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北定王府,书房。
谢砚坐萧迟对面,“荣国公好歹算三朝元老,你把人弄得抄家灭族也就罢了,还给人安一污名毁清誉,有些不厚道吧。”
他指荣国公与宠妾房事扮演角色的事。
“本王没污他清誉。”书房中无侍从,萧迟亲自煮茶。
谢砚一听,难以置信,“你是说,那荣国公真与宠妾在房事时穿龙袍扮演君王?我还以为那宠妾是被你收买了,大理寺审问时,栽赃给荣国公的。”
“确实是本王栽赃。”萧迟声音轻淡。
谢砚还从未见过有谁栽赃人......
春棠读完信,手指微微颤抖。她缓缓打开包裹,取出那卷录音带。与上次不同,这次的录音带被精心封存在一个铁盒里,盒子内侧刻着一行小字:“若真相未眠,愿它有朝一日醒来。”
张明远接过盒子,仔细端详了一番:“这个盒子制作得很讲究,说明林德昌当年是刻意保存这段录音的。”
春生也凑过来,目光中透出一丝兴奋:“妈,我们可以立刻联系李教授,让他帮忙恢复这段录音的内容。”
春棠点点头,但眼神却比以往更加凝重:“这一次,我们得格外小心。对方已经察觉到我们的行动,他们不会坐视不管。”
当天下午,春棠便亲自将录音带送到了省档案馆。李教授见到她时,神色有些惊讶:“怎么?上次的录音还没消化完,又有新线索了?”
春棠苦笑了一下:“恐怕这次更关键。这是林德昌临终前留下的最后一段录音,据说里面藏着足以改变历史的秘密。”
李教授闻言,神色一凛,立刻开始准备设备。几个小时后,录音终于被成功还原。
监听室内,春棠、张明远和春生三人屏息聆听。
录音一开始是一段模糊的背景声,接着传来低沉而压抑的声音:
>“……沈知行说得没错,这批资料一旦公开,不只是我们这些人要承担责任,整个系统都会动摇。”
>
>“可问题是,我们现在还能控制局势吗?如果继续拖延,迟早会有人找到这些资料。”
>
>“那就让他们找不到。我已经安排好了,所有原始记录都将被销毁,只留下经过筛选的部分。”
>
>“你确定这样做能解决问题?”
>
>“不确定。但至少,能让这场风暴晚几年到来。”
>
>一阵短暂的沉默后,又响起一句低语:
>
>“林先生,如果你执意要留下这些记录,就等于把自己也放进了局里。你确定要这么做吗?”
录音戛然而止。
监听室内陷入一片死寂。
春棠的手紧紧攥住座椅扶手,指节发白。她的脑海中不断回响着那句低语:“如果你执意要留下这些记录,就等于把自己也放进了局里。”
原来,林德昌当年并非只是被动地整理史料,而是有意留下了证据。他早就知道,这段录音可能会在某一天被发现,而他选择成为那个“把真相藏进时间”的人。
张明远缓缓开口:“这段录音足以证明,《青石之下》所揭露的内容,并非个例,而是更大阴谋的一部分。”
春生的脸色有些苍白:“也就是说,那些试图抹黑我们的组织,可能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存在了?”
春棠深吸一口气,眼神坚定:“不仅如此,他们一直在等待机会清除所有痕迹。”
回到青石镇后,春棠一家立即召开了一场小型会议。她召集了几位长期合作的历史学者、档案专家以及技术顾问,将录音内容分享给他们。
“我们需要一个完整的计划。”春棠环视众人,“不仅要保护现有的资料,还要设法找出更多线索,彻底揭开这段被掩埋的历史。”
一位年长的学者沉思片刻,说道:“如果我们能找到当年参与会议的其他几位人物,或许可以拼凑出更完整的图景。”
春棠点头:“我已经让人开始调查他们的下落。但问题是,这些人如今大多已不在世,少数几位即便还在,也不会轻易开口。”
张明远补充道:“所以我们需要另一种方式??比如通过他们的后代或旧识,寻找蛛丝马迹。”
接下来的日子里,春棠一家与团队成员分头行动。他们走访各地,查阅私人档案、访谈知情者,甚至潜入一些早已废弃的政府机关旧址,试图寻找更多线索。
与此同时,关于“云山文库”的安全防护也在不断加强。春生开发了一套全新的加密系统,确保所有数字化资料不会再次遭到黑客攻击。而张明远则与省文化厅沟通,申请设立专项研究基金,以支持这项工作的持续进行。
腊月二十三,除夕前一天,春棠收到了一封来自海外的电子邮件。
发件人署名:林怀远。
邮件内容简短却震撼:
>“春棠女士:
>
>我父亲临终前还留有一封亲笔信,原本打算在我成年后交给我。但我决定提前交给您。
>
>信中提及了一个名字:‘沈知行’。
>
>父亲说,他是当年那位来自京城的文化部门高层,也是整场会议的核心策划者之一。
>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或许可以从他的后代入手。
>
>??林怀远”
春棠的心跳猛然加快。
沈知行这个名字,在《青石之下》的初稿中曾被一笔带过,但在后来的正式出版版本中却被删除。她一直怀疑其中另有隐情,如今看来,这个人物背后果然藏着更大的秘密。
她立刻打开电脑,开始搜索关于沈知行的信息。
