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萧迟抬手抚摸她秀发。
姜心棠脸贴到他胸口,把他腰抱得更紧,“我不管,你说过你一辈子都只疼我一个只爱我一个的,你不能食言,不能娶别人!”
她声音哽咽,压抑着难过的哭腔。
萧迟心疼,垂首柔声问:“对你许下的话,我何曾食言过?”
姜心棠再度仰头望他,眼眶更红了,鼻音很浓,“可你方才跟你母亲说,你喜欢荣国公府二房嫡女。她长得那么好看,你…你真的喜欢她,是吗?”
萧迟就着她跪在床上、抱紧他腰、仰头望他的姿势,......
初秋的青石镇,微风拂过古巷,带着些许凉意。天井边的老藤依旧攀附在斑驳的墙上,绿意盎然,仿佛岁月未曾流转。春棠站在“青石记忆馆”的二楼露台,望着远方那片被晨光染成金色的田野,心中却隐隐浮现出一丝不安。
她转身回到书房,桌上摆着一本厚厚的书稿??《青石之下》的最终校对版。出版社已经确定了出版日期,下个月初便将正式发行。然而,就在昨天,她收到了一封来自匿名邮箱的邮件,内容简短却意味深长:
>“有些真相,真的适合公之于众吗?”
春棠盯着这句话看了许久,指尖微微发颤。她没有将这件事告诉张明远和春生,但心里明白,这封邮件绝非偶然。自从“透明之窗”活动成功举办后,记忆馆的影响力再度扩大,甚至有几家影视公司主动联系,希望将他们的故事改编成纪录片或电视剧。可越是成功,她就越能感觉到背后潜伏的暗流。
第二天一早,春棠照常来到博物馆,却发现门口聚集了一群人。她走近一看,原来是几位老镇民正与工作人员争执。
“你们怎么能随便把我们家祖传的东西拿去展览?”一位年近七旬的老者满脸怒气,“那是我们家族的秘密,不是你们想用就能用的!”
春棠连忙上前安抚:“老人家,您先别激动。请问是哪件展品让您感到不适?我们可以详细解释。”
老人从人群中挤出来,指着展厅角落的一幅泛黄族谱:“就是这张!上面写的是我们张家的祖先名讳,怎么就出现在你们的记忆馆里了?”
春棠心头一紧。她立刻让工作人员调出该展品的档案记录。很快,一份借展协议出现在眼前,签字人正是这位老者的孙子??张远。
“这是他亲自送来的。”工作人员低声说,“说是代表张家捐赠给记忆馆的。”
“不可能!”老者猛地拍桌,“我孙子怎么会做这种事?他连镇子都没回来过几年!”
春棠意识到事情并不简单。她当即决定暂停该展品的展出,并联系张远核实情况。然而,电话打过去却是关机状态。与此同时,社交媒体上开始有人质疑“青石记忆馆”未经许可使用私人资料,甚至有网友翻出旧新闻,试图将这次风波与之前的诬告事件联系起来。
傍晚时分,张明远回到家,脸色凝重:“春棠,这事恐怕没那么简单。我刚刚接到省文物局的通知,他们收到投诉,要求重新审查‘青石记忆馆’的藏品来源。”
春棠点头:“我已经暂停了那幅族谱的展示,并联系了张远。但他一直没接电话。”
张明远沉思片刻,道:“我觉得我们应该去找找张远的父母问问,也许能了解些什么。”
于是,当晚两人前往张远家。他的父母是一对普通的手艺人,经营着一家木雕作坊。听闻来意后,张母一脸震惊:“我们家远儿最近根本没回过镇子啊!他现在在国外工作,怎么可能签什么协议?”
张父皱眉道:“而且,我家老爷子一向重视家族传承,怎么可能把族谱交给外人?”
春棠和张明远对视一眼,心中已有答案:那份协议,极有可能是伪造的。
第二天清晨,春棠将此事告知春生。后者听完后眉头紧锁:“如果真是伪造的,那说明有人故意栽赃我们。而且手法很专业,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你是说……”春棠顿了顿,“那个投资公司?”
