不知该不该遵从这道命令。
因为这道调令,与昨日朝堂上太后和宰相说的话截然相反,完全矛盾。
这就不好办了,如此要命的关头,站错了队是会掉脑袋的,谁知道汴京朝堂那帮当官的到底在搞什麽,他们自己斗来斗去,总不能把我上三军的将士当炮灰了吧。
不过枢密院和殿前司的调令已下,将领们纵有再多的疑问,也不得不从命。
军中武官也是官,是官就有八百个心眼子。
上三军的兵马虽然出动了,但将领们还是跟曾布玩了心眼子。
他们只派出了一半的兵马,而且出营后行军的速度很慢,典型的出工不出力,以劳苦大众对待资本家的态度,对待曾布的调令。
反正调令我遵从了,不过魔下将士们吃惯了太平粮,行军走得慢,这能怪谁?
而且军中的主帅莫名奇妙失踪了,作为下属武将,实在没这个能力统领兵马,当然也不能怪到我身上。
半个时辰后,当折可适听斥候来报,上三军兵马奉令出营,不过行军速度很慢,磨磨蹭蹭半天才走了几里路。
不仅如此,上三军总共也只出动了四万兵马,看他们行军没精打采的样子,似乎并不大乐意参战。
折可适闻报后,心情顿时松缓,哈哈笑了两声。
「派个人迎上去,跟上三军的将领们聊聊,咱们都是大宋禁军,自家人最好不要刀兵相向,有事好商量,拖他两个时辰,殿下那里差不多就完事了。」
「打什麽打,同是袍泽,坐下来喝酒吃肉不香吗?」
汴京城。
宗泽破城门后,赵孝骞率领剩下的三万兵马也进了城,
走到城门边,看着被轰成碎渣的城门,赵孝骞扯了扯嘴角,摇头道:「这帮杀才,打得这麽狠将来要花多少钱才能修好?」
大事将定,理论上,以后大宋花出去的每一文钱,都跟他有关系了。
走出城门甬道,赵孝骞当即环视四周,发现城门范围内的建筑确实有些破损,许多房屋还熊熊烧着烈火,百姓和禁军们忙着扑救。
除此之外,城里倒是颇为平静,没有那种兵荒马乱的画面,就好像金耀门被破只是一个意外。
百姓们都躲在家里,没有携家带口逃出城的迹象,街上空荡且安静。
赵孝骞见此情景,不由放下了心。
他最担心的,是汴京的混乱局面无限扩大,最终给百姓带来灾祸,现在看来,宗泽还算冷静,
尽量把战事控制到最小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