资料显示,沈知行曾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担任国家文化部下属机构的负责人,七十年代中期调任地方工作,八十年代初退休,九十年代去世。其子沈明辉,目前定居国外,从事学术研究。
春棠迅速联系了一位在国外大学任教的朋友,请他协助联络沈明辉。
几天后,她收到了回复。
沈明辉愿意见面,并表示自己手中确实保留了一些父亲遗留下的资料。
正月初五,春棠一家启程飞往海外,踏上了新的旅程。
飞机穿越云层,驶向未知的远方。春棠望着窗外,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使命感。
她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抵达目的地后,春棠一行人被沈明辉亲自接至一处安静的郊外别墅。这里远离喧嚣,环境清幽,仿佛是为秘密而设。
“这是我父亲生前最常待的地方。”沈明辉一边引路,一边低声说道,“他临终前交代我,若有人来寻他旧日的记录,便将这些东西交予对方。”
春棠点头,目光落在他手中的一个老旧皮箱上。那箱子边角磨损,锁扣泛黄,却依旧紧闭如初。
进入屋内,众人落座。沈明辉缓缓打开皮箱,取出一叠泛黄的文件和几本笔记。
“这些都是我父亲留下的。”他将其中一本笔记本递给春棠,“他说,这里面藏着一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
春棠接过笔记本,轻轻翻开第一页,瞳孔微缩。
纸页上赫然写着几个字:
>“青石之下,真相未眠。”
她的心跳猛然加快。这是《青石之下》最初的书名,也是她最初写作这本书时所坚持的理念。如今,这个名字竟出现在沈知行的遗物中,意味着什么?
她继续翻阅,发现书中详细记录了当年那场秘密会议的全过程,甚至比林德昌的笔记更加详尽。从会议的组织、参与者的发言,到最终达成的协议,每一条都清晰可辨。
“原来如此……”张明远低声喃喃,“他们不只是想封存资料,而是要彻底抹除这些记忆。”
春棠抬起头,看向沈明辉:“你父亲为什么会留下这些?”
沈明辉沉默片刻,缓缓说道:“他说,他年轻时曾相信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后来,他发现历史其实是由沉默的人决定的。那些不被记录的,才是真正的真相。”
春棠心头一震。
“所以,他选择留下这些?”她问。
沈明辉点头:“但他也知道,一旦这些内容公开,不仅会引发争议,还可能牵连很多人。所以他留下了两个选择??要么让它们永远沉睡,要么在合适的时机,由合适的人带出来。”
春棠深吸一口气,手指轻抚过泛黄的纸页。
“你觉得,现在是时候了吗?”她问。
沈明辉看着她,眼神复杂:“我不知道。但我相信,如果你来了,那就说明你已经做好准备。”
接下来的几天,春棠一家与沈明辉展开了深入交流。他们查阅了更多资料,整理出一份完整的研究报告,并开始撰写一篇关于这段历史的文章。
与此同时,春生也在协助技术团队对原始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确保即使未来遭遇任何变故,这些信息也不会再次消失。
回国前夕,春棠站在别墅的阳台上,望着远处的湖面。寒风拂面,吹乱了她的发丝,也吹散了她心中的迷雾。
“妈。”春生走过来,轻声唤道,“我们真的要把这些公之于众吗?”
春棠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静静凝视着湖面上倒映的天空。
“你知道吗?”她缓缓开口,“小时候,我总以为历史只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但现在我才明白,历史其实是当下的一部分,是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如何面对未来的方式。”
她转头看向儿子,目光坚定:“如果我们不去记住它,它就会被别人改写。”
春生沉默片刻,终于点头:“我明白了。”
回国后,春棠立即召集团队成员,开始筹备新书的出版计划。这一次,她不再局限于《青石之下》的续作,而是打算以全新的视角,重新讲述那段被掩盖的历史。
然而,就在他们紧锣密鼓地整理资料时,一封突如其来的信件再次打破了平静。
信是从一个偏远小镇寄来的,署名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者??林德昌的儿子。
信中写道:
>“春棠女士:
>
>我父亲临终前曾留下一句话:‘若有一日《青石之下》的作者还在,便将此物交予她。’
>
>如今,我终于找到了你。
>
>附上的,是一份未曾公开的录音带。那是当年会议结束后,我父亲偷偷录制的对话片段。
>
>他说,这段录音里藏着一个足以改变历史的秘密。
>
>??林怀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