春生点头:“很有可能。他们之前没能收购记忆馆,现在又想通过这种方式破坏我们的声誉。”
“可问题是,他们是怎么拿到张远的身份信息并伪造协议的?”张明远皱眉。
春生沉声道:“如果对方有内部人员协助,那就很容易了。我怀疑,我们团队中可能有人已经被收买。”
春棠心头一震,随即冷静下来:“那你能不能查一下系统日志?看看最近有没有异常访问记录?”
春生立即行动。几个小时后,他在后台发现了一条可疑的操作记录??某位新入职的实习生,在三天前曾多次尝试访问数据库中的敏感信息,包括部分未公开的借展协议模板。
“是他。”春生低声道,“我记得他刚来的时候就表现得不太正常,总是打听一些不该问的事。”
春棠当机立断:“立刻报警。”
警方介入调查后,果然发现这名实习生与那家投资公司存在资金往来。而所谓的“张远协议”,正是他利用职务便利伪造的。更令人震惊的是,他还试图篡改其他几份展品来源记录,幸亏春棠及时察觉,才未造成更大损失。
事件曝光后,舆论再次哗然。许多人对春棠一家表示同情和支持,但也有一些声音质疑他们管理不严,导致此类事件发生。
面对外界的压力,春棠召开了一场公开发布会。
“我们承认,在管理过程中确实存在疏漏,这是我们今后必须改进的地方。”她语气坚定,“但我们不会因此停下脚步。文化守护之路本就不易,每一次挫折都让我们更加清楚自己的责任。”
她的话赢得了现场一阵掌声。而在网络上,《青石之下》的预售链接也迅速登上畅销榜榜首。许多读者留言表示,这本书不仅记录了一个家庭的故事,更展现了文化守护者的坚持与信念。
几天后,张远终于联系上了家人。原来他正在国外参与一个文化交流项目,根本不知情。得知此事后,他立刻录制了一段视频,公开澄清事实,并支持“青石记忆馆”的文化使命。
风波渐渐平息,但春棠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那天晚上,一家人围坐在天井旁,夜色温柔,星光点点。
“妈,你说我们还能坚持多久?”春生轻声问道。
春棠望向远处的古镇灯火,缓缓说道:“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守护,我们就不会停下。”
张明远握住她的手,微笑道:“因为这不是我们三个人的事,而是整个青石镇的事。”
春生低头看着手中的书稿,眼中闪烁着光芒:“那等这本书出版后,我想继续写下去。写更多关于这片土地、这些人、这些故事。”
春棠轻轻点头:“好啊,我们一起写下去。”
屋檐下的风铃轻轻作响,仿佛也在为他们鼓掌。
青石镇的夜晚,依旧宁静而深远。而属于春棠一家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
秋风送爽,青石镇的街道上落叶纷飞,偶尔有孩童追逐着打闹,笑声在古巷间回荡。春棠站在“青石记忆馆”的门前,望着远处渐渐泛黄的梧桐树,心中却有些沉甸甸的。
《青石之下》即将出版的消息传开后,镇上的气氛似乎也变得微妙起来。有人支持,也有人质疑。尤其是那场风波之后,尽管真相已经大白,但总有些人对“青石记忆馆”心存芥蒂,甚至开始有意无意地疏远。
“妈,你说我们真的能改变什么吗?”春生坐在天井边,手里翻着一本旧地图册,语气里带着一丝迷茫。
春棠走过去,在他身边坐下:“你是指书的事?”
春生点点头:“我写下了我们的经历,可如果没人愿意读呢?或者,他们读了也不相信呢?”
春棠轻轻抚摸他的头发:“你知道吗?文化传承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就像这古镇的一砖一瓦,都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积累下来的。我们所做的,只是种下一颗种子。它能不能发芽,要看土壤、阳光和风雨,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先把它埋下去。”
春生若有所思地看着手中的书稿,轻声道:“我只是有点怕……怕我们太渺小了。”
“渺小?”春棠笑了笑,“可正是因为渺小,才更值得坚持。想想看,如果不是我们一家人一起努力,‘青石记忆馆’可能早就被那些人吞并了。你以为我们只是守护了一个博物馆吗?不,我们在守护一种信念。”
张明远正好从书房走出来,听到这话,笑着接话:“没错,而且现在,《青石之下》就是我们新的武器。它不仅记录了我们的故事,也会让更多人明白,文化的守护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所有人的责任。”
春生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光亮:“那……你们觉得这本书出版之后,会有什么变化吗?”
张明远拍拍他的肩膀:“至少,会让更多人知道青石镇,知道我们在这里做的一切。哪怕只有一部分人因此受到影响,愿意去了解、去珍惜自己的文化根源,那就是成功的。”
第二天清晨,春棠接到出版社编辑的电话,说书已经进入最后印刷阶段,预计月底就能正式发售。她挂断电话后,心情复杂地站在窗前,看着记忆馆外缓缓升起的朝阳。
然而,正当一切看似步入正轨时,一场新的风波悄然酝酿。
那天下午,春棠正在整理新一期展览的资料,突然接到一位老朋友的电话??是省图书馆的一位研究员林教授。
“春棠,我刚刚收到一封匿名信。”林教授的声音低沉而紧张,“里面提到你们的《青石之下》中涉及的部分史料来源不明,甚至暗示你们是在编造历史。”
春棠心头一震:“什么?这是不可能的!书里的每一段内容我们都反复核实过,很多资料还引用了地方志和口述史。”
“我知道,所以我第一时间联系你。”林教授顿了顿,“但我担心,这件事一旦传出去,会影响书的信誉,甚至影响‘青石记忆馆’的声誉。”
春棠沉默了几秒,随后坚定地说:“谢谢你告诉我这件事。我会立刻调查,找出源头。”
挂断电话后,她立刻将此事告诉了张明远和春生。
“看来又是一次蓄意抹黑。”张明远皱眉,“这些人真是不死心。”
春生眼神一冷:“他们这次换了个方式,直接攻击我们的书。如果公众认为我们在篡改历史,那不仅是信任危机,更是对我们整个家庭价值观的否定。”
春棠点头:“我们必须尽快澄清事实。否则,这本书还没出版,就会被贴上‘虚假作品’的标签。”
接下来的几天里,春棠一家三口再次投入紧张的应对工作。春生连夜调出书中所有引用资料的原始出处,并制作成详细的比对文档;张明远则联系了几位长期合作的历史学者,请他们为书中内容提供权威背书;而春棠亲自前往出版社,与编辑团队沟通情况,并提出在书籍封面增加“史料来源说明”页的建议。
与此同时,他们也开始追查那封匿名信的来源。经过春生的技术分析,发现这封信的发送IP地址竟然来自本地一家文化传媒公司??正是之前试图收购“青石记忆馆”的那家投资公司的关联企业。
“果然是他们。”春棠冷笑一声,“看来他们是想通过舆论战来摧毁我们的公信力。”
“但我们不会让他们得逞。”张明远目光坚定,“我们可以反将一军。”
于是,春棠决定主动出击。她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篇长文,详细列出了《青石之下》的资料来源,并附上专家推荐信和相关档案照片。同时,她宣布将在书出版后举办一场“史料溯源分享会”,邀请读者和媒体一同见证这段真实的文化旅程。
文章一经发出,迅速引发热议。许多读者留言表示支持,称春棠一家的做法令人敬佩。更有几位知名文化评论人在转发文章时写道:“在这个信息真假难辨的时代,我们需要这样的坚守者。”
几天后,出版社传来好消息:《青石之下》的预售量已突破五千册,成为当季最期待的非虚构类作品之一。
而那封匿名信的幕后推手,也在舆论压力下被迫暂停了后续操作。
风波虽未完全平息,但春棠一家已经重新掌握了节奏。
那天晚上,三人再次坐在天井里,夜色温柔,星光如水。
“妈妈,你说我们会一直这样走下去吗?”春生轻声问。
春棠握着儿子的手,微笑道:“只要你愿意,我们就一直走。”
张明远抬头望向夜空,缓缓说道:“这条路或许崎岖,但只要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就没有到不了的远方。”
微风吹过,屋檐下的风铃轻轻作响,仿佛也在回应他们的誓言。
青石镇的故事,仍在继续。